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及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发展,胃肠道的良性肿瘤也逐渐成为了常见及多发疾病,而无痛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使患者在舒适无痛的条件下能够被及早发现和治疗。现将笔者在结肠多发性息肉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麻醉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姗姗  郑琴  岳鹏飞  杨明  帅书苑  刘小金  胡鹏翼 《中草药》2021,52(10):2958-2966
目的探讨川芎中3个苯酞类成分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对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R1转染犬肾细胞(MDCK-MDR1)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MDCK-MDR1细胞损伤模型,给予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进行干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如claudin-5、occludin、ZO-1以及外排蛋白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表达情况;以芍药苷为探针药物,研究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对芍药苷在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MDCK-MDR1细胞上跨膜转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洋川芎内酯I(80μg/mL)显著提高MDCK-MDR1细胞存活率(P0.05);洋川芎内酯I(40、80μg/mL)显著抑制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率(P0.05、0.01);藁本内酯(20、4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抑制细胞凋亡率(P0.01);藁本内酯(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上调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藁本内酯(20、40μg/mL)、洋川芎内酯A(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40、80μg/mL)显著上调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40μg/mL)显著上调ZO-1蛋白表达水平(P0.05、0.01);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40、8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下调GLUT-1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20μg/mL)显著下调P-gp蛋白表达水平(P0.01);藁本内酯(20μg/mL)、洋川芎内酯A(40、80μg/mL)和洋川芎内酯I显著促进芍药苷跨膜转运(P0.05、0.01)。结论藁本内酯、洋川芎内酯A和洋川芎内酯I能够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抑制氧糖剥夺/再灌注诱导的MDCK-MDR1细胞损伤,促进探针药物的跨膜转运。  相似文献   
3.
用溶剂法制备了熊去氧胆酸(1)磷脂复合物,并进行了粒度分布、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及不同pH体系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结果表明,1磷脂复合物在不同pH的正辛醇-水系统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1及其物理混合物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亚微乳的制备及体内抗溶血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葛根素亚微乳,并对葛根素亚微乳体内的抗溶血进行评价。方法以复合物-相转变-高压乳化法制备葛根素亚微乳,以红细胞数,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等血液参数值为评价指标,以市售葛根素注射液为对照,进行葛根素亚微乳体内抗溶血评价研究。结果相转变乳化法制备的葛根素亚微乳的理化性质稳定,平均粒径188.14nm,Zeta电位-29.03 mV,包封率89.72%。体内溶血实验结果表明,葛根素亚微乳组家兔的红细胞数,血浆结合珠蛋白,血浆血红蛋白,红细胞渗透脆性等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市售葛根素注射液组家兔出现了血管内溶血现象。结论相转变乳化法制备的葛根素亚微乳理化性质稳定,凭借亚微乳载药系统对葛根素的包合作用,减轻了葛根素血管内溶血的不良反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中药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评价一直是制约中药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难点问题与热点问题,为从整体角度对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评价,在回顾分析现有评价模式利弊的基础上,借鉴多元校正灰色分析计量原理,前瞻性地提出了基于“物质粗糙集”的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随方同步/异步释放行为评价模式,以合理评价制剂释放过程复方化学物质总量的动态变化特征,建立符合中药复方复杂特点的缓控释制剂释放行为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槐定碱脂质体的处方进行考察并优化。方法 硫酸铵梯度法制备槐定碱脂质体,采用单因素对影响包封率的处方因素进行初步筛选,以包封率、载药量及综合评价为指标,采用星点设计考察药物及硫酸铵浓度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 从复相关系数上看,各指标二项式拟合方程均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根据优化工艺制得的槐定碱脂质体包封率为51.81%、载药量为5.39%。结论 优选的槐定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效应动力学角度研究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过程,探讨并阐释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行为特征。方法 基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在规定的时间点对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释放样品进行测定,以表征体外释放行为的变化。结果 复方丹参缓释片体外可缓释12 h,基本达到缓释制剂设计的要求。 结论 借鉴效应动力学的评价方法,成功构建了一种基于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效应的生物化学发光检测技术,为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评价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张杰  郭媛  岳鹏飞 《吉林医学》2010,31(31):5694-5694
T管拔除后胆漏是胆道手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胆汁性腹膜炎,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后果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拔除T管的42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胆汁漏,发生率0.93%,再手术率占胆漏的25%,现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微创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33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3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均获成功,平均住院4.9天;19例中转开腹;仅1侧出现术后淋巴漏,经留置腹腔引流13天后,引流量减少,拔除引流管后治愈出院,住院17天。结论急诊状态下,如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腹腔镜术式简单灵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应用得当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的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7月,在127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中,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组。1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3例剜除术失败的患者退出试验。62例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61例行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比较手术腺体切除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剜除组术中出血少[(78.5±46.2)ml vs(115.0±43.5)ml,t=4.511,P=0.000],切除腺体多[(60.5±29.3)g vs(45.9±30.5)g,t=2.709,P=0.008]。两组手术时间相近[(93.4±35.5)min vs(81.3±46.3)min,t=1.629,P=0.106]。术后3个月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指数、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61 vs 5/6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和电切术比较,剜除术腺体切除更彻底、出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