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自2012年3月至2017年3月,收集我院收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术中取乳腺癌标本和癌旁标本,检测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表达情况,分析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对患者随访1年,分析术后1年复发患者与不复发患者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331)。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阴性的患者相比,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阳性的患者TNM分期为Ⅲ期的比例显著增高(52.46% vs 29.79%,P=0.018),淋巴结转移比例增高(55.74% vs 29.79%,P=0.007),术后复发率显著增高(26.23% vs 10.64%,P=0.042)。结论: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3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对预测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腺癌组织中Cks1和p27kip1的表达关系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97例胃腺癌标本和4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ks1和p27kipl的表达,分析二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表达差别及预后价值。结果胃腺癌Cks1和p27kip1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二者表达与胃腺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胃腺癌Cks1和p27kip1表达呈负相关,生存分析显示Cks1和p27kip1表达与胃腺癌患者预后有关。结论胃腺癌Cks1和p27kip1蛋白异常表达,二者可能有协同作用,对胃腺癌进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对我科2000-08~2003-11采用在CT、超声或X线引导下对体腔深部肿块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39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16~75岁,平均56岁.本组均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肺部、纵隔或腹盆腔内占位;胸腔占位均经痰细胞学检查,纤支镜检查无阳性发现,腹腔肿块经肠镜、胃镜或大便细胞学检查不能明确病灶性质,但临床恶性肿瘤的诊断成立,需在治疗前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放化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鼻咽癌47例随机分为2组:①单纯放疗组23例,其中T13例,T217例,T31例,T42例;②放化治疗组24例,其中T12例,T214例,T36例,T42例.两组放射治疗均采用60Co~γ线或6-8Mv X线外照射,常规分割放疗,照射范围包括鼻咽、颅底和颈部.放化组于放射治疗前接受2周期DF(DDP+5-FU)方案诱导化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①近期疗效:单放组和放化组总退缩率(CR+PR)分别为65.2%和91,7%.2组总退缩率相比,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远期疗效:单纯放疗组和放化综合治疗组五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鼻咽局控率、颈部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发生远处转移的中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无显著性(P<0.05).③毒副作用:两组均无与治疗有关的死亡发生.放疗急性反应两组相似,主要是鼻咽和口咽粘膜炎.化疗的毒性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血象降低主要出现在放疗后的辅助化疗中,综合治疗组有1例存放疗过程中出现3级血小板降低,未出现血尿素氮及肌肝的升高病例.结论:放疗和同步化疗的应用,既因放射增敏作用而加强肿瘤局部控制,又可降低远处转移率而提高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因而放疗结合化疗是治疗鼻咽癌最合理和最有希望的综合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口服和直肠给药治疗老年中、重度癌痛在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不同。方法:466例老年中重度癌痛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50例,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需要整片吞服,不能嚼碎;B组216例,经直肠给药,尽量排尽粪便后给药。硫酸吗啡缓释片初始剂量为10-20mg,每12小时用药1次。及时进行疼痛评估,根据疼痛缓解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结果:1.镇痛效果:A组总缓解率为93.6%,B组总缓解率为95.8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2.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不良反应,除了恶心呕吐有显著差异外(P=0.004),其他不良反应如便秘、尿潴留、嗜睡、呼吸抑制、头晕及肝肾功能损伤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癌痛患者止痛遵循能口服尽量口服,不能或不愿意口服的患者可以给药直肠给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黄芩素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系凋亡及Cereblon(CRBN)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CRBN在黄芩素诱导MM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黄芩素和黄芩素联合来那度胺对MM细胞系凋亡的作用;应用RT-PCR技术检测MM细胞系CRBN基因的表达;应用蛋白印迹检测MM细胞系CRBN蛋白的表达,并设置空白对照.结果 黄芩素能够诱导U266细胞凋亡,在黄芩素浓度为40μmol/L时,随着处理细胞时间的延长(24、48、72 h),凋亡率分别为6.11%、11.9%、16.7%;在处理RPMI 8226细胞72 h后,与单用黄芩素或来那度胺相比,黄芩素(40μmol/L)与来那度胺(40μmol/L)联合应用,对MM细胞系的増殖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来那度胺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4.27%,黄芩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率为15.9%,两者联合应用,细胞凋亡率为57.5%;RT-PCR检测结果显示:黄芩素能诱导U266细胞CRBN基因表达,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在24 h时,与对照组相比,黄芩素浓度分别为10、20和40μmol/L时,CRBN基因的上调倍数分别为(2.246±0.068)、(2.399±0.178)和(3.591±0.061)(P值分别为0.003、0.009和0.001);在浓度为40μ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黄芩素在不同的作用时间(6、12和24 h),诱导CRBN上调倍数分别为(2.372±0.079)、(2.494±0.189)和(3.228±0.151)倍(P值分别为0.002、0.008和0.002);蛋白印迹结果表明,黄芩素还能诱导U266和RPMI 8226两细胞系CRBN蛋白的表达.结论 黄芩素通过上调CRB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増强MM细胞对来那度胺诱导凋亡的敏感性,为黄芩素将来应用于临床克服MM患者对来那度胺的耐药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孙晓  裴飞舟  屈中玉 《中外医疗》2008,27(22):67-67
目的 研完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癌痛缓解情况、生活质量及毒性反应.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组(38例)及单纯化疗组(32例),并比较两组患者2周期化疗后在近期疗效,癌痛缓解程度、改善生活质量、化疗毒性反应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苦参组在近期疗效(有效率52.6%).缓解癌痛(有效率91.0%)及改善生活质量(有效率68.42%)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37.5%、75.0%、34.38%),并且明显降低了由于化疗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P值均<0.05).结论 岩舒注射液联合TA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具有良好的增效减毒、缓解癌痛、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薏苡仁油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118例大肠癌术后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FOLFOX4方案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薏苡仁油静脉滴注,共治疗6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每2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生存率,评价生存质量,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IgA、IgM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A125、结肠癌特异性抗原-3(colon cancer specific antigen-3,CCSA-3)水平,进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观察组PFS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生存率为88.14%,对照组为81.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G、IgA、IgM水平高于对照组,CEA、CA125和CCSA-3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化疗导致的不良反应程度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薏苡仁油联合FOLFOX4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能延长PFS,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减轻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降低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