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与国产药物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三药联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1年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HIV感染者分为2组,一组26例,给予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另一组(对照组)38例,给予国产药物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均随访1年,监测患者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1年治疗两组患者血浆中HIV RNA含量均明显降低,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施多宁、佳息患联合治疗组和国产药物三联治疗组在一年的观察中均能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所改善。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基因重组技术将HIV-1p24基因以及gp41基因具有抗原线性中和表位的部分重组连接,构建重组质粒,并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融合蛋白。方法设计带有酶切位点的引物,分别PCR扩增p24和gp41两个基因,将它们分别连接到pMD18-T载体中,测序验证后,挑选出含有目的基因的正确克隆。将p24片段酶切后连接到gp41基因所在的pMD18T载体中,再将连接后的两个基因酶切,重新连接到pET21a表达载体中。将表达载体转染大肠埃希菌诱导表达,经Western-blot验证表达正确。结果融合蛋白p24-gp41在大肠埃希菌中高效表达。结论融合蛋白p24-gp41可以在pET21a表达载体中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3.
我们检测了住院患者的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血浆内皮素(ET)水平。研究对象1、健康对照组我院输血员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20~67岁。2、急性肝炎 53例,男36例,女17例,年龄18~61岁。急性甲肝36例。甲乙肝混合感染2  相似文献   
4.
肝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检测了122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住院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多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是否行抗病毒治疗仍有争议。我们对16例HBV携带者进行干扰素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50例HBV携带者及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来源于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五次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河南及上海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p24蛋白编码区的基因变异性以及亚型的分布状况.方法收集37份HIV-1感染患者的血浆标本,河南25份,感染途径主要是有偿供血;上海12份,主要是血制品感染及性接触感染.采用逆转录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并直接测序,然后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83.8%(31/37)为B亚型,河南患者中23例为B亚型,2例为A亚型;上海患者中8例为B亚型,1例为A亚型,2例为CRF01-AE亚型,1例为CRF02-AG亚型.与国际共享序列相比,B亚型p24编码区中发生核苷酸改变的位点比例河南为1.6%~4.2%,平均3 2%;上海为2.0%~3.8%,平均3.4%.在所有变异位点中均未发现连续G->A的高度突变.两组B亚型内平均基因离散率分别为3.7%和3.5%,B亚型与其他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则为11.1%~12.5%.河南及上海地区B亚型共享序列与国际共享序列进行比对,氨基酸变异的比例均为2.2%(5/231),其中有3个变异位点相同,分别为A14P、191V及E180D,而这两个共享序列之间的差异仅为0.9%(2/231).进化树分析亦表明所有样本中大多为B亚型,且与源自泰国的B'亚型相距较近.结论河南及上海地区的B亚型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p24蛋白有共同的氨基酸变异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6个月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艾滋病患者8例,给予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随访6个月。监测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患者血浆中HIV RNA含量明显降低,CD4^ 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药物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亦有改善,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HIV感染者p2 4蛋白编码区的基因变异情况。 方法 收集我国河南及上海地区 2 8份已经证实的HIV - 1感染患者的血浆标本并抽提出RNA ;采用逆转录和Nested PCR的方法扩增所需的目的基因 ,使用DNA测序仪直接测序 ;应用CLUSTALW、PHYLIP等软件包对序列进行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2 8份gag样本中 2 5份为B亚型 ,3份为A亚型。与共享序列相比 ,2 5例B亚型的 p2 4编码区中发生核苷酸改变的位点比例为 0 .4 %~ 4 .8% ,平均为 1.4 % ,其中A→G占 2 0 .5 % ,G→A占 17.3% ;3例A亚型发生核苷酸改变的位点比例平均为 0 .2 4 %。在所有变异位点中均未发现G→A的高度突变。B亚型和A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平均为 2 .9%和 0 .5 8% ,A亚型与B亚型之间的基因离散率平均为 11.1%。 2 5例B亚型根据基因序列所推测的p2 4蛋白发生氨基酸改变的比例为 0 .4 %~ 5 .2 % ,平均为 2 .2 %。进化树分析表明在我国河南地区HIV感染B亚型多为与泰国株相近的B’亚型。结论 HIV 1p2 4编码区仍相对保守 ,选择无变异发生的区域有助于免疫治疗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国产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 (三药 )联合治疗艾滋病患者的初步疗效和早期不良反应。方法 艾滋病患者 8例 ,给予三药联合治疗 ,随访 9个月。监测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 1、3、6、9个月时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 T淋巴细胞计数 ,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血浆中HIVRNA含量均明显降低 ,CD4 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早期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8例患者的 9个月随访显示 ,国产三药联合治疗在早期就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 ,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改善 ,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国产去羟肌苷散、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联合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病人1a的初步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突变位点。方法:艾滋病病人8例,给予去羟肌苷、司他夫定和奈韦拉平3药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3,6,9,12mo时定期监测病人的血浆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评价药物不良反应,并对基线及治疗1a的标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性检测。结果:治疗后病人血浆中病毒载量均明显降低(P<0.01),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P<0.01)。早期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当治疗1a后至少有2例病人对治疗药物产生了耐药性。结论:国产3药联合治疗在早期就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机体免疫功能也有改善,耐受性良好,后期则可以发生耐药性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