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消痔丸对复方地芬诺酯致小鼠便秘模型的药效作用及机制。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溴化甲基纳曲酮(阳性对照,58.5 mg·kg-1)组和消痔丸低、中、高剂量(1.17、2.34、4.68 g·kg-1)组,连续ig给药7 d,给药同时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按照7.5 mg·kg-1 ig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制备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末次给药结束后,各实验组禁食不禁水16 h,模型组和各给药组ig给予复方地芬诺酯,30 min后给药组ig含相应受试药的活性炭悬液,对照组、模型组ig活性炭悬液。第1批小鼠观察首次排黑便时间、6 h内排便粒数、6 h和24 h内排便质量及粪便含水率。第2批小鼠检测小肠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肠组织和血清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多肽(VIP)水平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3(AQP3)、AQP9 mRNA水平,Westernblotting法检测AQP3、AQ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粪便干结情况有所好转,排便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体质量有所增加,精神状态逐渐好转。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能显著缩短排首粒黑便时间,提高6 h排便粒数及粪便含水率、6 h及24 h排便质量(P<0.05、0.01、0.001);除消痔丸低剂量组,其余各给药组小鼠24 h粪便含水率均显著增加(P<0.01、0.001);各给药组小肠炭末推进距离及炭末推进率均明显提高(P<0.05、0.01、0.001);各给药组均能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VIP水平(P<0.01、0.001),除消痔丸低剂量组,其余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结肠组织中5-HT、SP水平(P<0.01、0.001);各给药组均能显著增加血清中5-HT、SP水平并降低VIP的表达水平(P<0.05、0.01、0.001);各给药组AQP3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1、0.001),AQP9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0.01、0.001);各给药组AQP3 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0.001),AQP9 mRNA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0.01、0.001)。结论 消痔丸对复方地芬诺酯诱导的小鼠便秘模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缩短便秘小鼠排首粒黑便时间、增加排便粒数并提高粪便含水率、显著促进小肠推进作用,作用机制与调节肠液分泌相关因子5-HT、SP、VIP等的释放以及AQP3、AQP9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性-效-物”理论研究原则,确定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XEXJ)中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 通过分子对接实验确定化合物的药性(味),运用Schr?dinger 2020 Maestro软件进行酸、甘、苦、辛药味受体与相应化合物的分子对接。通过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受体实验确定化合物的药效,利用数据库获取并整合得到化合物和疾病共有靶点,将其输入STRING网络分析平台筛选出核心靶点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网络图;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和酶活法检测代表性成分对胆碱能受体毒蕈碱3(CHRM3)、肾上腺素受体β2(ADRB2)、ADRA1A、环氧合酶-2(COX-2)受体的作用。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有机酸类和香豆素类可能是XEXJ的酸味物质基础;糖类和简单苯丙素类可能是其甘味物质基础;木脂素、苯乙醇苷、黄酮、三萜类等成分可能是其苦味物质基础;生物碱类及部分黄酮类可能是其辛味物质基础。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XEXJ可能通过作用于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环鸟苷酸-蛋白激酶G(cGMP-PKG)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等90条通路发挥促消化、止咳和解热抗炎功效。功能受体实验结果表明,XEXJ清热肃肺、消积止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HRM3、ADRB2受体,抑制ADRA1A、COX-2受体有关。综上,初步确定其Q-marker为橙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去甲基川陈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基-7-O-β-D-龙胆双糖苷、槲皮苷、异槲皮苷、金丝桃苷、山柰酚、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E、连翘脂素、(+)-松脂素-β-D-吡喃葡萄糖苷、桔梗皂苷D、3,29-二苯甲酰栝楼仁三醇、辛弗林、槟榔碱、枸橼酸、绿原酸。结论 基于“性-效-物”理论,采用分子对接、网络药理学和受体实验初步确定了XEXJ发挥药效作用的Q-marker,为其质量控制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糖尿病大鼠下肢缺血模型,研究脉管复康片联合糖痹外洗方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大鼠中的8只为正常对照组,余下大鼠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结扎大鼠左后肢股动脉,建立下肢缺血模型。取造模成功的32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给药组,每组8只。给药21 d后处死大鼠,取其血样及左后肢腓肠肌组织,检测血清中血栓素A2(TXA2)、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 VCAM-1)、C反应蛋白(CRP)含量;HE染色观察缺血后肢肌细胞形态;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术侧腓肠肌微血管形成数量。结果:经给药治疗后,大鼠腓肠肌组织HE染色未见明显萎缩坏死,血管内皮功能趋于正常。与模型组相比,脉管复康片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XA2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1);eNOS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01);ET-1水平均有下降,高剂量组最显著(P <0.001);高剂量组NO水平显著上升(P <0...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模式生物秀丽隐杆线虫(以下简称线虫)体内实验探究药食同源物质肉苁蓉延缓衰老的功能因子与作用机制,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肉苁蓉中主要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预测肉苁蓉发挥功效的潜在靶点,将其输入到STRING网络分析平台,获得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从而筛选出核心靶点,并借助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平台对作用通路进行预测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线虫分为对照组及不同质量浓度给药组,采用直接观察法测定线虫寿命、繁殖能力、运动能力;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与寿命及应激能力改变相关的基因表达。结果 筛选得到的肉苁蓉潜在功能因子可作用于75个衰老相关靶点,经拓扑学分析筛选出热休克蛋白90α(HSP90AA1)、雌激素受体α(ESR1)、GTP酶(HRAS)、凝血酶原(F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己糖激酶-2(HK2)、蔗糖异麦芽糖酶(SI)、麦芽糖酶-葡糖淀粉酶(MGAM)8个核心靶点,KEGG分析显示肉苁蓉可干预雌激素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信号通路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等27条通路,发挥延缓衰老作用。肉苁蓉能够明显延长线虫的平均寿命,提高线虫的抗氧化应激能力,增强SOD、CAT和GSH-Px的活性,降低ROS和MDA含量,下调胰岛素受体样基因daf-2age-1表达水平,上调daf-16及其下游靶基因(sod-3mtl-1gst-4ctl-1ctl-2)表达水平,同时激活skn-1及热休克相关基因(hsf-1hsp-16.1hsp-16.2)的表达。结论 基于网络药理学阐释了肉苁蓉延缓衰老可能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实验证明了肉苁蓉可以延长线虫的寿命、增强线虫抵抗环境应激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并激活daf-16下游转录因子及热休克相关基因,从而提高线虫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基于抗氧化谱效关系的肉苁蓉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方法,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建立10批肉苁蓉指纹图谱。利用H2O2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活性氧自由基半数抑制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为药效指标测定肉苁蓉抗氧化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共同构建谱效关系,并对筛选出的活性成分进行药效验证。结果 建立了肉苁蓉的U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17个共有峰。基于谱效关联分析筛选出9个成分,活性成分验证结果显示京尼平苷酸、8-表马钱子酸、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管花苷A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基于谱效关系探讨了肉苁蓉的Q-marker,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痹祺胶囊祛风除湿、活血止痛功能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 通过建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体外炎症模型、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stimulating factor,M-CSF)与RAW264.7细胞共培养建立破骨细胞分化模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人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A-HFLS增殖模型,分别探讨痹祺胶囊发挥抗炎活性、抑制破骨细胞形成、抑制RA-HFLS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含量,TRAP染色法检测破骨细胞分化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法检测细胞中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G蛋白偶联受体及酶活检测实验方法,探究痹祺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键靶点的调节作用,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与抑制滑膜炎症相关的靶点[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趋化因子受体4(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4,CCR4)],与抑制血管翳生成相关的靶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KDR)],与抑制基质降解相关的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以及与活血相关的靶点[凝血酶、磷酸二酯酶(cGMP-inhibited 3′,5′-cyclic phosphodiesterase,PDE3A)、肾上腺素受体α1(alpha-1A adrenergic receptor,ADRA1A)]为研究载体,通过胞内钙离子荧光和酶抑制剂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