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并存功能性肠病(FBD)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并存缺血性肠病(IC)内在联系的机制。方法收集老年高血压并存FBD 38例为FBD组,老年高血压并存IC 25例作为IC组,无FBD及IC老年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详细记录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血压、心脏超声,并测定血肌酐(Cr);测定尿微量白蛋白(UAE)含量及肾小球滤过率(GFR);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观察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即:高血压并存临床情况,进行各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分析。分析各组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测定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G多态性。结果 IC组的Cr、GFR、LVD、LVPWT、LVMI、UAE等临床指标既高于FBD组又高于对照组(P<0.05),IC组的高血压临床并存情况总检出率为88%,高于FBD组的60.53%(P<0.05),其中IC组的外周血管疾病检出率为12%,高于FBD组(P<0.035),IC组的ACE基因D等位基因频率为54%,分别高于FBD组的34.21%(P<0.05)和对照组的34%(P<0.05),IC组的CMA基因GG基因型频率为28%,高于对照组的4.54%(P<0.05),IC组的G等位基因频率为52%,分别高于FBD组的34.21%(P<0.05)和对照组的25%(P<0.05)。结论老年人高血压并存FBD可能是IC的预警疾病,ACE基因I/D多态性以及CMA基因A/G多态性可能与老年人高血压并存肾功能减退、脑血管疾病、心脏结构异常、FBD、IC等器官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功能性肠道障碍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人功能性肠道障碍(functional bowel disorder,FBD)发生较多,最新资料显示,患病率已达53%,而7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则更高〔1〕。FBD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往往在罹患FBD的同时伴有2或3级的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的靶器官(心、脑、肾、外周血管、视网膜等)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2〕。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FBD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乔小云  季洪赞 《医药导报》2008,27(5):604-605
目的 研究比沙可啶片、聚乙二醇4000散剂、乳果糖口服溶液和麻仁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86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比沙可啶片、聚乙二醇4000散剂、乳果糖口服溶液和麻仁丸,4周后计算治疗成本,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比沙可啶片、聚乙二醇4000散剂、乳果糖口服溶液和麻仁丸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成本分别为295.09,355.11,531.36和280.22元;成本 效果比分别为4.33,4.04,6.50和5.29。结论 与比沙可啶片、乳果糖口服溶液、麻仁丸相比,用聚乙二醇4000散剂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最经济,在评价药物治疗成本时,必须考虑药物的疗效、疗程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对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查找有关针灸对比胃肠促动力药治疗FD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16个研究包括1 088例FD患者纳入分析。针灸治疗FD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胃肠促动力药(RR=1.18,95%CI=1.11~1.24,P<0.00001)。各项研究均未报道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灸用于治疗FD效果优于胃肠促动力药,且安全性较高。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偏低和潜在偏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和方法:通过对188例老年人尿失禁的临床分析,以探讨老年人尿失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用几种药物治疗老年人尿失禁,各组疗效相差不显著,但对药物治疗无效又不能手术者只能进行膀胱训练疗法,72例病人治愈或好转者33例,治愈好转率为45.8%。结论:引起老年人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必须因病施治,可采取药物和训练相结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西甲硅油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和祛泡效果。方法将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78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均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口服进行肠道准备,研究组于检查前1 h服用西甲硅油乳剂30 mL。观察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肠道气泡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成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肠道气泡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肠道准备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清洁度、胶囊内镜检查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胶囊内镜小肠通过时间及全小肠检查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甲硅油能够有效地去除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提高胶囊内镜检查时肠道视野清晰度,且能减少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正>肝小静脉闭塞病(veno-occlusive disease of the liver,VOD)是指由某种原因导致肝小静脉闭塞后肝肿大、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其病理特征为肝小叶内直径300μm的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内皮损伤、内膜肿胀、增生增厚和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2]。主要见于骨髓移植、肝移植、放化疗患者,而国内报道较少[3-6],主要见于误服中草药土三七。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服用土三七致VOD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背景:JAK/STAT细胞内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炎症、肿瘤的发生等多种生理、病理生理过程,然而关于其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肝损伤中作用的研究尚少。目的:观察抑制JAK〈STAT通路对实验性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56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组AP模型组和3组JAK特异性抑制剂AG490干预组。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AP模型。分批处死各组大鼠,动态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观察肝脏大体和组织学表现,以免疫组化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肝组织中JAK2的定位和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模型组各时间点血清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肝组织大体和组织学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肝组织JAK2表达逐渐增强,于18h时达高峰。经AG490预处理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均较同时间点AP模型组显著改善。结论:JAK2参与了大鼠实验性AP肝损伤的病理过程,抑制肝组织JAK/STAT通路活化有助于SAP急性肝损伤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Janus激酶2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核心分子Janus激酶2(JAK2)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肝损伤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大鼠SAP模型.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C组)和SAP 6h、12h、18h组,每组8只.动态测定各组血清淀粉酶(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m blotting法检测JAK2在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NC组比较,SAP各组AMY、ALT、AST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肝脏组织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SAP后6h有少量JAK2蛋白表达,12~18h达高峰(P<0.05),且JAK2表达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JAK2蛋白在SAP发生时高表达,参与SAP形成的病理过程,JAK/STAT通路活化可能促进SAP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r-C)的影响.比较不同半衰期ACEI上述作用的差别。方法 选择108例老年高血压病Ⅱ~Ⅲ期患.UAER在64mg~508mg/24h。Cr-C在31ml~71ml·min^-1·1.73m^-2之间,按序数分成均等二组:福辛普利(A)组和卡托普利(B)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两组之间降压幅度、UAER、Cr-C的比较。结果 A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4%,B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3%,两组无显差异;UAER减少幅度:A组为89%(48/54),B组为59%(32/54),P<0.01差异非常显;Cr—C提高幅度;A组为94%(51/54),B组为TB%(42/54),两组差异显(P<0.05).结论 福辛普利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尚有更好地降低UAER、提高Cr—C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