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例1为25岁女性宫外孕患者,于输卵管切开取胚术+盆腔粘连分离术术后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15μg,1次/12 h。第2天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约30 min 时,患者出现谵妄、神志恍惚、抽搐、牙关紧闭,实验室检查血钠为125 mmol/ L(术前为142 mmol/ L),考虑为醋酸去氨加压素所致低钠血症性脑病,立即停止输注醋酸去氨加压素并给予补钠等对症治疗,约10 min 后患者症状缓解。第2天患者神志清楚,血钠141 mmol/ L。例2为42岁女性患者,于肛周脓肿根治术后静脉滴注醋酸去氨加压素18μg,1次/12 h。用药第4天患者出现头晕、多汗、双手震颤,畏寒、尿少。第5天出现恶心,双眼上翻,双上肢强直阵挛,实验室检查血钠为124 mmol/ L(术前为141 mmol/ L),头颅 CT 检查示大脑半球白质区广泛水肿,考虑为醋酸去氨加压素所致低钠血症性脑病。停用醋酸去氨加压素,立即给予补钠等对症治疗,1 d 后患者症状消失,血钠138 mmol/ L。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arcBAC(bacteria artificial chromosome)启动子区域的SRE(serumre-sponse element)改造成Gal4结合序列,以此通过Gal4/UAS系统增强arc基因表达。方法:在大肠杆菌中利用依赖于噬菌体基因的同源重组,通过galK正负筛选的方法改造arcBAC。结果:成功将arc启动子区域的SRE改造成Gal4结合序列,并且没有影响arc基因的其他序列。结论:成功改造BAC,可以将此BAC用在Gal4/UAS系统增强arc基因表达的实验中。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珍头痛胶囊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就诊的138例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胶囊,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珍头痛胶囊治疗并观察4周。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焦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2周、4周HAMA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在各个时间点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珍头痛胶囊可明显改善慢性紧张性头痛患者的头痛程度及焦虑、抑郁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LanCL1原核和真核表达融合蛋白,制备兔抗LanCL1的多克隆抗体以用于LanCL1基因功能研究。方法:PCR扩增LanCL1 CDS编码区序列,分别亚克隆至原核和真核表达载体上。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成功获得了pRK5-LanCL1真核表达融合蛋白。同时将原核表达重组质粒化学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GST-LanCL1原核表达融合蛋白,谷胱甘肽琼脂糖珠亲和纯化,透析浓缩获得高纯度GST-LanCL1融合蛋白。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结果:获得了LanCL1真核和原核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经亲和纯化后的GST-LanCL1融合蛋白纯度达到90%,BCA蛋白定量浓度约0.44mg/mL。获得了高效价的特异性兔抗LanCL1多克隆抗体。结论:成功进行了LanCL1融合蛋白的原核和真核表达,并获得抗LanCL1的高灵敏度的多克隆抗体,为LanCL1进一步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价PON1基因L55M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以发现合格研究,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合并比值比(OR值),使用Q检验评估研究之间的异质性,Egger’s(埃格)检验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 11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在所有人群中,没有发现PON1基因L55M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具有相关性,也没有发现研究之间异质性。结论现有证据表明,L55M多态性对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无影响,该结论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t-PA静脉溶栓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抗血小板聚集组32例,口服拜阿司匹林0.3g/d;rt-PA静脉溶栓组24例,予rt-PA 0.9mg/Kg,最大剂量90mg。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和14、90天行NIHSS评分,90天行OH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后24小时和14、90d的死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原因;比较两组不同意识障碍程度患者14天的存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NIHSS评分和90天OHS评分rt-PA组较抗血小板聚集组下降,并且昏迷亚组14天存活率高于抗血小板聚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重症急性脑梗死伴意识障碍患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CAS)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CAS治疗组23例,单纯药物治疗组20例。对CAS治疗组患者施行CAS,药物治疗组患者单纯给予合适剂量的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并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CAS组患者施行CAS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评分与药物组患者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的评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TIA患者施行CAS可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使用系统评价方法评估5-HT转运体基因多态性(5-HTT gene-linkedpolymorphic region,5-HTTLPR)和偏头痛的关系。方法广泛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发现相关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每个研究提取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使用Q检验检测研究之间的异质性,Egger’s(埃格)测试和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对以家庭为基础的关联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总共12个研究纳入meta分析,没有发现5-HTTLPR多态性与偏头痛具有相关性。结论证据未表明5-HTTLPR多态性与偏头痛患病风险有关,该结论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5月收治的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试验组92例与对照组8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联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以及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587%)显著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mRS评分0~2分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安全性较好,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