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望  周冠华  周宇峰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854-1855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高龄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0岁以上的骨科手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与对循环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2.53±0.20)min、阻滞完善时间(7.32±0.31 )min,与对照组的(5.63±0.35)min、(17.54±2.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改良Bromage评分[(2.67±0.30)分比(1.31±0.21)分]、疼痛评分[(0.55±0.27)分比(3.51±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循环波动小(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高龄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理想,明显优于单纯硬膜外麻醉;其起效快,阻滞完善,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耐铜绿假单胞菌对美罗培南耐药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且血培养出现铜绿假单胞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数据通过回顾原始病历进行收集。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费舍尔确切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共有695例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其中对美罗培南耐药的为401例(58%)。研究确定了3个诱导耐美罗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危险因素:1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超过1周;2重症监护病房治疗超过1周;3机械通气治疗超过72 h。结论对于需要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尽早采用细菌学方法确诊致病菌,减少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时间;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消毒隔离措施;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癫痫病人对于心跳骤停复苏后接受亚低温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重症医学科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后给予亚低温治疗并进行连续脑电监测的成年患者42例。其中男性22例(52%),女性20例(48%),年龄31~62岁,平均47岁。既往有癫痫病史的4例(10%)。通过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查阅病历资料收集所需数据信息。结果:在纳入的42例患者中,有15例(36%,95%置信区间为21%~50%)发生了癫痫,其中7例(17%)发生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34例(81%)死亡,其中26例死于医院内,8例存活出院但仍在心脏骤停发生后的28d内死亡。15例发生癫痫的患者均死亡,其中13例(87%)死于院内,2例(13%)存活出院但28d内死亡;未发生癫痫的27例患者中有11例(41%)死亡,16例(59%)存活超过28d。发生癫痫组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未发生癫痫者(P〈0.001)。结论:提示有癫痫发作症状的患者心肺复苏后接受亚低温治疗预后不良。应用连续脑电监测技术可能有利于早期发现癫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难治性产后出血指产后出血超过1500mL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常规保守治疗的产后出血,该病多由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或羊水栓塞所,是产科严重并发病,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前位原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院分娩的3602例,其中产后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调脂颗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在细胞、蛋白质、分子水平自噬的影响。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调脂颗粒含药血清、6-氨基-3-甲基嘌呤(3-MA)、雷帕霉素(Rapamycin)诱导处理HUVECs,通过MTT比色法检测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对细胞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小体的数目变化。结果调脂颗粒含药血清处理HUVECs后,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上调,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增加(P0.05)。调脂颗粒含药血清联合雷帕霉素处理HUVECs后,细胞活力无明显改变,较雷帕霉素单独处理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相对表达显著下降,自噬小体数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结论调脂颗粒能抑制内皮细胞的过度自噬,促进内皮细胞适度自噬。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微循环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安慰剂组(10mL生理盐水),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1.0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T1)、切皮后(T2)、术毕(T3)和拔管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血中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β-内啡肽的浓度,分析它们是否有差异。结果 相比于T0时刻,A组患者T1、T2、T3和T4时刻的MAP和HR都有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2、T3和T4时刻的Cor、E、NE和β-内啡肽值均高于T0时刻值(P〈0.05),而B组除了Cor在T2、T3和T4时刻高于T0时刻(P〈0.05)外,其他三个指标在五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维持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手术期机体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淋菌性尿道炎近况周冠华南宁市中医院530012广西南宁市新华路28号淋菌性尿道炎(以下简称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性疾病。淋病在我国目前性传播疾病(STD)中发病率最高,占59.22%[1]。中医无淋病病名。根据其尿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2例。对照组根据《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给予常规标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建中汤治疗,15天1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效果,治疗后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心血管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悸、气短气喘、咳嗽/咳痰、胸闷/痛、怕冷/喜温、浮肿6项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且其中第1、2、4项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5.24%(40/42)高于对照组78.57%(33/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均较好,观察组加用黄芪建中汤并未增加副反应;随访6个月~1年,平均随访(9.4±2.1)个月,随访总有效率96.43%(81/84)。两组心因性死亡率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心因性再住院率5.00%(2/40)、心血管事件率7.50%(3/40)分别低于对照组19.51%(8/41)、24.39%(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可有效缓解慢性心衰的临床症状和优化临床疗效,安全性较好,同时能降低近期心因性再住院和心血管事件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封闭和开放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患者。本研究采取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的患者分到封闭吸痰组和开放吸痰组,每组30例。封闭吸痰为试验组,开放吸痰为对照组。在吸痰操作之前、过程中、结束后即刻、结束后5 min、结束后20 min分别进行行为疼痛评分和Richmond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两组的BPS和RASS评分在吸痰操作后均有增高,两种吸痰方法所引起的疼痛和躁动水平增加的幅度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述两种吸痰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疼痛和躁动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可能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来证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48 h内)深度镇静对脱机时间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ICU中机械通气时间≥24 h并且接受镇静治疗的患者,入组后每4小时评估一次镇静状态,并对180 d病死率进行随访.深度镇静为Richmond镇静躁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评分≤-3分.结果 268例机械通气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53.5±14.3)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为(20.6±7.8)分.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0.5%,180 d病死率为47.0%.共随访患者ICU住院日2821 d,接受13896次RASS评估.185例(69.0%)患者在首次镇静评估时出现镇静过深,在入院48 h内196例(73.1%)患者出现镇静过深.多元相关风险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早期镇静过深是脱机时间延长(风险比为0.91,95% CI 0.87~0.95,P<0.001)和180 d病死率增加(风险比为1.06,95% CI 1.04~1.1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排除镇静药物选择的因素,早期镇静过深与脱机时间延长和病死率增高独立相关,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的规避这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