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多层螺旋CT容积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技术(VRT)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60例鼻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同时与高分辨率CT图像、多平面成像(MPR)、表面遮盖法成像(SSD)、X线平片进行比较。结果 VRT法显示鼻骨骨折58例,与高分辨率CT图像、多平面成像(MPR)、表面遮盖法成像(SS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优于X线平片。VRT图像层次多、解剖结构容易辨认,并能立体地显示出鼻骨的外形及骨折的情况。结论 VRT能很好地显示鼻骨骨折,其图像能完整、立体显示鼻骨全貌,可弥补高分辨率CT图像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脊柱介入放射技术。在治疗脊柱病理骨折引起的疼痛方面具有止痛效果好、手术安全、快捷、医疗费用低等优点。现收集自1994年以来这种手术病例1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1.5T 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总结其MRI征象及损伤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关节镜证实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结果①直接征象:7例患者均有冈上肌腱形态及信号的改变,完全撕裂者1例,部分撕裂者3例,无法确定有无撕裂者3例;②间接征象:肩峰下滑囊增厚者2例,肩峰下滑囊积液者3例;③继发征象:关节盂唇撕裂者1例,冈上肌或三角肌萎缩者0例;④病因学征象:7例患者中肩峰为钩状者4例,扁平状者1例,弯曲状者2例;肩峰下间隙<6mm者3例。结论 1.5T MRI能有效显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和损伤程度,在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MS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脐尿管癌的CT图像,复习相关文献,研究其定位定性征象。结果本组12例脐尿管癌均位于腹部中线位置脐尿管走行区;8例表现为囊实性占位,2例为囊性,2例为实性;5例病灶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部分可见明显强化;9例为黏液腺癌,2例为高分化乳头状肠型腺癌,1例为透明细胞腺癌。结论脐尿管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原发隐匿性乳腺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病理学相关性,以及早期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来深圳市龙岗区中医院就诊的20例乳腺肿瘤患者的MRI特点,将报告结果与术后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化进行对比,其中恶性肿瘤概率根据BIRADS分类评估。结果 MRI检出可疑病变15例,病变大小0.4~7 cm(中位数1.5 cm),其中单个病灶6例(40%),3个多灶性病变(20%),多中心病变4例(27%),双侧乳腺病变2例(13%)。13例患者MRI诊断为原发性乳腺癌,根据术后病理活检对比得,6例(67%)正确估计病变程度,1例(11%)低估了疾病范围,2例(22%)高估了疾病范围。4例患者接受切片检查后化疗,1例为中心病灶,1例为多发性疾病。2例 MRI表现为一个假阴性,1例为假阳性。结论 MRI检测原发肿瘤敏感,有利于评估肿瘤范围。双侧乳腺MRI检查是评估女性转移性乳腺癌和原发性隐匿性乳腺癌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肝脓肿螺旋CT的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螺旋CT的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资料完整并经手术或治疗后证实的细菌性肝脓肿的螺旋CT表现,包括临床、平扫、动态增强表现。结果 临床特点:发热或1个月内发热病史,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病灶单发24例,2个病灶以上15例,病灶总数57个。平扫表现:肝内低密度灶,边缘模糊或清晰,病灶内密度不均,可见环形带及分房样改变;可伴气体、结石以及胸腔少量积液。增强表现:a)动脉期表现:低密度病灶周围肝组织强化明显,而病灶本身或边缘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伴肝段一过性强化12例。b)门静脉期表现:(a)病灶呈不规则强化4例;(b)环征(单、二、三环)30例;(c)多房状征或花瓣征5例。c)延迟期表现:病灶缩小或不变,水肿带消失或模糊,脓肿壁或分隔呈“持续强化征”。结论 临床发热及白细胞增高和螺旋CT扫描病灶表现为病灶积气、动脉期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门静脉期呈“环征”强化、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征”对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鉴别特征,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胰腺实性-假乳头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所有患者CT检查及临床鉴别诊断结果。结果在该组研究诊断中,应用CT增强扫描诊断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疾病的符合率高达90.6%。结论将CT增强扫描诊断检查应用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疾病的临床诊断中,能够显著提高此项疾病的临床诊断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诊断上颌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79例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上颌窦疾病患者用飞利浦brilliance16层螺旋CT按颌面部常规条件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组成像、容积成像技术、CT仿真内窥境等图像后处理,并由2位以上CT诊断医生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慢性炎性病变59例,良性病变4例,上颌窦癌2例,上颌窦外伤14例。16层螺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100%,定性诊断正确率89.87%。冠状位重组图像是观察上颌窦解剖结构、软组织、骨组织、病变的显示情况最佳成像方法。结论16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上颌窦的空间关系信息,可作出定性定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