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腹膜后黄色肉芽肿1例刘运洪(大竹县人民医院)报道患者,男,50岁。因发现右上腹肿块20天入院。查体:右上腹们及7cm×3cm大小肿块,下界清楚。上界不清,未扪及结节,不活动,无压痛,肾区无叩痛。B超右肾上方及肝后相当结肠肝曲处有11cm×9.4cm大...  相似文献   
2.
我院于2004—2007年对40例肾囊肿实施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及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112例综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膀胱癌的综合治疗。方法:选取1998年1月-2003年8月收治的112例膀胱癌患者,男69例,女43例,平均年龄56岁。采用手术方法有三种,一为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二为膀胱部分切除术,三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采用膀胱灌注化疗与全身化疗。结果:61例Ta-T2期行TUR-BT术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为21.3%,5年死亡率为9.8%。31例T1~T2期行膀胱部分切除患者术后5年复发率为22.6%,5年死亡率为16.1%。20例T1~T3膀胱根治切除术后患者5年复发率为30%,5年死亡率为35%。结论:膀胱癌易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根据患者肿瘤不同分期病理类型及身体状况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术后加强复查随访,可有效降低患者复发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浅谈“痹有瘀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浅谈“痹有瘀血”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医学院(430080)刘运洪,周启进1痹证发病机理与"痹有瘀血"的提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关节、筋骨发生酸麻重痛以及活动障碍,甚至关节肿大畸形灼热为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5.
背景:抗原结合片段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低是制约其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宿主细胞、表达载体、表达条件和纯化条件等进行改造与优化,将有可能获得基因工程抗体的高效表达.目的:总结并介绍抗原结合片断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的最新策略.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0/2010)和Medline数据库(1990/2010),检索词分别为"大肠杆菌,抗原结合片段,表达,纯化,抗体"和"Escherichia coli,Fab,Expression,antibody,purification",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Fab抗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式及纯化2方面进行总结,对抗原结合片断抗体在大肠杆菌中最新的表达和纯化等方面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25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30篇文章.结果表明抗原结合片段抗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式主要为细胞质表达和分泌表达,其纯化主要有金属离子螯和纯化和特异蛋白亲和纯化,抗原结合片断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且相互关联的.目前研究对大幅提高抗原结合片断抗体在大肠杆菌中最新的表达量和最适纯化策略尚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并观察CIK细胞治疗妇科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学活性及副反应.方法共收录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22例妇科肿瘤患者进行CIK细胞治疗,其中卵巢癌11例,子宫癌11例.经标准治疗方案治疗的患者,取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出CIK细胞培养后,观察CIK细胞表型,用MTT法测体外细胞毒活性.所有患者均接受一定剂量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其近期临床疗效、免疫反应、不良反应.结果当效靶比为16:1、8:1时,CIK细胞体外细胞毒活性杀伤率分别(82.33±9.35)%和(61.59±13.59)%.卵巢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4例,近期有效率为66.67%,疾病控制率为66.67%.子宫癌11例,近期疗效评价中,部分缓解6例,近期有效率为100%,无肿瘤进展时间为4~26个月,中位无肿瘤进展时间为13个月.与CIK细胞回输前相比,患者CD3+、CD4+、CD8+均有明显的升高(P〈0.05),这表示可以诱导患者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22例患者在输注CIK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CIK细胞对妇科肿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总结防治经验,提高TUVP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有症状的行TUVP术的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152例,对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随访3个月。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电切综合征(TURS)2例,继发性出血2例,暂时性尿失禁3例,膀胱颈挛缩1例,术后排尿困难1例,尿道狭窄9例,阳痿14例,逆行射精68例。结论TUVP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有相似的并发症发生。精细地操作、有效地控制尿路感染可以减少TUV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孙爱斌  刘运洪  李远勇  王彪 《四川医学》2012,33(7):1236-1237
目的探讨提高后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吻合法,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方法经会阴耻骨上联合切口入路,采用动脉瘤针后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18例。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管,随访16例,时间3个月-12年。15例排尿通畅,1例术后3个月尿流变细,定期尿道扩张后排尿恢复通畅。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阳萎,1例半年后逐渐恢复。结论动脉瘤针后尿道吻合疗效满意,手术简单,成功率高,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附197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常用手术方法有耻骨上经膀胱,经耻骨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各手术方式切除前列腺后都将在前列腺后窝处留下一无粘膜覆盖的创面,术后前列腺窝都将有或多或少的渗血而需行膀胱冲洗。我院1999年1月-2002年10月行前列腺切除术197例,其中发生严重术后出血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孙爱斌  刘运洪  李远勇  王彪 《四川医学》2011,32(9):1452-1453
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4月~2011年2月收治输尿管结石1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 172例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为94.2%(162/172)。结论 URL可以避免开放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