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骨膜蛋白是一种分泌型的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于多种组织器官,通过与整合素αvβ1、αvβ3和αvβ5结合调节细胞运动,因而在组织发育和重塑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骨膜蛋白不仅可以诱导血管新生,还可以促进其他细胞外基质成分如胶原、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性的纤维化过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特征就是玻璃体或视网膜的内外表面形成纤维膜及新生血管,骨膜蛋白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中纤维膜的形成及新生血管形成存在一定的关系。(国际眼科纵览, 2018,  42:   149-153)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膜蛋白(periostin,P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病例组53例)患者血清样本,以同期健康体检对象的血清为对照(对照组50名),其中病例组包括无眼底病变的DM患者15例(DM组),NPDR患者18例(NPDR组),PDR患者20例(PDR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各组样本血清中PN、VEGF含量,并分析血清中PN、VEGF与DR的关系。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中PN和VEG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N、VEGF在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PN在DM组与NPD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VEGF在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PDR组血清中PN与VEGF均呈正相关(r=0.483、0.509,均为P<0.05)。结论 血清PN、VEGF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并与DR后期新生血管及纤维血管膜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舒巴坦和氨苄西林浓度的不确定度。方法:用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舒巴坦和氨苄西林浓度,分析称量、溶液配制、测量重复性及标准曲线拟合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计算各因素的不确定度及合成不确定度,并评定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当置信概率P=95%(k=2)时,人血浆中低(120 ng·mL-1),中(1 600 ng·mL-1)和高(16 000 ng·mL-1)浓度舒巴坦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8.06,81.60,765.79 ng·mL-1。人血浆中低(180 ng·mL-1),中(2 400 ng·mL-1)和高(24 000 ng·mL-1)质量浓度氨苄西林的拓展不确定度分别为9.16,113.24,1 069.69 ng·mL-1。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分析处理时间短,能快速准确测定人血浆中舒巴坦和氨苄西林浓度,在不确定度分析中发现低浓度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人血清中鲁拉西酮浓度的方法。方法 内标选用鲁拉西酮-d8,血清样品处理采用乙腈蛋白沉淀法,色谱柱为Agilent XDB-C18(4.6 mm×50.0 mm, 1.8μm),流动相为甲醇(含5 mmol·L-1甲酸铵和0.1%甲酸)-水-乙腈=66.67∶16.67∶16.67,等度洗脱,流速:0.5 mL·min-1,柱温:40℃,进样量:2μL。应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对照品鲁拉西酮(m/z 493.10→166.00)和内标鲁拉西酮-d8(m/z 501.10→166.00)。结果 鲁拉西酮在1~2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准确度在96.57%~99.34%,提取回收率在96.02%~98.39%,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稳定性考察结果良好。结论 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测定临床精神障碍患者中鲁拉西酮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外泌体的分离检测技术及在诊断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主要检索国外近五年与外泌体相关的文章。对外泌体分离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和特定需求进行介绍及归纳,并针对外泌体在诊断阿尔兹海默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结果 不同的分离检测技术会产生不同的分析及定量结果。血液的外泌体在阿尔兹海默病诊断中,有希望作为AD诊断的血液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结论 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在临床AD诊断中具有潜在的生物医学价值,因其具有较好的体内外稳定性、可比性及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等优势,结合外泌体的高效分离、实时量化及准确分析,有助于为诊断阿尔兹海默病提供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价不同分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POAG)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3年1月至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POAG者94例(122眼), 根据视野平均缺损(MD)将患者分为早期组(MD≥-6 dB)30例(44眼)、中期组(-12 dB≤MD<-6 dB)35例(40眼)和晚期组(MD<-12 dB)29例(38眼)。另选取健康志愿者31名(36眼)为对照组。采用OCTA检查比较各组视盘整体血流密度(VD)、视盘旁VD及黄斑浅层VD、黄斑深层VD。采用Pearson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法检验视网膜血流与视野损害的相关性。绘制视盘整体VD、视盘周围VD及黄斑浅层VD、黄斑深层VD的受试工作者曲线(ROC), 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 POAG早期组、中期组及晚期组视盘区整体VD及周围VD、黄斑浅层VD及深层V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且从早期组至晚期组视盘区整体VD、周围VD、黄斑区浅层VD及深层VD均逐渐降低(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 视盘整...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拉莫三嗪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剂量校正浓度(C/D)的影响因素,为其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9-2020年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及139例患者统计学资料,考察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对稳态谷浓度及C/D的影响。结果: 患者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均值为(4.64±3.37)μg·mL-1,平均日剂量为(142.35±81.66)mg,患者的C/D均值为(36.06±22.97)μg·mL-1·g-1·d,无合并用药患者与合并丙戊酸用药患者血药浓度分别为(3.2±2.19),(6.42±3.70)μg·mL-1,C/D分别为(24.76±14.76),(50.31±23.16)μg·mL-1·g-1·d。合并丙戊酸患者组的C/D明显大于无合并用药患者组(P<0.001)。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对血药浓度和C/D无显著影响。结论: 合并丙戊酸用药可显著增加拉莫三嗪剂量校正后血药浓度,建议合并丙戊酸用药患者可实施拉莫三嗪剂量减半,同时密切监测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