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时间煎煮葛根对升麻葛根汤中的葛根素含量及药效学的影响,探讨葛根的最佳煎煮时间,为葛根的特殊煎煮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煎煮葛根对升麻葛根汤中的葛根素含量影响。色谱条件:Agilent 5 TC-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5:75),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30℃。采用氨水诱咳法和热板法观察不同时间煎煮葛根的升麻葛根汤对小鼠的镇咳作用和镇痛作用的影响。将ICR小鼠(雌性180只,雄性60只)随机分为12组,即空白对照组、感冒疏风胶囊组、阿司匹林肠溶片组、不同煎煮时间的升麻葛根汤9组(葛根先煎0,5,10,15,20,25,30,35,40 min),按照0.02 mL·g-1剂量分别灌胃给药,连续7 d。镇咳实验各组小鼠(雌雄各半)末次给药1 h后,将小鼠放入雾化器中,观察和记录各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首次开始咳嗽的时间)和2 min内咳嗽次数。镇痛实验各组小鼠(雌性)末次给药1 h后,将小鼠放置于(55±0.5)℃的智能热板仪上,记录其足底接触热板到出现舔足或跳跃的时间(热板反应潜伏期)。结果:在0.02~0.12 m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6);葛根先煎15 min时葛根素含量为43.6 mg·g-1,含量最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葛根先煎10,15,20,25 min组可使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P<0.05),葛根先煎15、20 min组可使小鼠咳嗽次数减少(P<0.05);葛根先煎10,15,20 min时,小鼠痛阈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葛根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葛根在先煎15 min时,葛根素的含量最高,煎煮时间过短,葛根素不能充分溶出,煎煮时间过长,葛根素含量下降;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葛根在先煎15 min时,升麻葛根汤对风寒表证的镇咳、镇痛作用显著。提示,葛根入汤剂应先煎15 min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VAP)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KELCH状ECH相关蛋白1 (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苦参总黄酮(SF)对醋酸铅(LA)诱导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TM3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及其对KELCH状ECH相关蛋白1 (Keap1)/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SF改善由LA诱导的TM3细胞氧化应激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噻唑蓝(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50和80μmol·L-1) LA和不同浓度(0、12.5、25.0、50.0和80.0 mg·L-1) SF分别干预24 h后的TM3细胞存活率;将TM3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A组、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采用50μmol·L-1 LA诱导TM3细胞24 h建立TM3细胞氧化应激模型,其中LA+低剂量SF组、LA+中剂量SF组和LA+高剂量SF组TM3细胞再分别给予12.5、25.0和50.0 mg·L-1 SF。利用MTT法检测TM3细胞存活率;WST-1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检测TM3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相似文献   
4.
通过查阅近20年相关文献,对酒龙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归纳。酒龙胆主要化学成分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具有疏肝利胆、抗菌抗炎、改善脾胃消化功能、保护神经中枢系统等作用。总结酒龙胆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临床药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之一,随着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的推进,临床对合理用药的需要,使得临床药师的需求量增加,但因为开设临床药学专业的高校较少,因此药学专业可以为临床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学人才,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传统教学中的壁垒,本论文在前期建立《临床药学》新教学模式基础上,再次进行改革,在课程中增加拓展课和实验课,完善传统教学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鹿茸多肽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 (Akt)、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的影响,探讨鹿茸改善MCI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鹿茸多肽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18 d,末次给药后1 h,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复制MCI大鼠模型。大鼠跳台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结果:大鼠跳台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可以明显减少各给药组动物下台潜伏时间和错误反应总次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组织中AKT、PI3K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鹿茸多肽可明显提高模型动物海马组织中的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鹿茸多肽可以提高氢溴酸东莨菪碱所致的MCI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组织中AKT、PI3K、Caspase-9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H9c2细胞,采用CCK-8方法考察ADR和PAP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择最优给药时间与浓度,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BCG组)、阿霉素诱导组(ADR组)、鹿茸多肽组(PAP组)、阿霉素与鹿茸多肽联合诱导组(ADR+PAP组),ELISA检测H9c2上清液中cTnT和cTnI的含量,免疫荧光法检测Caspase9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关蛋白TGF-β1、SMAD7、PKC表达。结果:与BCG组比较,ADR组cTnT和cTnI含量显著升高(P<0.05),Caspase9活性表达降低,TGF-β1蛋白表达升高(P<0.01),SMAD7、PKC蛋白表达降低(P<0.01),PAP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cTnT和cTnI含量减少(P<0.05),Caspase9活性表达升高,TGF-β1蛋白表达降低(P<0.05),SMAD7、PKC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鹿茸多肽可以对阿霉素诱导的H9c2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GF-β1、SMAD7、PKC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诱导的母源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对新生仔鼠心以及心肌肥厚信号通路关键酶表 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妊娠合并甲亢模型,取母源性甲亢和对照仔鼠心,进行解剖学检查以及心肌组织光、电镜 检查,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心房钠肽(ANP)、脑钠肽(BNP)、β- 肌球蛋白重链(β-MHC)、细胞外信号调 节激酶1(ERK1)、钙调素依赖型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磷脂酰肌醇3- 激酶(PI3K)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ERK1、CaMK-Ⅱ、STAT-3、PI3K 的表达。结果:母源性甲亢仔鼠出现 心肌细胞体积增大,线粒体大小不均、形态不规则;实时定量PCR显示母源性甲亢仔鼠心肌中ANP、BNP、β-MHC 均高表达, 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母源性甲亢仔鼠心肌中ERK1的表达上调, 而CaMK-Ⅱ、 STAT-3、PI3K 与同期对照组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状腺素诱导的母源性甲亢对新生仔鼠心肌组织有一 定的影响,并引起了ERK1的差异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研究荆芥后下对荆芥汤中胡薄荷酮含量及镇咳、镇痛、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荆芥的最佳煎煮时间,为荆芥特殊煎煮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荆芥含量测定要求测定胡薄荷酮含量;采用致咳、致痛法观察荆芥后下对小鼠镇咳、镇痛作用的影响,通过分析小鼠CD4+、CD8+、IL-1、IL-6水平,探讨荆芥后下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荆芥煎煮7.5 min时,荆芥汤中胡薄荷酮含量最高,与空白组比较其能够明显改善小鼠痛阈值、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P<0.01),提高小鼠CD4+、CD8+、IL-1、IL-6水平(P<0.05)。结论:荆芥后下影响荆芥汤中胡薄荷酮含量及治疗效果,荆芥入解表类汤剂宜采用"后下",最佳时间为5~10 min。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冈田酸诱导大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损伤时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和凋亡相关因子的变化,探讨鹿茸多肽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大鼠HT22细胞体外传代培养,冈田酸诱导HT22细胞损伤。HT2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对照组、冈田酸损伤模型组和不同浓度鹿茸多肽组(终浓度分别为50、500及1000 mg·L-1),37℃、5% CO2孵育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染色,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呈棕黄色颗粒,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冈田酸损伤模型组细胞中棕黄色颗粒明显增多;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500和1000 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棕黄色颗粒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Tau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1000 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Bcl-2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Caspase-3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RT-PCR法检测,与冈田酸损伤模型组比较,各浓度鹿茸多肽组细胞中Tau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500和1000mg·L-1鹿茸多肽组细胞中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鹿茸多肽可能通过抑制Tau过度磷酸化及抑制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对冈田酸诱导的神经细胞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