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活化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与细胞焦亡的关 系。方法 40只SPF级雄性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给药组(PGZ组、PGZ+GW9662 组),每组10只;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量脑梗死面积,运用Western blot 技术分析大 鼠脑组织中PPARγ,焦亡关键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Gasdermin D(GSDMD)及炎症因子白细 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 sham 组比较,缺血再灌注 24 h 后 MCAO 组中 PPARγ 表达明显降低(P<0.05),焦亡关键蛋白 caspase-1、GSDMD 及炎症因子 IL-1β、IL-18 水平显著增高(P< 0.05),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增加,脑梗死面积增大(P<0.01);与MCAO组比较,PGZ组中PPARγ显著升高(P<0.05), 焦亡关键蛋白caspase-1、GSDMD及炎症因子IL-1β、IL-18水平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面积 减少(P<0.01);而PGZ+GW9662组中,PPARγ的作用被逆转。结论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PPARγ激活可通过 抑制细胞焦亡产生从而减轻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刘海颖 《宁夏医学杂志》1999,21(10):613-613
20 例骨关节脱位患者通过静脉推注异丙酚(2 .5 ~3 .0 mg/kg) 后,行手法复位术。监测异丙酚注射前后 S B P、 D B P、 M A P、 H R、 S P O2 的变化。结果:20 例患者在单次静脉注射异丙酚全量(2 .5 ~3 .0mg/kg) 后,在无痛苦、无知觉的状态下,骨骼肌松驰,无抵抗,均一次性手法复位成功。简单、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A组穿刺并置管固定(置管是硬膜外导管)。术中常规监测NBP、ECG、HR、RR、SpO2。手术结束前20min两组患者均予连接自控镇痛泵。PCNA组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组用芬太尼0.8~1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用药4、8、12、24和48h时的呼吸、循环指标,镇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疼痛评分采用VAS法。术后48h进行镇痛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调查采取患者的自我感受。结果:PCIA组SBP、HR与术前比较升高10%~15%,PCNA组循环无明显变化;两组SpO2在95%~100%。术后6~48h的VAS评分,以PCNA组低于PCIA组,PCNA组患者满意率为95%,PCIA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PCNA组少小于PCIA组,但PCNA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结论:芬太尼复合液经鞘内自控镇痛用药或经静脉自控镇痛用药,都安全有效,但鞘内用药的镇痛质量优于静脉用药,更适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变化及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0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30例首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162例首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即TIA组,另选取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RDW,NLR,白细胞计数,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的水平,分析各组患者RDW与NL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水平高于TIA组及对照组[刚性指数4.18±0.49 vs 3.89±0.51和3.74±0.40,红细胞聚集指数4.91±0.59 vs 4.69±0.61和4.12±0.54,NLR 2.38±1.19 vs 2.01±1.00和1.36±0.85,白细胞计数(7.23±1.06 vs 6.42±0.79和5.12±0.82)×10~9/L,RDW 13.44%±0.59%vs 12.73%±0.58%和11.64%±0.51%],变形指数低于TIA组及对照组[0.66±0.05 vs 0.73±0.05和0.77±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952~129.849,49.258,均P0.001);②TIA组RDW,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及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脑梗死组和TIA组中RDW与NLR呈正相关(r=0.73,P0.01;r=0.63,P0.01),但对照组RDW与NLR不相关(r=0.21,P=0.149)。结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外周血RDW与NLR呈正相关,RDW可以为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炎症状态起到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莨菪碱治疗围麻醉期剖宫产产妇寒战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剖宫产手术多选用硬膜外麻醉、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椎管内麻醉后体内热能从深部向外周再分布[1] ,术中失血、失液、手术创面热量损失等 ,剖宫产产妇寒战发生率较高。本文研究探讨东莨菪碱对剖宫产产妇寒战的治疗作用。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择硬膜外麻醉、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发生寒战并排除输液反应产妇 5 0例 ,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方法 围麻醉期于产妇寒战发生时 ,治疗组静脉注射东莨菪碱 1ml(0 3mg) ,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1ml,观察记录产妇血压、心率、SpO2 的变化及寒战转归情况。寒战分级 ,轻度 :胸…  相似文献   
6.
刘海颖 《深圳医学》1999,12(2):18-19
目的 探讨氯胺酮、地塞米松在全麻并发支气管痉挛时的应用。方法 6例全麻并发支气管痉 挛时静携氯胺酮1mg/kg+地塞以10mg,并监测治疗,处理前后Bp、HR、SpO2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经过该处理后,支气管痉挛迅速解除,缺氧及二氧化碳蓄积症状亦纠正。结论 因氯胺酮能够直接作用于支气管平滑肌使之松驰,并拮抗组织胺、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的支气管收缩作用,同时地塞米松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及其活性,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4年内皮肤性病科门诊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特点及药敏谱的特点,为本地区支原体感染患者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总结我院皮肤性病科门诊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3839例患者,并对支原体培养结果和体外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原体检出率29.56%(1135/3839),其中Uu,Uu+Mh,Mh三种感染模式检出率分别占比为77.62%、20.00% 和2.38%,以感染Uu为主;支原体培养阳性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分布在21~40岁;男性、女性支原体阳性病例数分别占男性、女性病例总数比为15.05%、50.77%,女性检出各种类型感染率远高于男性;三种感染模式对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的灵敏度较高;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普遍耐药.结论 本地区支原体培养其检出率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阳性标本中主要以Uu为主,女性感染率较男性高.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和强力霉素治疗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的敏感性高,临床应结合培养与药敏结果指导用药会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分析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残粒脂蛋白胆固醇(RLP-C)及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水平与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的230例老年ACI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同年龄段1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斑块稳定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偏回归分析上述指标与老年ACI的关系,并分析上述指标与斑块稳定性、IMT、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LDL-C/HDL-C、non-HDL-C、RLP-C、sLOX-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老年ACI患者LDL-C/HDL-C、non-HDL-C、RLP-C及sLOX-1水平,无斑块患者<稳定斑块患者<不稳定斑块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中度神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及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5例老年ACI为研究对象,根据CAS程度分为正常组18例、增厚组30例、斑块组57例。比较不同CAS程度、不同斑块性质、不同梗死体积患者入院时血清LDL-C/HDL-C、non-HDL-C、RLP-C、sdLDL-C水平及与CAS程度、斑块性质、梗死体积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各指标对CAS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增厚组、斑块组血清LDL-C/HDL-C、non-HDL-C、RLP-C、sdLDL-C水平升高,且斑块组高于增厚组(P<0.05);与稳定斑块组比较,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DL-C/HDL-C、non-HDL-C、RLP-C、sdLDL-C水平升高(P<0.05);与低梗死组比较,中高梗死组血清LDL-C/HDL-C、non-HD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