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系统评价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调血脂治疗中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等数据库,收集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与双倍剂量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4月1日。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3和R3.3.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RCTs,共3 53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组相比,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组可降低心绞痛[RR=0.36,95% CI(0.21,0.63),P=0.000 3]、心肌梗死[RR=0.59,95% CI(0.36,0.95),P=0.03]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心绞痛、心肌梗死、血运重建)[RR=0.58,95% CI(0.38,0.87),P=0.009]的发生风险,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卒中和全因死亡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类药物比单药应用双倍剂量他汀能进一步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但上述结果尚需更多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HPLC测定不同产地巴戟天中5种茜草素型蒽醌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HPLC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巴戟天中5种茜草素型蒽醌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测定巴戟天中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Eco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77 nm,柱温:30℃。结果: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5种蒽醌质量浓度分别在0.2856~34.27μg/m L、0.3268~39.22μg/m L、0.3450~41.40μg/m L、0.1248~14.98μg/m L、0.0508~6.096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100.2%、101.4%、97.2%、103.2%(RSD均小于3%)。对10个不同产地的巴戟天样品进行测定,1-甲氧基-2-羟基蒽醌、1,2-二甲氧基-3-羟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甲基异茜草素的含量变化范围为0.0025~0.0722 mg/g、0.0016~0.0658 mg/g、0.0022~0.0684 mg/g、0.0182~0.3965 mg/g、0.0014~0.0179 mg/g。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同时测定巴戟天中5种茜草素型蒽醌成分的含量,为评价不同产地巴戟天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玉竹中具有降血糖作用的生物碱成分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组合运用多种离子交换树脂色谱对玉竹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和MS等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PNPG法和DNS法对所分离生物碱成分进行抗α-葡萄糖苷酶和抗α-淀粉酶活性筛选。结果:从玉竹水提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中2个多羟基生物碱,2个酰胺类化合物,3个氨基酸以及甜菜碱。其结构分别鉴定为1-deoxynojirimycin(1),fagomine(2),L-azetidine-2-carboxylic acid(3),1,2(S)-pyrrolidinedicarboxamide(4),(2S)-citrullinamide(5),丝氨酸(6),γ-氨基丁酸(7)和甜菜碱(8)。对化合物1,2,4,5,8分别进行了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1和2有显著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098,0.272 mol·m L-1,作用效果优于阳性药阿卡波糖(IC500.493 mol·m L-1)。此外,化合物1对α-淀粉酶有抑制活性,IC50为0.681 mol·m L-1,但抑制活性较阿卡波糖(IC500.035 mol·m L-1)弱。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玉竹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2有显著的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因此,多羟基生物碱类成分是玉竹发挥降血糖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价不同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3月。文献筛选、评估偏倚风险后,采用R Studio、Stata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37个RCT,共计83907例患者,包括16种干预措施。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各干预措施对预防椎体骨折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其中阿巴帕肽(OR=0.12,95%CI:0.04~0.35)、特立帕肽(OR=0.24,95%CI:0.16~0.35)、唑来膦酸(OR=0.28,95%CI:0.18~0.43)以及romosozumab(OR=0.30,95%CI:0.19~0.45)的效果最为显著;SUCRA排序结果提示这4种干预措施对于椎体骨折的预防由优到劣依次为:阿巴帕肽特立帕肽唑来膦酸romosozumab。对于非椎体骨折的预防,阿巴帕肽(OR=0.46,95%CI:0.21~0.97)、特立帕肽(OR=0.54,95%CI:0.39~0.75)、romosozumab(OR=0.62,95%CI:0.44~0.90)、利塞膦酸钠(OR=0.70,95%CI:0.50~0.97)的疗效均优于安慰剂; SUCRA排序结果提示对于非椎体骨折的预防由优到劣依次为:阿巴帕肽特立帕肽romosozumab利塞膦酸钠;除rh PTH(1-31)外,各干预措施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良好。结论阿巴帕肽、特立帕肽、romosozumab和唑来膦酸对预防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更加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建立常山中常山碱和异常山碱HPLC同步测定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一测多评模式用于这2种生物碱测定的可行性。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进行分离,乙腈-水-冰醋酸-三乙胺(9∶91∶0.36∶0.7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5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0℃。结果表明,常山碱和异常山碱分别在10.7~426 ng,10.6~424 n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33%,100.4%,RSD分别为2.7%,1.8%。在此基础上,以常山碱为内参物,建立了异常山碱对常山碱的相对校正因子与相对保留值。采用一测多评质量评价模式,经一系列方法学考察,最终实现在同一色谱条件下,仅采用常山碱1个对照品就能同时对常山碱和异常山碱2个活性成分进行同步测定。研究结果为一测多评模式在同分异构体测定中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UPLC建立吴茱萸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同步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色谱柱,0.2%甲酸乙腈-0.2%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0 nm。以去氢吴茱萸碱为参照峰,通过对29批吴茱萸进行测定,建立了吴茱萸的UPLC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可同时对24个共有峰进行检测,采用对照品对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共10个色谱峰进行了指认。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8A版进行相似度评价,29批药材中有19批药材相似度大于0.9。此外,采用同一色谱条件对吴茱萸中的9个成分进行了同步测定。所测定的9个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金丝桃苷、异鼠李素-3-O-β-D-芸香糖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分别在0.000 46~0.138,0.000 146~0.175,0.000 412~0.124,0.000 448~0.134,0.000 452~0.136,0.003 38~0.169,0.000 44~0.132,0.001 07~0.128,0.001 71~0.128μg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成良好线性关系,9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3%,100.4%,101.6%,97.51%,102.9%,101.4%,103.8%,104.0%,95.99%,RSD分别为2.4%,2.0%,3.0%,0.80%,1.9%,2.1%,1.1%,2.2%,2.4%。该文建立的UPLC方法在20 min内实现了对吴茱萸化学成分的全谱分离,与文献报道方法相比,该文在一个色谱条件下同时实现了吴茱萸指纹图谱测定和多成分同步测定,而且所建方法具有专属性强、分离度高、色谱峰纯度高、方法简单易行的特点,为吴茱萸药材同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芜地溴铵(Umeclidinium,UMEC)与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UMEC/ICS/LABA)三联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ClinicalTrail.gov、CBM、VIP、CNKI、WanFang Data等数据库,搜集含UMEC与ICS/LABA三联治疗COPD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5月28日。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和R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纳入7个RCT,共13 219例患者。UMEC 62.5μg/ICS/LABA vs安慰剂(PBO)/ICS/LABA,UMEC 62.5μg试验组能显著改善1秒用力呼气量谷值(Trough FEV1)[MD=0.13,95%CI(0.10,0.15),P 0.00001]、0~6小时加权平均1秒用力呼气量(0~6hwmFEV1)[MD=0.16,95%CI(0.14,0.17),P 0.00001]、1秒用力呼气量峰值(Peak FEV1)[MD=0.16,95%CI (0.14,0.18),P 0.00001]、用力肺活量谷值(Trough FVC)[MD=0.21,95%CI(0.19,0.23),P 0.00001]等肺功能评价指标;并能改善生存质量评价指标,如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MD=-1.83,95%CI(-2.31,-1.34),P 0.00001]、过度呼吸困难指数(TDI)评分[MD=0.54,95%CI (0.29,0.78),P 0.00001]、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MD=-0.93,95%CI (-1.29,-0.57),P 0.00001];同时,减少救援药物(沙丁胺醇)的使用、降低COPD急性加重率[RR=0.84,95%CI(0.79,0.89),P 0.00001],并且不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RR=1.00,95%CI(0.90,1.12),P=0.99]。UMEC 125μg/ICS/LABA vs PBO/ICS/LABA,UMEC 125μg试验组同样能改善肺功能指标和生存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能减少救援药物(沙丁胺醇)的使用,但在COPD急性加重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57,95%CI (0.24,1.37),P=0.21],并增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RR=1.44,95%CI (1.00,2.08),P=0.05]。结论 UMEC 62.5μg、125μg与ICS/LABA三联吸入治疗COPD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两者差异不明显,且UMEC 62.5μg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低,推荐使用该剂量。受纳入研究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