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目的:对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口服克拉霉素0.5g、奥美拉唑20mg 与阿莫西林1.0g 进行治疗,干预组另加康复新液治疗4周为一疗程,对患者进行胃镜复查以查看溃疡愈合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及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780例,其中男492例(63.1%)、女288例(36.9%),年龄9~93(56.86±12.65)岁。根据息肉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腺瘤组540例和非腺瘤组2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腹部临床表现)、内镜特征以及病理表现(结直肠息肉的数目、大小、位置、息肉蒂情况、分叶情况及息肉上皮内瘤变情况),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腺瘤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便血和腹痛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腺瘤组中存在息肉直径≥1 cm、息肉数目≥3枚、息肉带蒂、息肉分叶、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上皮癌变等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比值比(OR)=1.772, 95%置信区间(CI)=1.333~2.770, P<0.05]、便血(OR=1.290, 95% CI 1.015~1.637, P<0.05)、腹痛(OR=1.732, 95% CI 1.207~2.483, P<0.05)、息肉数目≥3枚(OR=0.390, 95% CI 0.202~0.753, P<0.05)、息肉直径≥1cm(OR=0.604, 95 CI 0.383~0.952, P<0.05)、息肉有蒂(带蒂和亚蒂)(OR=2.779, 95% CI 1.511~5.112, P<0.05)和息肉存在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OR=0.599, 95% CI 0.373~0.960, P<0.05)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腺瘤性息肉易发生上皮内瘤变及癌变,高龄 (≥70岁)、便血、腹痛,结直肠息肉数目≥3枚、直径≥1cm以及息肉有蒂的患者患结直肠腺瘤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比率(Neu%)联合乳酸脱氢酶(LDH)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加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共189例(MAP+ MS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1例(...  相似文献   
4.
563例结直肠息肉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术松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2,33(4):441-443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危腺瘤及癌变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病理特征,为合理的结肠镜检查随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10年间肠镜检查并行内镜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563例,分为腺瘤组359例与非腺瘤组204例,腺瘤组中高危腺瘤162例、低危腺瘤组197例,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腺瘤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出现便血比例高于非腺瘤组,腺瘤组中高危腺瘤患者便血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在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腺瘤表面黏膜粗糙、糜烂和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便血是腺瘤的高危因素;高危腺瘤易发生癌变及癌前期病变,临床应重视其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肠活动性出血的MDCT表现,为寻找小肠出血原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层螺旋CT(Phil-ips Mx 8000Dual CT和Philips Brilliance 64CT)对15例临床诊断小肠活动性出血患者进行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25s和60s)。除急诊患者外,扫描前行清洁肠道准备,并口服20%甘露醇和清水作为阴性对比剂。增强扫描使用300mg/ml碘海醇肘部静脉注射。重建图象层厚2.0mm,结合多平面重组图像对小肠肠腔、肠壁形态及密度进行观察,寻找出血点,并分析其病因,MDCT结果与手术或内镜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对照平扫图像,增强后动脉期局部小肠腔内出现高密度对比剂、静脉期其形态及密度有改变为小肠活动性出血的直接征象。15例患者中MDCT发现13例阳性对比剂外溢至肠腔内,15例局部肠壁增厚或肿块,增强后较明显强化。阳性对比剂外溢对活动性小肠出血定位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100%、100%、88%。阳性对比剂外溢、局部肠壁增厚伴异常强化的位置与手术或内镜所见出血部位高度一致。结论增强后动脉期局部小肠腔内出现高密度对比剂、静脉期其形态及密度有改变为小肠活动性出血的特异性征象;局部肠壁增厚伴异常强化也提示该处为可能的出血点。MDCT可寻找小肠活动性出血部位并为明确病因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内镜诊断VG7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40例)、B(32例)两组。内镜下对疣状隆起进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A组在予康复新液口服及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B组仅予药物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症状情况、4周及24周时疣状隆起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1周时腹痛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均有显著差异,术后4周和24周内镜下表现明显差异。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及根治HP治疗疣状胃炎能较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学生,因中上腹部疼痛不适1 d于2012年6月10日拟"肠梗阻"入院。患者2012年6月9日夜间进食较多食物,10日2时上腹部疼痛不适,位于剑突下至脐上,呈阵发性加剧,持续2~5 min后缓解,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诊消化系、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肠梗阻,血常规:白细胞11.91×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0.88%,血淀粉酶64.7 U/L,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淀粉酶值均正常,胸部X线平片及心电图均正常。既往有类似疼痛3次,程度较轻,均未就诊。无外伤及腹部手术史;无肺结  相似文献   
8.
53例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早期胃镜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621例,年龄≤40岁青年组53例,>70岁老年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3.08,老年组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胃癌遗传倾向性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纳差、早饱及其他不典型症状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胃癌以胃窦胃角部为主,老年组贲门及交界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进展期胃癌BormannⅢ、Ⅳ型发现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癌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胃癌好发于女性,存在遗传倾向,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发生部位以胃窦胃角为主;内镜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病理表现以低分化为主。应加强对青年胃癌临床内镜识别及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学生,因中上腹部疼痛不适1 d于2012年6月10日拟"肠梗阻"入院。患者2012年6月9日夜间进食较多食物,10日2时上腹部疼痛不适,位于剑突下至脐上,呈阵发性加剧,持续2~5 min后缓解,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诊消化系、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肠梗阻,血常规:白细胞11.91×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0.88%,血淀粉酶64.7 U/L,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淀粉酶值均正常,胸部X线平片及心电图均正常。既往有类似疼痛3次,程度较轻,均未就诊。无外伤及腹部手术史;无肺结  相似文献   
10.
53例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早期胃镜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621例,年龄≤40岁青年组53例,>70岁老年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3.08,老年组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胃癌遗传倾向性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纳差、早饱及其他不典型症状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胃癌以胃窦胃角部为主,老年组贲门及交界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进展期胃癌BormannⅢ、Ⅳ型发现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癌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胃癌好发于女性,存在遗传倾向,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发生部位以胃窦胃角为主;内镜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病理表现以低分化为主。应加强对青年胃癌临床内镜识别及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