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桐花  朱贞祥 《安徽医药》2015,19(12):2354-2355
目的:探讨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筛查中实施血清胃蛋白酶原( PG)和幽门螺杆菌( Hp) Ig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体检的胃部疾病者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疾病类型分为4组,其中胃癌组48例,胃溃疡组37例,浅表性胃炎组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3例,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正常人员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各组研究对象胃蛋白酶原I(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进行检测,并计算PGR(PG Ⅰ/PG Ⅱ比值),采用胶体金法对Hp-Ig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Ⅰ、PGⅡ明显较高,PGR明显较低( P<0.05),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PGⅠ与PGR均明显较低,PGⅡ明显较高(P<0.05),浅表性胃炎组各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同其他各组比较均较低,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最高,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Hp阳性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和PGR水平同阴性研究对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PG异常,有望作为胃癌及其癌前疾病早期筛查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PG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口服克拉霉素0.5g、奥美拉唑20mg 与阿莫西林1.0g 进行治疗,干预组另加康复新液治疗4周为一疗程,对患者进行胃镜复查以查看溃疡愈合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及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780例,其中男492例(63.1%)、女288例(36.9%),年龄9~93(56.86±12.65)岁。根据息肉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腺瘤组540例和非腺瘤组2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腹部临床表现)、内镜特征以及病理表现(结直肠息肉的数目、大小、位置、息肉蒂情况、分叶情况及息肉上皮内瘤变情况),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腺瘤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便血和腹痛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腺瘤组中存在息肉直径≥1 cm、息肉数目≥3枚、息肉带蒂、息肉分叶、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上皮癌变等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比值比(OR)=1.772, 95%置信区间(CI)=1.333~2.770, P<0.05]、便血(OR=1.290, 95% CI 1.015~1.637, P<0.05)、腹痛(OR=1.732, 95% CI 1.207~2.483, P<0.05)、息肉数目≥3枚(OR=0.390, 95% CI 0.202~0.753, P<0.05)、息肉直径≥1cm(OR=0.604, 95 CI 0.383~0.952, P<0.05)、息肉有蒂(带蒂和亚蒂)(OR=2.779, 95% CI 1.511~5.112, P<0.05)和息肉存在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OR=0.599, 95% CI 0.373~0.960, P<0.05)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腺瘤性息肉易发生上皮内瘤变及癌变,高龄 (≥70岁)、便血、腹痛,结直肠息肉数目≥3枚、直径≥1cm以及息肉有蒂的患者患结直肠腺瘤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比率(Neu%)联合乳酸脱氢酶(LDH)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0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加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共189例(MAP+ MSAP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1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内镜诊断VG7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40例)、B(32例)两组。内镜下对疣状隆起进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A组在予康复新液口服及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B组仅予药物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症状情况、4周及24周时疣状隆起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1周时腹痛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均有显著差异,术后4周和24周内镜下表现明显差异。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及根治HP治疗疣状胃炎能较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学生,因中上腹部疼痛不适1 d于2012年6月10日拟"肠梗阻"入院。患者2012年6月9日夜间进食较多食物,10日2时上腹部疼痛不适,位于剑突下至脐上,呈阵发性加剧,持续2~5 min后缓解,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诊消化系、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肠梗阻,血常规:白细胞11.91×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0.88%,血淀粉酶64.7 U/L,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淀粉酶值均正常,胸部X线平片及心电图均正常。既往有类似疼痛3次,程度较轻,均未就诊。无外伤及腹部手术史;无肺结  相似文献   
7.
程桐花  程少贵 《中国校医》2000,14(5):381-381
人格 (个性 )是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特征 ,它直接影响中专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调查分析特困中专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 ,揭示后天生活环境对个性特征的影响 ,为开展学校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4 2名特困中专生为近 4年来我校根据学生本人申报、同学反映、学校调查并结合其家庭所在地政府部门提供的背景资料而确定 ,平均年龄 (16 .2± 2 .33)岁。其中男 2 8人 ,女 114人。表 1 特困中专生与在校生SCL -90各因子均分比较 ( x±s)(1 )因子项目(2 )特困生 (n =1 4 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镜直视下食管扩张联合药物应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7月到2009年9月间食管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36例,进行胃镜直视下用食管扩张器食管扩张联合2%高渗盐水加地塞米松治疗。结果 36例患者中1次治疗后显效29例,占80.5%,有效5例(占13.9%),总有效率达94.4%;术中、术后未出现消化道穿孔、大出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胃镜直视下食管扩张器食管扩张联合药物应用治疗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53例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早期胃镜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621例,年龄≤40岁青年组53例,>70岁老年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3.08,老年组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胃癌遗传倾向性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纳差、早饱及其他不典型症状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胃癌以胃窦胃角部为主,老年组贲门及交界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进展期胃癌BormannⅢ、Ⅳ型发现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癌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胃癌好发于女性,存在遗传倾向,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发生部位以胃窦胃角为主;内镜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病理表现以低分化为主。应加强对青年胃癌临床内镜识别及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0.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学生,因中上腹部疼痛不适1 d于2012年6月10日拟"肠梗阻"入院。患者2012年6月9日夜间进食较多食物,10日2时上腹部疼痛不适,位于剑突下至脐上,呈阵发性加剧,持续2~5 min后缓解,伴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急诊消化系、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腹部立位平片提示肠梗阻,血常规:白细胞11.91×109/L-1、中性粒细胞比例0.88%,血淀粉酶64.7 U/L,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血尿淀粉酶值均正常,胸部X线平片及心电图均正常。既往有类似疼痛3次,程度较轻,均未就诊。无外伤及腹部手术史;无肺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