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建坤  孙剑  文维群  刘定立  侯金林 《临床荟萃》2004,19(21):1242-1242
例1,男,32岁,因乏力、纳差26天,眼黄、尿黄9天于2003年12月30日入我科治疗。既往1986年发现HBsAg阳性。入院查体:体温36.6℃,皮肤巩膜重度黄染,腹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清白蛋白(ALB)35.7g/L、总胆红素(TB)368μmol/L、直接胆红素(DB)256.2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 148例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肝功能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148例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有效率为62.2%(92/148);临床症状无好转48例;死亡8例.治疗后TBi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PT均低于治疗前,白蛋白和PTA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早期患者临床好转率为85.7%均高于中期的59.5%和晚期的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3次以上(包含3次)血浆置换的患者TBil下降幅度为65.93%高于连续3次以下的4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48例患者共进行血浆置换治疗436次,出现不良反应58次(13.30%).结论 血浆置换治疗肝功能衰竭疗效明显,连续多次治疗对降低TBil效果更好,治疗早、中期肝功能衰竭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分析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CHB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与干扰素中和抗体(NAb)产生的关系。方法 485例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证实的CHB患者,给予rIFNα1b治疗,每次5×106U,每周3次,疗程个体化(6-37个月,中位数10个月),疗程中1-3个月检测1次肝功能,并以PCR荧光定量测定HBV DNA、Abbott EIA试剂检测HBeAg、抗病毒生物中和法检测NAb。结果 485例患者中,66例(13.6%)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病毒学反弹,NAb阳性98例(20.2%),病毒学反弹组NAb阳性率68.2%(45/66),显著高于未发生病毒学反弹组的12.6%(5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6,P〈0.01)。NAb阳性组病毒学反弹的发生率为45.9%(45/98),显著高于NAb阴性组的5.4%(21/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06, P〈0.01)。病毒学反弹的时间与NAb检出的时间存在相关性及一致性(CR=98.3%,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NAb的检出是病毒学反弹发生的相关因素之一(P〈0.01),患者的年龄和治疗前HBeAg状态亦可影响病毒学反弹的发生。结论 rIFNα治疗CHB过程中病毒学反弹的发生率约13.6%,病毒学反弹的发生与NAb的产生密切相关,患者的年龄和治疗前HBeAg水平亦可影响病毒学反弹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检测 112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及 2 0例正常人血清中的总胆汁酸 (TBA)水平 ,并与目前常用的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收集我院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2月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112例 ,男 82例 ,女 30例 ,年龄为 (52± 13)岁 ,其中肝硬化代偿期 4 8例 ,失代偿期6 4例。正常对照组 2 0例为健康献血员 ,其中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为 (4 7± 12 )岁 ,均采用空腹血清。1 2 方法 TBA测定采用酶比色法 ,试剂为台湾原生公司生产的试剂盒 ,在日本奥林巴斯Au56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经重组α干扰素(rIFN-α)治疗取得完全应答后,在长期随访过程中的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523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CHB患者,给予rIFN-α 1 b治疗,疗程6~25个月,治疗中每1~3个月检测肝功能、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治疗后随访至少12个月,随访时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HBVDNA、HBsAg及HBeAg.结果 523例患者经rIFN-α治疗后,近期应答302例(57.7%).近期应答者经随访39.2±21.5个月,持续应答183例(35.0%),复发119例(39.4%).患者年龄、治疗前HBeAg状态、以及随访时间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复发组平均年龄(34.27±8.69岁)显著高于持续应答组的平均年龄(25.28±8.65)岁(P<0.001);HBeAg( )组复发率76/225例(33.8%)显著低于HBeAg(-)组43/77例(55.8%)(P<0.001);按随访每12个月为一时间段,分1~12个月、13~24个月、25~36个月、37~48个月、49~60个月和≥61个月6个时间段,各时间段复发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累计复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01),但25个月以后的4个时间段累计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P=0.670).患者性别、治疗前ALT水平和HBVDNA水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肝纤维化程度(S)及治疗疗程与复发无明显相关性,但在HBeAg( )组中,复发组的平均基线HBV DNA水平6.98±1.14 Log拷贝/ml高于持续应答组6.21±1.04 Log拷贝/ml(P=0.017).结论 CHB患者经rIFN-α治疗后,患者年龄、治疗前HBeAg状态以及随访时间是影响其在随访过程中复发的相关因素.在HBeAg( )CHB中,治疗前HBV DNA水平亦是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对晚期艾滋病进行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初步体会.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住院的晚期艾滋病(AIDS)患者6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均少于1000/mm3,CD4 T淋巴细胞少于50/mm3,其中5例患者还检测了血浆HIV RNA,均超过104拷贝/ml.在综合治疗并发症的同时接受HAART,双汰芝(每片含齐多夫定300 mg 拉米夫定150 mg)1片每日2次,施多宁(依菲韦林)600 mg,每日1次,疗程至少2年以上,治疗期间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 6例患者,2例于治疗6周内死于严重机会性感染,4例治疗至今,疗程已超过2年以上,均取得显著疗效,达到并发症消失,外周血淋巴细胞恢复正常,CD4 T淋巴细胞均升至150/mm3以上,血浆HIV RNA在检测线以下,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最常见,有4例出现,另有贫血2例、睡眠障碍2列、一过性ALT增高1例、一过性低黄疸1例,除1例贫血较严重者被迫更改治疗方案,其他均可耐受.结论 晚期AIDS患者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可以耐受HAART,并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独立于药物的新型脂质体。方法在脂质体悬液中加入骨架物,冻干,制成超微孔分子膜,遇水即可成 脂质体。结果和结论 冻干法制备的脂质体便于运输、贮存,药物包裹简易。  相似文献   
8.
重组α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重组干扰素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时,INFα中和抗体的产生和影响。采用抗病毒生物中和测定法检测321例IFNα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NA。结果:321例患者治疗前均未检出NA,治疗后检出NA共39例,其中于治疗后3、4、5和6个月及6个月后检出的分别为2、6、11和12例及8例。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3  
目的 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的若干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广州南方医院收治的 85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 4~ 87岁 ,平均 ( 38.2± 16 .7)岁 ,男 41例 ,女 44例。该病的潜伏期为 2~ 16d ,平均为 ( 7.4± 3 .8)d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 ( 97.6 %)、咳嗽 ( 81.2 %)、乏力 ( 74.1%)、头痛 ( 6 3 .5 %)、肌肉酸痛 ( 41.2 %) ;热程多为 4~ 12d( 81.9%) ,平均热程为 ( 7.8± 3.5 )d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 ( 82 .4%) ,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 2 7.1%) ;血液生化示丙氨酸转氨酶升高 ( 44 .7%)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 ( 5 7.6 %) ,乳酸脱氢酶升高 ( 49.4%) ,肌酸磷酸激酶升高 ( 2 0 %) ;肺部X线摄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 85 .9%) ,少数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 ( 14.1%) ;炎症多位于双侧下肺 /中下肺 ( 5 1.8%) ,其次为单侧下肺 /中下肺 ( 36 .5 %) ;发病至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 ( 2 0 .3± 8.4)d ,热退后至肺炎症渗出完全吸收的平均时间为 ( 13 .1± 6 .9)d ;经验性治疗为 :病毒唑、对症支持治疗及应用广谱抗生素。结论 SARS具有传染性 ,发热、咳嗽、胸片示肺部炎症表现及外周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是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