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浆BNP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关系。方法选择CHF患者68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心脏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组中,随心功能分级升高,BNP水平与患者住院病死率,6个月病死率和6个月再入院率呈线性相关,而LVEF呈负性相关。结论血浆BNP水平能对CHF的危险分层和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2.
托拉塞米对重度心力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托拉塞米对重度心力衰竭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58例重度心力衰竭分为托拉塞米组与呋塞米组,在心衰常规治疗方法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两组对心衰患者总有效率、尿量、浮肿消退、血钾、血钠、血Cr变化。结果托拉塞米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与呋塞米组(93.7% vs 82.1%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尿量(2600ml vs 2100ml),存在显著差异(P〈0.05);浮肿消退:托拉塞米组明显消退95.8%,呋塞米组63.6%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每日补钾相同情况下,托拉塞米组血钾上升0.2mmol·L^-1未发生新的低血钾,呋塞米组血钾下降0.1mmol·L^-1低血钾发生率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对血钠、血Cr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托拉塞米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利尿作用强、浮肿消退率高、副作用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3.
选取6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均符合双腔起搏器适应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右心耳(RAA)起搏36例,另一组为低位房间隔(LAS)起搏30例,随访12个月。 LAS组房颤发生率(3.3%)较 RAA(19.4%)组低;RAA 组 P 波离散度较 LAS 组明显增大(P <0.01);3个月后 RAA 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较 LAS 组大。较之 RAA 组,LAS 组 P 波离散度降低、LAVI 减小,在阻止新发房颤方面可能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发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57例临床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生化检查、B型脑钠肽(BNP)水平测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全胸片等检查,对DHF患者的BNP水平、心超特点以及基础疾病进行分析。结果 DHF患者的BNP水平明显增高,平均值为594.7 pg/mL(正常值<100 pg/mL),心脏超声特点为左心房明显增大占84.2%,平均值为44.6 mm,肺动脉压升高占71.9%,平均值48.5 mmHg,室间隔肥厚的患者占19.3%,平均值10.4 mm,左室后壁增厚占8.7%,平均值9.7 mm,LVEF大致正常;心电图检查房颤占56.1%,所患基础疾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分别占56.1%、66.7%、47.3%和21.1%。结论心房颤动、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可能是发生DHF的主要病因,心超检查和BNP水平监测、心电图检查是诊断DHF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以及其与房颤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9月于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房颤患者60例纳入房颤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4~82(67.2±12.1)岁;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45~82(65.2±10.2)岁。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RDW、PDW,ELISA测定hs-CRP,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性别比、年龄、合并疾病比例和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房颤组RDW、PDW、hs-CRP以及LA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RDW(OR=1.070,95%CI:1.015~1.121)、PDW(OR=1.050,95%CI:1.019~1.082)、LAD(OR=1.064,95%CI:1.021~1.098)是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s-CRP、RDW和PDW在房颤患者中均升高,且为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共328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检测所有对象的颈动脉内膜斑块情况并进行分级。利用病历记录获取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既往高血压控制情况、长期吸烟史、高血压家族史、脑卒中史等信息资料。结果颈动脉内膜斑块总检出率为77.4%,其中1级、2级和3级分别占32.0%、36.9%和8.5%(斑块分级)。累计有序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高龄、血压控制不良、高血压病程长是斑块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斑块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和血压控制不良。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斑块检出率较高,男性病人、高龄、血压控制不良者是其中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R3及其配体MIG、IP-10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7月合肥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并初步考虑拟诊冠心病患者200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n=78)和非冠心病组(n=122)。使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患者血清趋化因子CXCR3及其配体MIG、IP-10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者CXCR3、MIG、IP-10表达水平,并对冠心病各亚组间CXCR3、MIG、IP-10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对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外周血细胞Th1、Th2、Th1/Th2水平进行比较。对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冠心病与CXCR3及其配体MIG、IP-10间的相关性。 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CXCR3、MIG、IP-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1)。冠心病组患者中,一支病变患者36例,二支患者23例,多支患者19例。经过方差分析,冠心病各亚组间CXCR3、MIG、IP-10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冠脉病变程度越重,CXCR3及其配体MIG、IP-10表达水平越高。冠心病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冠心病组Th1、Th1/Th2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Th2水平显著低于非冠心病组(P<0.01)。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CXCR3及其配体MIG、IP-10表达水平对冠心病有显著影响(P<0.01)。 结论 CXCR3及其配体MIG、IP-10表达水平可作为冠心病血清学炎症因子指标,可反映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 整群选取合肥市某医院2009-09-2010-08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424例,其中男女各223例和201例,年龄(65.6±11.9)岁,采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挠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和颈远端动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