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天口服液治疗不同类型紧张型头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通天口服液治疗不同类型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紧张型头痛病人 1 2 1例 ,分为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组 44例和慢性紧张型头痛组 77例 ,口服通天口服液 1mo,治疗后 2mo内动态观察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 :治疗 1mo后 1 2 1例病人临床总有效率为90 .9%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组临床有效率为 98% ,慢性紧张型头痛组为 87% (P <0 .0 1 )。停药 1mo后全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3 .5 % ,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组临床有效率为 93 % ,慢性紧张型头痛组为 78%(P <0 .0 1 )。无效的 2 0例多为慢性紧张型头痛组病人。 2组病人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通天口服液治疗紧张型头痛安全、有效 ,对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疗效优于慢性紧张型头痛  相似文献   
2.
3.
例 1 男性 ,68岁。因意识不清、左侧肢体无力 4h入院。检查 :T3 6.6℃ ,P 80次 /min ,R 16次 /min ,BP 15 0 /80mmHg( 19.95 / 10 .64kPa)。意识模糊 ;颈软 ;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齐 ;腹软 ,肝脾未触及 ;左侧上、下肢肌力均为Ⅲ级 ,肱二、三头肌腱反射 ( ) ,跟、膝腱反射及腹壁反射 ( ) ,左侧Hoffmann′ssing( + ) ,Babinski′ssing( + ) ,Chaddock′ssing( + ) ,Gordon′ssign( + ) ,Oppenheim′ssign( + )。头颅CT提示右侧基底节区脑梗塞。血W…  相似文献   
4.
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后遗忘性综合征中部分病人出现以近记忆障碍为主的遗忘表现。我们用石杉碱甲 (Hup -A)和脑复康对CO中毒后遗忘性综合征进行了对比治疗。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本组 61例均系我科住院并随访病人。男性 3 6例 ,女性 2 5例。年龄 5 6~ 72岁 ,平均 ( 61± 4 .2 )岁。CO中毒 5~ 6h 2 9例 ,7~ 8h 2 4例 ,9~ 10h 8例。中毒环境中CO浓度不详。昏迷 8~ 69h ,平均 ( 2 9± 3 .5 )h。遗忘性综合征病史 <1年 5 2例 ,2~ 3年 7例 ,>3年 2例。入选标准 :①近事遗忘较为突出 ,远事记忆相对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一氧化碳(CO)中毒后脑病的脑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大鼠各10只,均被放入中毒室内,实验组通入体积分数15.0×10~(-4)的CO混合气体,健康对照组通入空气,均通气12 h,中毒后出现明显智能减退者定为CO中毒后脑病大鼠。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其脑组织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验组有4只大鼠出现脑病症状,其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为大脑皮质和海马出现约5%~15%的神经元凋亡;健康对照组无类似症状及相同超微结构改变。结论:大鼠CO中毒后脑病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为大脑皮质和海马出现约5%~15%的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6.
天晴甘平减轻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天晴甘平减轻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54只健康雌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正常对照组3组, 每组18只. 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 注射前3 h, 实验组给予天晴甘平灌胃, 分别于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用彗星实验检测肝细胞核DNA的损伤.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Olive尾矩值在0.5 h即开始增大, 且随时间延伸逐渐增加,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显著意义(0.5 h: 3.95±1.42, 4.79±1.62 vs 0.95±0.56, 均P<0.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Olive尾矩值明显变小, 差异亦具显著意义(0.5-8 h: 10.81±2.85vs 19.36±3.95, P<0.05).结论: 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损伤的发生机制之一为肝细胞核DNA的损伤, 天晴甘平具有减轻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核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复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复制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大鼠模型。方法: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00 ppm组、1500 ppm组、1650 ppm组、1800 ppm组和对照组共5组,每组10只。每组中毒箱分别通入浓度为1000 ppm、1500 ppm、1650 ppm、1800 ppm的CO混合气体,对照组通入空气。连续通气12h。利用迷宫试验评估动物的智力状态。迟发性脑病大鼠诊断标准为中毒3d后、28d内出现昏迷或迷宫实验正确入臂次数少于3次者。采用TUNEL法和透射电镜等双重方法检测大脑皮质、海马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500 ppm组、1650 ppm组均有4只大鼠出现迟发性脑病表现,1000 ppm组和对照组大鼠未出现迟发性脑病表现,1800 ppm组通气5 h有3只大鼠死亡。两种方法检测凋亡细胞数,1000 ppm组均少于5.00%,对照组均少于1.60%,1500 ppm组均多于5%-65%,1650 ppm组均多于10%-80%。结论:建立大鼠CO中毒迟发性脑病模型以CO浓度1500-1650 ppm、吸入时间12 h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核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损伤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健康雌性昆明小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和脂多糖(LPS)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采用慧星实验检测注药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4小时、6小时和8小时小鼠肝细胞核DNA的损伤,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①模型组小鼠于注药0.5小时Olive尾矩值即明显增大,且随时间延伸逐渐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模型组小鼠于注药0.5小时血清TNF-α浓度无升高;1小时略有升高,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小时以后,升高趋势明显,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细胞核DNA较早出现损伤,并随时间延伸逐渐加重,最终可能诱发了肝细胞凋亡;血清TNF-α浓度的升高与肝细胞核DNA的损伤不完全同步,但其可能具有促进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E1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前列腺素 E1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ABC技术 ,并用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 ,检测分析感染日本血吸虫大鼠经 PGE1 治疗后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含量变化。结果  PGE1 治疗组肝内 、 型胶原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的含量分别低于感染对照组 (P<0 .0 5 ) ;PGE1 治疗组及感染对照组肝内 、 型胶原的含量均与 TGF- β1 呈显著正相关 (r=0 .96 36 ,P<0 .0 5 ;r=0 .86 6 7,P<0 .0 5 ;r=0 .96 36 ,P<0 .0 5 ;r=0 .92 72 ,P<0 .0 5 )。结论  PGE1 对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 PGE1 抑制 TGF- β1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前对脑梗死下床活动的具体时间尚无定论,下床活动指征更是说法不一,我们对此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本组213例脑梗死病人,男性121例,女性92例。年龄32~71( 41.2±17.1 )岁。均为首次发病24h内入院,按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确诊。经CT或MRI证实并排除脑出血,按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1]分数在25~35分之间,无其它重要并发症,梗死直径>2cm,梗死部位为基底节区的病人。213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平均年龄、NDS平均分数、梗死平均直径基本接近。下床活动组(活动组)101例,2周内绝对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