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6岁。一年前自觉腹部渐大,在当地医院多次就诊,均按小肠肿物观察治疗。近期腹部增大较快,出现食量减少,食欲下降,坐卧时呼吸困难,来我院外科就诊后转入妇科急诊。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腹部可触及一囊性肿物,上缘在脐上2指处,下缘达盆腔内。盆底部可扪及肿物下缘,无触痛,附件扪及不清。以巨大卵巢囊肿,在硬膜外麻碎下开腹探查。术中见肿物充满腹腔,上缘近膈肌,下缘至盆底,表面光滑,为左侧输卵管囊性肿大。卵巢完好。切除肿物力35×32×19cm大小,重量7.5kg,剖开肿物流出草黄色液体。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病理诊断:输卵管积水。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冯虹  施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8):4055-4055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是导致孕早期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异位妊娠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并且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异位妊娠保守治疗中的药物治疗日益受到妇产科医生的重视。本文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Ru486)配伍甲氨喋呤(MTX)治疗异位妊娠18例,效果好,副作用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8例异位妊娠患者做了回顾性研究。A组21例采用甲氨喋呤静脉注射,B组19例采用米非司酮口服,C组18例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和甲氨喋呤配伍,A、B两组为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A组(26·6±5·7)岁、B组(28·4±4·8)岁、C…  相似文献   
3.
医学七年制教育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学人才的知识技能和医德素质方面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医学教育的重点由原来的五年制教育转变成为七年制教育,以培养合适现代高技术信息化社会的医学人才,并初步形成了具有七年制特色的教学方法,现简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协助阴式子宫切除术154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冯虹  李光仪 《新医学》1998,29(3):134-135
探讨腹腔镜协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LAVH组153例和腹式全宫切除术组18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治疗盆腔金属环异位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腹腔镜治疗盆腔金属环异位 ,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自 2 0 0 0年5月至 2 0 0 3年 9月我院收治盆腔金属环异位者 15例 ,应用腹腔镜探查取环 ,根据子宫穿孔的位置分析发生金属环异位的原因。结果 哺乳期上环是发生子宫穿孔盆腔金属环异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易发生子宫穿孔的部位是子宫峡部前壁和后壁 ,其次是阔韧带和宫角。结论 盆腔金属环异位是计划生育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 ,一经确诊首选腹腔镜治疗。  相似文献   
6.
宫颈环形电切及锥切术治疗子宫颈病变199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2003-03—2005—10采用LEEP刀进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和锥切术治疗宫颈病变19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符合要求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n =36)及对照组(n =36),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人工认知训练,而实验组给予计算机辅助认知障碍训练,总治疗时间为8周。于训练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 MMSE 及 LOTCA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训练后两组患者 MMSE 及 LOTCA 评分均较前提高(P <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 MMSE 及 LOTCA 评分提高更明显(P <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IBS与述情障碍、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6例IBS患者(病例组)和5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测评与分析。结果病例组TAS-20总分[(68.26±8.74)分]和各因子分[情感辨别不能:(2.74±0.73)分,情感描述不能:(2.25±0.64)分,外向性思维:(2.92±0.66)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2.15±7.98)、(2.39±0.54)、(1.98±0.52)和(2.56±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CL-90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评分[分别为(156.23±32.12)、(1.89±0.46)、(1.73±0.57)、(1.98±0.53)、(1.99±0.53)、(1.53±0.52)和(1.54±0.4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64±30.43)、(1.38±0.37)、(1.51±0.47)、(1.67±0.56)、(1.64±0.45)、(1.30±0.43)和(1.36±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CL-90总分与TAS-20总分及各因子评分(r值分别为0.369、0.394、0.286和0.317,P〈0.01)、TAS-20总分与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分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值分别为0.221、0.301、0.215、0.194、0.255、0.151和0.176,P〈0.01,P〈0.05)。结论 IBS患者的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有关,在治疗中除了常规的内科治疗外,应了解患者有无述情障碍及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辅以抗精神药物,这对改善IBS病情及预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凉山州某县彝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螺旋体(TP)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到凉山州某县人民医院进行输血前检查的496例彝族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凉山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为HIV阳性感染者,HBV、HCV及TP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研究对象HIV与HBV、HCV和TP合并感染情况。结果496例彝族HIV感染者中男323例(65.12%),女173例(34.88%);单纯HIV阳性157例(31.65%),发生HBV、HCV、TP合并感染共7种类型,合计339例(68.35%),其中男272例(80.24%),女67例(19.76%),男性合并感染比例明显高于女性;HIV、HCV合并感染227例(45.77%),HIV、HBV合并感染18例(3.63%),HIV、TP合并感染11例(2.22%),HIV、HCV、HBV合并感染41例(8.27%),HIV、HCV、TP合并感染32例(6.45%),HIV、HBV、TP合并感染3例(0.60%),HIV、HCV、HBV、TP合并感染7例(1.41%);感染的高峰年龄是>30~40岁,且以HCV合并感染为主。结论凉山州某县彝族人群HIV合并HBV、HCV和TP感染比例较高,并且存在多种病毒合并感染形式,建议HIV感染者要及时进行HBV、HCV和TP检测,对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ILK和PKB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检测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肿瘤、卵巢癌中ILK和P-PKB的表达。结果ILK和P-PKB蛋白在卵巢癌中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P〈0.05);ILK和P-PKB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组织学类型无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无腹水及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1)。上皮性卵巢癌中ILK表达与P-PKB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r=0.739,P〈0.01)。结论ILK、P-PKB蛋白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