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OLT)中肺损伤的程度,探讨乌司他丁(UTI)对OLT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行OLT手术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和对照组各20例,UTI组(n=20)切皮后将UTI 10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输注,之后每隔4 h重复使用.对照组(n=20)以等容量生理氯化钠溶液代替.于麻醉后切皮前、无肝前期12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对肺顺应性、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进行观察.结果:在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时,对照组的肺顺应性显著下降,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显著升高(P<0.05).UTI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顺应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0LT过程造成肺损伤,UTI在OLT中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时的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1)乌司他丁组(n=10)于皮肤切开后静脉持续滴注乌司他丁30×10^4IU,以后每隔4h重复使用;(2)对照组(n=10)于相应时间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在非静脉转流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T41)、无肝前期120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5min(T3)、新肝期60min(T4)和手术完毕(T5)时抽取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除T1外,其余时间点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对照组T3、T4、T5时的RI值均较R时升高(P〈0.01),乌司他丁组仅T3时的RI值高于T0时(P〈0.05)。乌司他丁组T4、T5时的R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T4、T5时的IL-6和IL-8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T1、T2、T3、T4、T5时的TNF-α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T3、T4、T5时的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T3、T4、T5时的MDA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对照组T3、T4、T5时的SOD活性均较T0时下降(P〈0.01);乌司他丁组仅T3时的SOD活性低于T0时(P〈0.05),而T3、T4、T5时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肝移植所致的炎症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AL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中乌司他丁对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4J0例,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20):切皮后开始持续静脉输注乌司他丁3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每4小时重复一次;对照组(C组,n=20):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切皮后120min、无肝期30min、新肝期60min和术毕采集外周静脉血1ml,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和CD18的表达。结果与切皮前比较,u组各时间点CD11b和CD18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新肝期60min和术毕时其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C组比较,新肝期60minU组CD11b和CD18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抑制原位肝移植术中患者CD11b/CD18表达的上调,有助于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乌司他丁组(U组,n=20):切皮后将乌司他丁30万I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持续静脉输注1 h,之后每4小时重复一次直至术后48 h。对照组(C组,n=20):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测定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 h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的水平及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γ-谷氨酰转肽酶(γ-GTP)的水平。结果麻醉前组间血清BUN、Cr及尿γ-GTP、RBP、α1-MG、NA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前比较,C组血清BUN和Cr在术后24、48 h升高(P<0.05或0.01),尿γ-GTP、α1-MG、RBP和 NAG在各时点升高(P<0.01);U组血清BUN、Cr和尿γ-GTP、NAG在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尿α1-MG在各时点升高(P<0.01),尿RBP在术后24、48 h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血清BUN、Cr和尿α1-MG在术后24、48 h降低,尿γ-GTP、RBP和NAG在各时点降低(P<0.05 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患者围术期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在椎旁肌肉中注射药物对控制腰椎手术后疼痛的治疗作用。【方法】153例腰椎后路手术患者,分为肌肉封闭组78例,注射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对照组75例,不作封闭治疗。分别观察术后不同时间两组VAS疼痛评分、住院期间肢体感觉、肌力、腱反射、平卧翻身及下地行走时间等。【结果】术后1d、1周、2周VAS评分,椎旁肌封闭组为(5.75±0.76)、(4.22±0.80)、(3.37±0.79),对照组则为(7.82±0.69)、(6.32±0.79)、(5.53±0.79),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旁肌封闭组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性低,患者术后平卧翻身时间(1.85±0.31)d和下地行走时间(3.09±0.39)d均较对照组(2.09±0.36)d和(3.47±0.43)d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封闭组没有发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异常反应、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论】术中椎旁肌封闭能有效控制腰椎手术后的早期疼痛反应疼痛,对术后功能恢复有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用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夏季腹泻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夏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剂足浴。结果治疗组:4d治愈率41.7%,7d治愈率93.3%。对照组:4d治愈率25%,7d治愈率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锦草合剂治疗小儿夏季腹泻疗效肯定,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7.
8.
1995年,我院在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麻醉时安置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去甲肾上腺素对肝移植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用去甲肾上腺素对肝移植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原位肝移植术的晚期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组)和多巴胺组(D组).分别于切皮前(T0)、切皮后1 h(T1)、无肝期30 min(T2)、新肝期1 h(T3)及新肝期4 h(T4)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与T0时相比,两组HR在T1~T4时均增快(P<0.05);N组MAP在T2时明显高于D组(P<0.05),而D组HR在T2时又明显高于N组(P<0.05);与T0时相比,两组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T2时均下降(P<0.05);与T2时相比,两组以上指标在T3时均上升(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0时相比,两组体循环血管阻力(SVR)及其指数(SVRI)、肺循环血管阻力(PVR)及其指数(PVRI)在T2时均卜升(P<0.05);与T2时相比,两组以上指标在T3时均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晚期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手术中,单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均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去甲肾上腺素对HR影响小,升高BP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常规药治疗(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每次1 g,每日2~3次;甘草锌颗粒,1~5岁每次0.75 g,6岁每次1.5 g,每日2~3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地锦草合剂足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且患儿易于接受,操作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