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科于2002年9月收治1例电击伤患者,利用头部埋扩张器修复了颅骨外露,效果满意。病例男性,28岁,1 000伏电击伤后昏迷2分钟,当地医院经抗感染处理,创面涂抹湿润烧伤膏,9d 天后转入我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头枕部有10cm×7cm 条形创面,焦痂质硬,与周围正常皮肤界限清楚,创面深达颅骨,有2cm×4cm 颅骨坏死灶。另外双手、双腕、双小腿有大小不等的坏死区。治疗入院第2d 首先行“双手、双手腕、双小腿创面清创、皮瓣覆盖或植皮术”,基本封闭除头部以外的其他创面。入  相似文献   
2.
膝骨关节炎(KOA)是中老年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及肥胖人群增加而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日常生活。目前采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软骨保护类药物、阿片类镇痛药等对症治疗手段作用有限,且药物不良反应明显。杜仲是治疗KOA常用且有效的中药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和药效物质基础尚未明确,限制了其在临床更为广泛的运用。杜仲在KOA治疗领域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京尼平苷、杜仲苷/桃叶珊瑚苷)、木脂素类(松脂醇二葡萄糖苷)、黄酮类(槲皮素、紫云英苷、黄芩素、金丝桃苷、山柰酚)、苯丙素类(绿原酸)、杜仲多糖等化合物,他们主要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及等Janus激酶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等信号通路,来调节炎性因子水平、抗氧化应激反应、保护软骨细胞、平衡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等,控制KOA病情进展。该文对杜仲及其有效成分在KOA治疗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KOA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抗痛灵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痛灵是我院刘元禄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方,具有清热祛湿、消肿止痛之功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较好.为进一步验证其疗效,我们将1995年8月以来收治的11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随机分为两组,以秋水先碱为对照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补正续骨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 L9(34)正交试验法,以出膏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水提取工艺,以川续断皂苷Ⅵ与柚皮苷总含量及出膏率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最佳乙醇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提取1 h。最佳乙醇提取工艺为加6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2 h。结论优选的提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补正续骨颗粒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20年4月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12例,给予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对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范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反Lachman试验和后抽屉试验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术中均无副损伤,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8.92±4.17)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反Lachman试验阴性,后抽屉试验阴性,膝关节活动度为(128.75±2.26)°,IKDC评分为(82.92±3.34)分,VAS为(1.17±0.39)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00±3.02)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双骨道单纯“8”字缝线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在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的基础上,以补充钙剂为基础,加用骨化三醇(罗钙全),必要时加用鲑鱼降钙素(Miacacic;密钙息),三者联合使用不失为高龄老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和探讨不同类型烟头烫伤瘢痕的整形外科修复方法,使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回顾2000年7月-2006年12月间207例烟头烫伤瘢痕患者,根据瘢痕半径和间距将瘢痕分为点状密集型、点状均匀型和点状离散型三类,并给予不同的整形外科修复。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部分点状密集型患者因直线瘢痕挛缩二期行局部改型治疗。结论:根据烟头烫伤瘢痕的分类来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采用三角瓣技术来充分利用瘢痕间的正常皮肤,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是由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介导的,该过程有骨髓内皮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及其分泌或表达的分子共同参与,黏附分子可能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的:以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和迟发抗原4为指标探讨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迁移、趋化的机制。方法: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第3代为种子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1×10^10 L-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下简称心肌组),穴位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以下简称穴位组),每组15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复制心肌梗死模型,穴位组造模成功72 h后于心俞、至阳、膻中每穴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0.3 mL,心肌组造模成功72 h后二次开胸,左前降支供血区域及周边心肌分6点均匀地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 mL,4周后颈动脉插管,多道生理记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及迟发抗原4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心肌组、穴位组大鼠心功能得到改善,两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及迟发抗原4较模型组升高,心肌组和穴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说明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迟发抗原4轴可能是穴位注射干细胞趋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归纳与总结近几年中药在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方面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中药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影响的相关文献,按照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分别阐述中药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国内外对于中药如何治疗骨质疏松症及其如何调节骨代谢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多,但系统的归纳与总结较少。结论:从实验及临床研究来看,中药对骨质疏松症骨代谢的影响确切,对骨质疏松症疗效较好,具有增强ALP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降低异常升高的骨转换率、补充雌激素等作用,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中药在影响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方面提供更全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牛膝在骨关节炎(OA)的治疗方面有较好的疗效。牛膝活性成分主要为牛膝皂苷、牛膝多糖和植物甾酮类成分(蜕皮甾酮、β-蜕皮甾酮),这些活性成分主要通过核因子-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来抑制炎性因子产生、调节软骨细胞代谢、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抗氧化应激等,干预OA进展。本文对牛膝及其活性成分在OA治疗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的OA治疗新药研发提供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