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1月对荔湾区8351名7~15岁在校中小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凸普查,应用脊柱侧凸两检法(体检、X线照片),体检阳性或可疑阳性者到医院照脊柱全长正侧位X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诊断为脊柱侧凸。结果一检阳性结果 175名(2.1%),二检阳性为85名(1.02%),男性31名,女性54名,男∶女患病率比为1∶1.76,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81名,占95.3%,先天性侧凸3名,神经肌肉源性1名。结论荔湾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发病率为1.02%,通过普查,可以早发现、早诊断青少年脊柱侧凸,及时选择适当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用不同方法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75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均先采用手法复位前臂石膏夹固定治疗,其中27例维持石膏固定4~8周,后拆除石膏进行功能锻炼;23例采用"T"型钢板固定,25例用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分别进行骨折的功能评分,比较不同方法的优良率。结果 7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功能评分外固定支架组优良率为88.0%,"T"型钢板组为91.3%,石膏托组为44.4%,其中外固定支架组和"T"形钢板内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优于石膏托外固定组(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简单、安全、微创,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单纯开放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改善情况,评价椎间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07至2018-12 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PTED组(n=30例)和髓核摘除组(n=30例)。行术前,术后1 d,术后3、6、12个月的影像学评估。结果 X线片与术前相比, PTED组L3-4椎间隙高度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与术前相比,髓核摘除组与PTED组的相对信号强度(RSI)在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无明显变化;PTED组在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也无明显变化,但是髓核摘除组在术后6个月开始显著降低,且呈进行性下降趋势(P<0.05);在术后1 d、术后3个月,PTED组患者RS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PTED组患者RSI值比髓核摘除组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从术后6个月开始,髓核摘除组患者邻近的L3-4节段逐渐地开始出现退行性改变。结论 利用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与单纯开放髓核摘除比较,在术后对邻近椎间隙的解剖结构、病理改变,退行变的影响更小,优势明显,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负压闭式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老年人骶尾部重度褥疮的应用和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3月某院收治的11例老年骶尾部Ⅳ度褥疮患者作为治疗组,予彻底清创后行VSD治疗,创面满意后二期缝合或皮瓣转移术;对照组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的病例13例,予每日换药1次,待局部条件允许后行二期缝合或皮瓣转移术,对二者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VSD组治疗老年骶尾部Ⅳ度褥疮的疗效较对照组好,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VSD组与对照组的费用差别不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VSD具有良好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在老年骶尾部Ⅳ度褥疮的治疗方面效果确切,同时节省人力、时间,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采用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的19例AIS女性患者为P组,采用Boston全天佩戴型支具治疗19例的AIS患者为B组,随访18个月.每6个月复查1次,去除支具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结果P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29.8±4.1)°和(18.5±2.1)°,B组治疗前后Cobb角分别为(30.5±4.0)°和(20.1±2.3)°,两组治疗前后的Cobb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B组的矫正率分别为37.9%和34.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的依从性、合并症、心理状况和社会适应情况均优于B组。结论Providence夜用型支具治疗Cobb角〈35。的腰段、胸腰段的AIS可取得满意效果,依从性好,正确的临床应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张姝  赵洪震  兰海峰 《肝脏》2016,(5):344-346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增生结节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及超声造影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病灶于12~16 s内开始增强,32例患者动脉相均为快速增强,且为均匀高增强。其中24例为中央型,8例为整体型(5例偏心性增强及3例团状增强),病灶呈整体快速增强。门脉相大多数病例均为高回声,少数为等回声及低回声,其中1例可见中央瘢痕低回声;延迟相18例FNH增强呈高回声,10例呈等回声,4例呈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结果,32例患者共发现阳性病灶37个,其中28例为单发病灶,4例为多发病灶;增生结节多数位于肝右叶(位于左叶9例、位于右叶22例),分布较为均匀;肝内结节最大直径5 cm,最小直径2.5 cm,平均直径3.4 cm;肝内低回声结节4例,偏低回声结节3例,高回声结节8例,偏高回声结节14例,等回声结节2例;结节呈类圆形的26例,不规则形结节6例;19例结节的边界清晰、10例边界欠清晰、3例可见周围声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全部病灶均可显示动脉血流信号,其中22例可显示典型的"轮辐"状分布的血流特征,全部血流均为低阻动脉血流频谱。结论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血管造影能动态显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病灶的血流灌注情况,尤其是动脉相的"轮辐"状快速离心性增强特征,以及延迟相中央瘢痕低增强特征是FNH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于高能量暴力所致的胫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治疗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其治疗难度大,预后差,并发症多近年随着BO理念的推崇和相应技术的应用.术后感染、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大大降低。笔者回顾2004年2月-2005年6月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胫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26例现将其手术方法及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对青少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伤害。关于治疗AIS的研究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目前,支具是唯一被证实有效治疗脊柱侧弯的保守治疗方法。然而,患者依从性差、并发症多的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目前支具的种类繁多,且支具治疗缺少统一的参考标准,因此很难评价哪一种支具更好。本文对支具历史、分类、作用原理、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并通过对几种常用支具各自特点的介绍,阐述了作者对支具治疗发展方向的认识,供读者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记忆合金髌骨爪与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髌骨骨折患者,其中35例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15例采用改良张力带治疗,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髌骨爪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张力带组,治疗费用高于张力带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张力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髌骨骨折治疗,记忆合金髌骨爪具有固定牢靠、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而改良张力带具有疗效可靠、医疗费用低的优点,临床应综合考虑选取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金属对金属全髋表面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金属对金属人工全髋表面置换术(MMSA)的早期疗效及临床体会,指导临床规范、合理的应用该技术。[方法]从2004年9月~2005年7月,对18例(23髋)患者行混合型MMSA术(ConservePlus,Wright),其中股骨头坏死12例、骨性关节炎3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例和创伤后骨性关节炎1例。平均年龄43岁(28~54岁),平均体重指数(RMI)27.3(20.5~44.8)。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了问卷调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并做了术前、术后的Harris评分,术后疼痛发生评估及X线分析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7.8个月(14~24个月)。23个患髋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从术前46(32~51)分到术后1年的85(58~96)分,最后一次随访时为93(61~100)分。2例术后轻微疼痛,1例中度疼痛(CharnleyC组),无严重疼痛报告。X线显示:1例股骨假体内翻成角10°,但随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假体松动和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所有病例未发现有股骨颈狭窄、股骨头坏死及假体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作为THR术前的过渡性术式,MMSA术为治疗年轻的或术后对活动量要求较高的年老髋关节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法。其早期疗效令人满意,但中、长期临床结果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