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2012~2013麻疹的临床特点、预防接种及治疗转归,为进一步防治麻疹,控制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分析2012~2013年我院传染科麻疹患者的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南通地区麻疹发病率显著升高,年龄分布呈两极分化,婴幼儿(32.6%)及成人(48.8%)所占比率增大。麻疹临床症状典型,黏膜斑较多见;成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重,多见肝功能损害(57.2%);婴幼儿麻疹患者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51.1%)并发症显著高于成人。结论目前麻疹仍以典型性麻疹为主,幼儿发病率较往年明显升高且并发症多见,非典型皮疹病例较往年有所增加。为控制麻疹流行,建议加强麻疹抗体滴度监测及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
俞冲 《医疗保健器具》2008,15(12):77-77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比较分析2002年元月-2007年10月收治的84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患者,骨折按schatzker分型为Ⅱ~Ⅵ型,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塌陷超过0.5厘米者,全部采用自体髂骨进行植骨。结果:84例患者均进行随访1~3年,平均随访21个月。优良率达85.69%。结论:胫骨平台骨折较适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许海玲  章颖  俞冲  王忠成  陈琳 《肝脏》2023,(3):334-339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PE+DPMAS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预后评分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确诊的84例ACLF患者,随机分为PE+DPMAS组(A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PE+DPMAS组(B组),每组各42例。记录患者6个月的生存状态,然后将B组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进行两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的肝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6个月生存影响因素;建立6个月生存预测ROC模型。结果 B组INR为1.82(1.48~2.20),A组2.18(1.52~2.87)(Z=-4.350,P=0.003;B组Cr水平为0.63(0.40~0.71),A组0.78(0.62~0.85)(Z=-2.256,P=0.006);B组MELD评分为23.69(17.85~27.02),A组24.67(22.37~28.86)(Z=-5.307,P<0.001);B组MELD-Na评分21.25(16.69~29.95),A组25.66(21.84~31.67)(Z=-4.892,P<0.001)。治疗3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54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中医体质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的关系。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4年8月—2016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传染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HIV/AIDS患者病例资料。观察患者中医体质,检测患者不同体质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情况。结果 54例患者中兼夹体质35例(64.81%),单一体质12例(22.22%),平和质7例(12.96%)。按体质出现频次排序,气虚质(23频次)、阳虚质(15频次)、气郁质(11频次)分列前三。兼夹体质中排名前三者为:气虚质18例(33.33%)、阳虚质9例(16.67%)、气郁质7例(12.96%)。虚性体质27例(50%),实性体质20例(37.04%)。与虚性体质比较,实性体质、平和质CD4+T淋巴细胞计数增加,Th1、Th17及Th22水平升高,Th2及Treg水平降低(P<0.05)。且平和质Th17水平较实性体质降低(P<0.05)。其余各体质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虚性体质比较,气虚质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t=2.724, P=0.016)。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气虚质及其他虚性体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其亚群有一定的关系,气虚贯穿HIV/AIDS发病的始终,虚性体质较实性体质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病证相符是正确使用中成药的关键,也是中药发挥疗效、避免中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基石,本文通过建立中药注射剂模型ADR/ADE文献数据库,调查中药ADR/ADE与病证相符/不相符资料,结果显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使用失宜现象突出,也是其ADR/ADE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严格掌握中成药说明书,把握病证相符原则,珍爱生命,防止不必要的药害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48 h内血清降钙素原(PCT)与动脉乳酸(LAC)清除率对判断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分析202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按照第28天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63例(经ICU治疗病情好转出院或转入其他科室继续治疗者)和死亡组41例(经治疗无效,在观察期间死亡者)。两组病例入住ICU时序贯性器官衰竭评估(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及PCT、动脉LAC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8 h后,存活组较死亡组患者血清PCT(PCT48 h)显著下降[(3.31 ± 1.05)ng/ml vs. (4.37 ± 2.13)ng/ml,t = 3.375、P = 0.001]、动脉LAC水平(LAC48 h)显著下降[(2.11 ± 0.55)mmol/L vs. (2.52 ± 0.92)mmol/L,t = 2.845,P = 0.006]。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PCT及动脉LAC清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Tc-48 h[(49.62 ± 5.85)% vs. (42.29 ± 4.99)%,t =-6.607、P < 0.001)及LACc-48 h[(51.27 ± 3.44)% vs. (44.86 ± 5.55)%,t =-7.277、P < 0.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Tc-48 h和LACc-48 h对脓毒性休克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其对良好预后的OR值分别为1.212和1.570。以PCTc-48 h和LACc-48 h作为参数拟合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χ2 = 7.986、P = 0.435),得出PCTc-48 h和LACc-48 h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预测方程为logit(P)= 0.430 + 0.251 ×(PCTc-48 h)+ 0.472 ×(LACc-48 h)。ROC曲线图显示PCTc-48 h曲线下面积为0.842,LACc-48 h曲线下面积为0.901。而PCTc-48 h和LACc-48 h联合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44,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35.32%,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56%和80.95%。 结论PCTc-48 h和LACc-48 h联合检测可作为脓毒性休克预后判断的简便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7.
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临床较常见 ,治疗较困难 ,合并症多 ,预后差 ,因此争论颇多。 1987年~ 1999年间我院采用了双扁形髓内钉和直梅花钉两种髓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胫腓骨骨折 ,增强了骨折段的稳定性 ,病人可早期下床活动 ,达到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 5 8例 ,男 48例 ,女10例 ,年龄 14~ 6 5岁 ,平均 36 .7岁 ,致伤原因 :撞伤 35例 ,摔伤 2 3例 ,骨折发生在左侧 36例 ,右侧 2 2例 ;闭合性骨折5 1例 ,开放性骨折 7例 ,骨折部位 :胫腓中段 39例 ,中下 1/3段 16例 ,多段骨折 (3段 ) 3例 ,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羟乙基淀粉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的利尿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失代偿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羟乙基淀粉+呋塞米)及治疗组(呋塞米)各30例,对右心衰所致水钠潴留缓解情况进行比较,评定疗效,并观察两者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相关指标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乙基淀粉联合呋塞米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汗证是一临床常见的疾患,现代医学认为出汗过多系汗腺不合时分泌所致,是一种病态改变,其临床原因大多归咎于植物功能神经紊乱,治疗亦颇为棘手。笔者依据中医理论,采方仲景之桂枝汤加减,治疗汗证,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402例,根据肝活组织检查结果分组: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_0-S_1)146例,明显肝纤维化组(S_2-S_3)162例、早期肝硬化组(S_4)94例。每例患者进行APRI、FIB-4及Fibro Touch的评估。计算上述无创指标联合检测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分析无创诊断模型对乙肝患者肝纤维化(≥S_2)的早期诊断价值,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 APRI、FIB-4及Fibro Touch 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活组织检查具有良好一致性(P0.05),其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768、0.712、0.865。根据肝组织病理结果将入组病例分为无明显肝纤维化组(S_0-S_1)与肝纤维化组(≥S_2),对无创诊断模型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APRI、FIB-4及Fibro Touch对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P0.05),其OR值分别为1.996、1.563及2.180。以APRI、FIB-4、Fibro Touch作为参数拟合Logistic二元回归方程,拟合优度高(χ~2=13.689,P=0.126),得出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纤维化早期预警方程为logit(P)=-0.556+1.119*(APRI)+1.202*(FIB-4)+1.682*(Fibro Touch)。ROC曲线分析显示3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肝纤维化(≥S_2)的早期预警价值最大,Fibro Touch检测预警效能优于APRI、FIB-4,而APRI和FIB-4在肝纤维化的早期预警价值无显著差异。采用上述指标联合对于肝纤维化(≥S_2)的早期预警曲线下面积为0.928,其最大约登指数为0.819,最佳临界值为18.14,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9.6%和92.3%。结论 APRI、FIB-4及Fibro Touch联合检测对乙肝肝纤维化具有较高的早期预警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