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在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收治的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患者100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患者的拇趾治疗情况、不良反应、X线相关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8.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00%、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X线检查HVA值、IMA值、AOF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中度拇外翻合并第1跖骨内翻患者的治疗,对其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拇外翻,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有效的纠正患者的拇外翻角、跖骨间角等,所以中西医结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下取髓内钉同时修复肩袖对肩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肱骨干骨折髓内固定术后患者60例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取出内固定并同时修复肩袖,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切开方法取出内固定,没有对肩袖进行特殊修复。手术前后采用Constant—Mud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随访2a后,2组患者术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取髓内钉同时修复肩袖能显著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期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骨科收治的重度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4×.4±4.8)岁;单足损伤者16例,双足损伤者11例;均使用Ⅰ期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跟骨高度、宽度、B?i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及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结果38例开放骨折均未出现严重感染及慢性骨髓炎,其中2例术后首次去除VSD后出现浅表感染、局部皮肤坏死,经再次清创后更换负压吸引游离皮片移植覆盖创面愈合。15例足经7~10 d负压吸引去除VSD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填充满意,经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13例足去除VSD后因创面较大再次更换VSD1~2期后肉芽充分填充满意,行植皮术或换药后瘢痕愈合,25~41 d伤口痊愈。8例足去除VSD后因软组织缺损跟骨骨外露用小腿腓肠肌皮瓣覆盖创面,14~22 d愈合,3例足术后1~2年因行走疼痛最终行跟距关节融合术,5例足部分克氏针松动后自行脱落,其余30例足均于伤后6周~4个月愈合后拔除克氏针。此外,38例足没有截肢病例;跟骨高度、宽度、B?hler 角和Gissane角均有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28例足恢复满意,5例恢复欠佳。术后1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13例为优,10例为良,8例为可,7例为差。结论Ⅰ期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对早期治疗重度开放性跟骨骨折提供一条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双单边外固定架终末治疗胫腓骨高能量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分析双单边外固定架终末治疗胫腓骨高能量损伤Il缶床疗效,探讨其优缺点.方法 采用双单边外固定架终末治疗40例(42侧)胫腓骨骨折,按AO骨折分类:4.1.A2型8侧,4.1.A3型20侧,4.1.B2型3侧,4.1.C1型1侧,4.2.A1型2侧,4.2.B2型2侧,4.2.C2型3侧,4.3.A2型1侧,4.3.A3型2侧.结果 40例随访平均1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个月;外固定架平均使用7.2个月.按Johner-Wruhs胫骨骨折后最终结果 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8.1%.结论 采用双单边外固定架能有效固定胫腓骨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可以作为终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踝固定的可靠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和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自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间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支持钢板固定后踝骨折的病例资料,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结果、并发症及踝关节功能。结果35例获得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2h,平均出血量120mL。根据Leeds等X线术后即时评估标准评定,优28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为97.1%。1例患肢麻木酸胀5d后恢复;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渗液、感染及钢板外露者。平均随访3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7d,无断钉等并发症发生。按照美国足踝骨科协会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评分,优(90~100分)21例,良(80~89分)9例,可(70~79分)5例,差(小于69分)0例,优良率为85.7%。结论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复位确实,固定可靠,对经过闭合复位骨折位置欠佳者更为适用,不仅适用于后踝单个大骨块,而且适用于多个骨折块及移位较大者。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中药口服外敷配合Ilizarov外固定器手风琴技术治疗胫骨重度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78例重度胫骨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39例。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手风琴技术固定;联合治疗组口服中药。创面较大者,常规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治疗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外敷生肌玉红膏。均治疗8周随访2年。对创面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引流时间进行比较。采用Paley标准评价功能和影像学结果、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联合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17.33±6.21)d 比(22.27±8.12)d;t=3.018, P=0.004]、骨折愈合时间[(32.25±6.02)周比(36.37±7.75)周;t=2.623,P=0.011]、引流时间[(17.01±4.66)d比(21.51±5.23)d;t=4.012,P<0.001]均较常规治疗组缩短。联合治疗组骨折愈合优良率(84.6%比53.8%;χ2=7.282,P=0.007)、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3%比66.7%;χ2=6.369,P=0.012)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HSS膝关节评分[(84.56±7.42)分比(78.81±5.33)分;t=3.391,P=0.002]、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85.01±8.21)分比(79.21±6.78)分;t=3.402,P=0.024]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口服骨愈汤、外敷生肌玉红膏配合Ilizarov外固定架手风琴技术可促进胫骨重度慢性骨髓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以及骨生长和创伤愈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