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临床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王岐山,侯冰,陕西710068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是再障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少见。1985年以来我科先后收治15例,现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采用《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一...  相似文献   
2.
高功率微波(hish power microwave,HPM)是一种峰值功率很高的特殊类型微波,在民用和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有的微波辐射生物学效应数据大都是建立在中低功率微波的研究基础之上,而HPM辐射效应尚无定论,因此亟需进行系统研究和评估。学习记忆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记忆任务模型则是评价环境因素危害的经典方法之一。在机体整体出现损伤之前,脑的学习记忆活动可能已出现功能上的障碍。本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被动回避及方形水迷宫两个实验方法,以研究HPM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为HPM生物学效应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郭剑  侯冰 《陕西医学杂志》2000,29(6):363-364
<正> 我科1993年8月至1999年11月共收治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24例,其中毛细血管血糖<2.5mmol/L者4例(均采用美国强生OneTouch血糖仪测定),占本组ARF的17%。这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ARF病因复杂,可导致昏迷的因素甚多,而低血糖昏迷不易察觉,为引起临床重视,现分析报道如下,并对ARF伴发低血糖症的发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动态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A职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0例中晚期肝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灌输CD3A细胞治疗,B组(10例)肝动脉化疗栓塞加门静脉插管化疗。另设C组(10例)肝良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A组患者的细胞免疫指标(CD3、XCD4、CD4/CD8、NKC、IL-2R、T淋巴细胞转化主)及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行肝硬化建模,将建模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对照组(阻断肝门)、实验组(阻断肝门前后静注Tempol )。3组均取门静脉、腔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肺组织行细菌培养,以及小肠黏膜形态与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明显减少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及血清内毒素水平( P均<0.05)。结论 Tempo1可有效地预防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6.
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48例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均分为A、B组。A组用康复新液 思密达 生理盐水混合后保留灌肠,每天2次;B组用粉碎柳氮磺胺吡啶 思密达 生理盐水混合后保留灌肠,方法同A组。治疗1月后用结肠镜复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肾衰竭(ARF)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探讨血清CHE与ARF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ARF患者分为存活组(A组)及死亡组(B组),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CHE,并与40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肾小球疾病患者(M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N组)比较。结果A组和B组患者血清CHE均较M组和N组降低;而M组与N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HE恢复,与治疗前CH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HE持续降低。结论血清CHE可作为ARF的检测物之一,对ARF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女性,48岁,以反复头昏,乏力8年主诉入院。8年来多次检测血红蛋白波动在20~40g/L,经抗贫血治疗无效。3年前在外院骨髓涂片诊为“纯红再障”。经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血红蛋白最高升至50g/L,长期服用康力龙,间断输血,血红蛋白维持在40g/L上下。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向左扩大,心音有力,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在我院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例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95例入选患者中有3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率为41.1%,退出原因死亡为56.4%(22/39)、改血液透析为20.5%(8/39)和肾移植为15.4%(6/3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54.5%)和肺部感染(27.3%).死亡组患者高龄、开始透析时的残余肾功能差、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重;此外死亡组患者原发病为糖尿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控制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是导致患者改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结论 死亡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贫血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积极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