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新斯的明拮抗顺式阿曲库铵(CIS)的适宜剂量。方法全麻下择期手术,ASA I~II级,年龄65~75岁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个剂量组20μg/kg(N20)组,35μg/kg(N35)组,50μg/kg(N50)组,以T1恢复到25%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每组15例。术毕当T1恢复至25%时,分别以20μg/kg、35μg/kg、50μg/kg剂量组拮抗,同时以新斯的明:阿托品=2∶1比例伍用阿托品,记录TOF比值恢复到70%、90%时间,记录拮抗前即刻,拮抗后1、3、5、7、10、15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肌松拮抗:N35组、N50组比N20组在TOF比值恢复到70%、90%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N20组、N35组比N50组在给予新斯的明拮抗后1、3min时间MA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以35ug/kg新斯的明剂量并以2∶1伍用阿托品拮抗顺式阿曲库铵残余肌松作用是较理想剂量。关键词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拮抗  相似文献   
2.
氟比洛芬酯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F1组(术前氟比洛芬酯)、F2组(术后氟比洛芬酯)和C组(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24、48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30min、术后1、2d采集患者静脉血栓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S)、CD3^+、CD4^+、CD8^+和CD4^+/CD8^+。结果(1)3组术后48h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E:本后1d,F1组低于C组、F2组。ACTH:术后1d,F1组、F2组均低于C组;术后2d,F1组低于C组。COS: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增高。(3)CD3^+T细胞:术后1d,F1组、F2组高于C组。CD4^+T细胞:C组、R组在术后1d均有明显降低。CD4^+/CD8^+值:F1组在术后1d明显高于C组、F2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水平、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机械应力刺激对成牙骨质细胞矿化相关基因骨涎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装置,以体外培养的成牙骨质样细胞OCCM-30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技术,比较2 000、4 000μstrain张应力和压应力加载组和不加力组OCCM-30在3 h、6 h、12 h、24 hBSP mRNA表达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2 000、4 000μstrain的张应力和压应力在4个时间点均抑制OCCM-30 BSP mRNA的表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14,P〈0.05)。结论成牙骨质细胞是力学敏感性细胞,机械应力刺激通过影响其BSP mRNA的表达,进而可能影响成牙骨质细胞在牙根吸收和修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行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各20例,R组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2ng/mL;S组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3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0.2ng/mL;记录2组入室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1min(T3)及拔管后1min(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比较2组拔管后5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T1~T3时间点,R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S组(P<0.05);T4时间点R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S组(P<0.05);R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多于S组(P<0.05),术后Riker SAS评分高于S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效果优于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65~78岁,体重46~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5):艾司氯胺酮PCIA组(E组)和舒芬太尼PCIA组(S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顺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雷公藤多甙(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ium,TWP)在模拟舌鳞癌局部酸性微环境下对单核-巨噬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在pH值6.6、6.8酸性微环境中,用对数生长期的Tca8113细胞培养上清液与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细胞混合培养,经不同浓度的TWP干预及干预不同时间,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对THP-1细胞分泌VEGF的影响.结果 THP-1细胞与Tca8113细胞上清液混合培养4h,THP-1细胞分泌VEGF受到抑制,分泌抑制率随TWP浓度增加而增大,与浓度成正相关(pH值6.6时,r=0.983,P<0.001;pH值6.8时,r=0.971,P<0.001).pH值为6.6,TWP浓度为5×10-1μg/mL时,分泌VEGF抑制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与时间成正相关(r=0.975,P<0.05).结论 体外模拟的舌鳞癌酸性微环境中,TWP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VEGF,抑制率分别与药物浓度及作用时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与单纯全麻用于胸腔镜肺癌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行全麻镇痛,观察组行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患者苏醒及拔管时间,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麻醉诱导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较单纯全麻,前者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更优,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减少患者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背景输注总量,临床使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8.
9.
10.
采静脉血1ml 进行快速体外血栓检测。共测定了1318例,其中正常人对照组404例,住院患者914例。结果表明,脑血栓形成、冠心病、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高脂血症患者体外血栓的长度、重量均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栓值是正常人的1.5~2倍,随年龄增长体外血栓值在相应范围增加。体外血栓愈大,患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性愈大。体外血栓是个综合指标,操作简便,无创伤性,可以很直观地从体外血栓的长度、重量来衡量体内血栓形成的倾向或其可能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