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眼科学   29篇
药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
LASIK和LASEK术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手术前后人眼波前像差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个体化切削奠定基础.方法:对行LASIK或LASEK的患者44人(86眼)于术前,术后1、3及6个月分别行波前像差检查,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1、3、6个月(瞳孔直径6 mm),总波前像差比术前分别减少约61%、65%、62%;高阶像差增加110%、76%、64%,其中球差增加最明显,为285%、119%、125%.术后总波前像差和高阶像差随瞳孔直径的增加而增加.术后高阶像差的增加随切削量的增大而增加,随切削区直径的增大而减少.两种手术方式下,术后高阶像差均高于术前(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对术后高阶像差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LASIK和LASEK手术均能降低总波前像差,增加高阶像差,其改变程度受瞳孔直径、手术切削量以及切削区直径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屈光手术前严重视网膜病变的诊治和激光屈光手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激光屈光术前视网膜病变的及早诊断和处理方法及屈光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疗效.方法:对预施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的患者,扩瞳行三面镜检查,对有视网膜严重病变如裂孔伴格子样变性和囊样变性等的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后决定是否行屈光手术及选择何种术式.屈光术后随访24mo以上.结果:共检查648眼,52眼有视网膜裂孔及伴需处理的格子样变性或囊样变性区,占8.0%,有5眼因为视网膜病变严重,在处理眼底病变并随访后,未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其余47眼在行激光处理视网膜病变后3wk以上,或冷凝手术3mo以后,查眼底原有视网膜裂孔牢固闭合、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区激光光凝包绕确切并无新裂孔出现且视网膜无脱离,对其中26眼行LASEK手术、21眼行LASIK手术.结论:屈光手术不可忽视视网膜病变,应该将眼底的三面镜检查作为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一旦发现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区和裂孔等病变,应及时采取预防性激光光凝等治疗,定期随访,如需行近视矫治手术应考虑手术的方法与时机.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资料显示全世界有癌症患者1400万例,每年新发癌症700万例,死亡500万例,每10个死亡的人中就有一个是癌症所致。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人类三大死亡原因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约180万例,死亡140万例。有学者估计眼部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可见眼部肿瘤的发病人数也相当巨大。眼部肿瘤既可导致视力损害,亦可致命,给患者的生活和生命带来极大的威胁。作为眼科工作者,正确认识和及时诊治眼科肿瘤,  相似文献   
4.
岳岩  魏锐利  李由  蔡季平  马晓晔  岳靓 《眼科》2005,14(6):376-379
目的探讨Muller肌切除术、提上睑肌-Muller肌延长术、提上睑肌肌缘切开术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临床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60例(98眼)以上睑退缩为主要表现的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组Ⅰ(32眼)采用Muller肌切除术、组Ⅱ(45眼)采用提上睑肌一Muller肌延长术、组Ⅲ(21眼)采用提上脸肌肌缘切开术矫正退缩的上睑。手术前、后及随访期测量患者的上睑退缩量。主要指标患者的上睑退缩量及自觉症状。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自觉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其中79眼(80.6%)手术效果佳,19眼(19.4%)因欠矫或过矫等因素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组Ⅰ中上睑退缩量为2—3mm的患者可达组内最佳矫正率(90.4%),组Ⅱ中上睑退缩量〉3mm的患者可达组内最佳矫正率(95%),组Ⅲ中上睑退缩量〈2mm的患者可达组内最佳矫正率(84.6%)。结论三种手术方法均能有效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上睑退缩,但根据上睑退缩程度的不同,我们可针对性地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5.
对一常染色体显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autosomaldominantretinitispigmentosa ,ADRP)大家系进行基因定位 ,并检测该家系12名患者的视紫红质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方法 :采用多个已知位点的遗传标记对该ADRP家系进行连锁分析 ,确定致病基因的大致染色体位置 ;在所定位的染色体区域将RHO基因作为侯选基因进行直接测序检测突变。结果 :连锁分析结果发现遗传标记D3S12 92 ,当θ =0 1时有最大Lod值 =2 732 85 2 ,因此考虑该家系致病基因位于D3S12 92附近。直接测序结果发现该家系中大部分患者在RHO基因的第 3外显子序列 ,第 182密码子的第 2个碱基发生G→A置换突变 ,导致甘氨酸 (Gly)变为天冬氨酸 (Asp) ,命名为Gly -182 -Asp突变 ,而在 2例患者中则未发现突变 ;同时 ,在该家系正常成员以及正常对照者中均未发现此突变。结论 :ADRP存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异质性 ,某些ADRP是由于RHO基因突变所致。但是由于本研究所涉及的ADRP家系中尚有2名患者未找到RHO基因突变 ,故不能将Gly -182 -Asp突变认为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在D3S12 92与RHO基因之间可能存在新的基因 ,还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结果的成败,介绍了教师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探讨了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海绵窦瘘致继发性青光眼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颈动脉海绵窦瘘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机制。方法 :对 80例颈动脉海绵窦瘘中 2 4例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从临床资料及各种特殊检查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继发性青光眼 2 4例占 30 %。其中 16例为低流瘘 ,8例为高流瘘 ,1例合并脉络膜脱离。结论 :青光眼是颈动脉海绵窦瘘的常见并发症 ,主要机制是由于上巩膜静脉压升高导致眼压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光学材料人工晶状体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文献。按照选择标准选取合适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荟萃(Meta)分析。按照意向性分析原则对纳入文献的相关资料进行提取摘录,并根据Meta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合并分析。以钕:铱铝石榴石(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为临床治疗终点,以危险差来判定预防效果,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总的治疗效应。结果总计有14个试验纳入Meta分析。疏水性丙烯酸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合并危险差为-20%(95%CI为-24%~-16%),硅凝胶和PMMA的合并危险差为-8%(95%CI为-15%~-1%),水凝胶和PMMA的合并危险差为10%(05%CI为-9%~29%),硅凝胶和疏水性丙烯酸的合并危险差为4%(95%CI为-1%~8%),水凝胶和疏水性丙烯酸的合并危险差为14%(1%~26%),水凝胶和硅凝胶的合并危险差为23%(95%CI为8%~39%)。结论硅凝胶和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可以预防后囊膜混浊的发生,从而减少Nd:YAG激光囊膜切开术的应用,相反水凝胶人工晶状体不能减少囊膜切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Meta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获得以往发表的相关论文。根据临床和统计标准进行合并分析,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降压效果。结果:总计有2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无需降压药物治疗而术后眼压控制良好患者的合并百分率:单纯深层巩膜切除术为71.3%[95%CI为56.2%~86.5%],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胶原植入物为58.5%[95%CI为47.8%~69.2%],深层巩膜切除术联合交键透明质酸植入物为62.0%[95%CI为51.0%~73.0%],粘性小管切除术为69.7%[95%CI为50.5%~88.9%]。非穿透性小梁手术和小梁切除术的合并危险差为2%[95%CI为-8%0~12%]。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是药物难以控制的开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很好的治疗措施,治疗成功率超过60%,眼压控制效果和标准小梁切除术近似。但联合植入物的应用并没有显著改善治疗效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眼眶IgG4相关疾病具有一系列独特病理生理改变,主要表现为眼附属器组织有IgG4阳性淋巴浆细胞浸润,常伴血清IgG4升高,多双侧发病,累及多个系统,常有过敏性疾病史,并且有发展为眼眶淋巴瘤的可能.文中就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与其他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等方面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