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曾被认为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如今已被广泛认为是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损伤引起的一类神经血管性疾病。研究表明,在出现临床可检测的微血管病变之前,视网膜神经损伤已经出现,并参与了微血管病变的进展。因此,微血管病变这一观点并没有揭示视网膜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间相互联系及影响的重要性。以NVU作为整体研究神经血管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新的预防和干预DR的措施必定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病原学的精准判断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十分重要。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微量样本检测技术的发展,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逐步升高。本文主要从眼内液的病原学检测、细胞因子检测、未来与展望等三个方面着手,介绍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是一种少见的单眼或双眼发病的外层视网膜疾病,病因尚不明确,好发于年轻女性,近视人群发病常见.主要表现为:突发闪光感、眼前暗点、视力下降,眼底无明显异常或改变轻微.视野改变以生理盲点扩大为主,伴或不伴其他形式视野缺损,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振幅及潜伏期异常,多焦视网膜电图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内液检测在病毒性视网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内液检测的病例进行分析.10例病毒性视网膜炎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10例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作为对照.患者入院时已完善眼科检查,诊断不明确者行眼内液检测.结果:10例病毒性视网膜炎中,7例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外源性眼内炎患者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21例(21眼)外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原学结果进行分析。眼外伤史14例,内眼手术史7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已完善相关检查并接受手术,术中尽可能清除前房及玻璃体内脓性病灶,并留存病灶样本(前房标本2份,玻璃体标本19份),通过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病原体和病原体培养两种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对患者入院视力和末次随访视力行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对二代测序和病原体培养两种方法检出病原体阳性率差异行卡方检验。结果 14例外源性眼内炎患者可观察到前房积脓或玻璃体内脓性病灶;21例患者中,20例患者眼内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眼球得以保留。与入院视力相比,患者末次随访视力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二代测序技术检测病原体阳性率为95.24%(20/21),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为42.86%(9/2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原体培养阳性的9例标本均检出单种病原体;利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13例标本检出单种病原体,7例标本检出两种病原体。结论 结合使用二代测序技术与传统的培养手段,利于检出外源性眼内炎中病原微生物,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