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弧刃针刀2周1次,共治疗2次;手法治疗隔日1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穴位注射结合手法治疗,穴位注射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手法治疗同治疗组。采用肩关节周围炎疗效评定量表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为(34.3±0.4)分、(29.3±0.4)分和(34.5±0.2)分,对照组分分别为(30.4±0.3)分、(23.3±0.2)分和(28.3±0.1)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弧刃针刀结合手法治疗中度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真菌性角膜炎病人预后的主要因素,从而更合理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眼科2010年9月-2013年9月门诊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180例(180只眼)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后,180只眼中86只眼预后好,48只眼预后中等,24只眼预后差。性别、年龄、有无近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与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均无关;而就诊前的发病天数、病灶等级以及上皮修复时间与预后有关(X^2=16.434~20.801,P<O.001)。结论常规给予药物治疗后,病灶等级、上皮修复时间及就诊前发病天数为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可根据以上因素判断预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葛磊  葛程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2):336-339

目的:探讨影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后的眼内感染风险因素,为降低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提供合理干预对策,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2-06/2017-03收治的4 500例6 180眼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对于出现手术后眼内感染的患者进行玻璃体穿刺,收集标本进行采集培养和检查,分析感染性病原菌分布情况、患者年龄、术前慢性病史、手术切口等各种因素对发生眼内感染的影响,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结果:本研究中,所有患者超声乳化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为0.19%(12/6180),年龄≥75岁、伴有糖尿病、采取透明角膜切口手术的患者,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过程中玻璃体溢出和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60.00%(9/15)和66.67%(8/12),明显高于未发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对于年龄≥75岁、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术前应提前做好干预措施,手术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手术切口并尽量避免玻璃体溢出和晶状体后囊破裂等并发症,以降低眼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和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持续劳损加冰敷法制备兔冻结肩模型的成模情况。方法 :选取质量为(2 500±500) g的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持续劳损加冰敷造模,观察兔大体情况及肩关节主被动活动情况,并记录体重。分别于造模后第6天和第29天对兔造模侧肩关节行MRI检查,观察积液及软组织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关节囊滑膜的形态;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及关节囊滑膜的纤维沉积情况,并用Image J软件对纤维沉积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结束6 d后,模型组兔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被动活动受限不明显,行走跛行;造模结束29 d后,模型组兔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均严重受限;与空白组体重(2.50±0.14) kg相比,模型组体重(2.20±0.17) kg显著降低(P<0.01)。MRI显示,造模结束后6 d,肩周肌肉外形不光滑,关节囊结构模糊,关节腔内见大量积液;造模结束后29 d,肩周肌肉外形毛糙,关节囊结构不清,关节腔内积液较造模后6 d减少。病理染色显示,模型组兔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肌纤维排列紊乱,形态蜷曲,甚至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整颈三步九法"结合"益气化瘀补肾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相关病人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整颈三步九法结合益气化瘀补肾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牵引+口服药(西乐葆、甲钴铵片),两组均治疗两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残疾指数(NDI)在治疗前、治疗后1,2,4及12周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周的VAS评分和NDI评分上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2,4及12周的VAS评分和NDI评分上治疗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整颈三步九法"结合"益气化瘀补肾中药"内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和颈椎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是感染性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也随之逐年增多,其治疗和转归不同于单纯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目前对于该病的研究相对缺乏. 目的 分析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87例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纳入的40例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病原学检查、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多有血糖控制不良现象和外伤的诱因,其植物性外伤引起者占36.8%,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7.5%相比所占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0.05).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组患者以61 ~70岁年龄段居多,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以51 ~60岁年龄段居多.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职业分布仍然以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和体力工人为主,分别占34.5%和26.4%,糖尿病病史平均为(13.0±4.9)年.实验室检查发现,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感染的真菌种类以镰刀菌属最多,占60.0%,曲霉菌属和念珠菌属各占20.0%,其中念珠菌感染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全身病角膜炎患者组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P<0.05).根据病灶感染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诊疗后,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组的治愈率为46.0%,低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5),而无效率为14.9%,明显高于无全身病真菌性角膜炎组的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P<0.05).结论 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有其自身的特点,糖尿病可能是真菌性角膜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持续的高血糖水平影响了该病的人口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刀镜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膝骨关节炎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刀镜治疗组和针刀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局部麻醉后,采用针刀镜经外膝眼及内膝眼实施粘连松解等操作,同时进行持续关节灌洗。术毕缝合切口,关节腔注入防粘连医用几丁糖2mL.术后每2~3d予术口换药,10d后拆线。对照组经内、外膝眼及局部压痛点进行针刀松解,松解后局部拔火罐吸出皮下瘀血,关节腔注入防粘连医用几丁糖2mL,针眼输液贴保护,1d内避免湿水,保持干燥。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操作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用WOMAC(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评价两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日常活动功能受限情况。结果:治疗组平均操作时间(22.8±0.5)min,对照组平均操作时间(20.1±0.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7.1±0.5)d,对照组平均住院(10.2±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膝关节疼痛积分、关节僵硬积分和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分别为(15.5±0.5)分、(6.5±0.6)分和(58.5±2.5)分,治疗后各项积分分别为(3.3±0.4)分、(1.4±0.6)分和(20.1±2.3)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膝关节疼痛积分、关节僵硬积分和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分别为(15.6±0.03)分、(6.4±0.4)分和(59.1±0.3)分,治疗后各项积分分别为(8.1±0.5)分、(3.8±0.4)分和(30.2±0.2)分,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疼痛积分、关节僵硬积分和日常活动功能受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镜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肯定,患者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及日常活动功能受限程度显著减轻,且具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刀镜配合手法松解治疗重度肩周炎的中长期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96例重度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全麻下手法松解结合银质针温针灸治疗组)和治疗组(针刀镜配合手法松解组),每组各4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血清IL-1、IL-6、IL-8、TNF-α水平,及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的血清IL-1、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段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镜配合手法松解治疗重度肩周炎能降低血清IL-1、IL-6、IL-8、TNF-α水平,减轻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