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眼睑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代替鼠源饲养层细胞在体外培养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酶消化法从人眼睑组织中分离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取P5代成纤维细胞通过丝裂霉素C方法制备饲养层细胞,将其制备成的饲养层细胞用来培养商品化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通过罗丹明染色观察其细胞克隆形成率;HE染色观察细胞片层的结构;免疫荧光检测特征蛋白P63、β1-integrin的表达。结果:人眼睑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高表达成纤维细胞特异性标志性蛋白CD90,培养的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呈克隆样生长,细胞克隆形成率约为2.2%,并将其构建成3~4层口腔黏膜细胞片层,且高表达上皮细胞标志物P63及β1-integrin。结论:人眼睑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作为饲养层细胞构建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片层,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新的人源化饲养层工具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消除小儿斜视手术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小儿斜视消除术病例11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P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分别给予丙泊酚1.5mg/kg及生理盐水静点。分别记录PACU停留时间、术后躁动情况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术后躁动采用5分躁动分级法评分。结果 PACU停留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躁动情况P组明显弱于N组(P〈0.05),N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现象并有1例患儿发生静脉留置针脱落。结论小儿斜视手术麻醉中停用七氟烷后给予单次剂量1.5mg/kg的丙泊酚能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使麻醉更趋平稳,而并不会延长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合并白内障的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例行最小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合并白内障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2例3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手术后随诊9~12个月,以视网膜复位情况、最佳矫正视力、多焦ERG、术后并发症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指标。结果:黄斑裂孔闭合率96.8%;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率为93.8%;多焦ERG显示术后9个月中央峰较术前明显恢复。结论:对于合并白内障,并且不存在玻璃体及增殖膜牵引的黄斑裂孔局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术治疗操作简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背景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产生是糖尿病(DM)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在DM相关眼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仍有待研究. 目的 探讨DM性与非DM(NDM)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中AGEs含量的变化,研究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8-12月从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中获取40例40眼的晶状体核,核硬度为Ⅲ-Ⅳ级(Emery分级方法).按照患者是否患有DM分为NDM组(10例)和DM组(30例),然后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标准将DM组分为无DR(NDR)组、非增生期DR(NPDR)组和增生期DR (PDR)组,每个组均为10例.采用ELISA法对各组患者晶状体中AGEs成分进行定量检测和比较. 结果 NDR组、NPDR组和PDR组患者晶状体中戊糖苷素质量浓度分别为(31.90±5.00)、(35.83±4.22)和(38.59±5.11) pg/ml,CML质量浓度分别为(18.82±3.84)、(19.65±2.12)和(23.77±4.73) μg/L,咪唑酮质量浓度分别为(13.12±2.71)、(14.48±2.01)和(15.37±2.74) pg/ml,均明显高于NDM组的(27.69±1.53) pg/ml、(11.36±1.47)μg/L和(10.21±0.5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DR组患者晶状体中戊糖苷素和羧甲基赖氨酸(CML)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DR组、NPDR组和PDR组间晶状体中咪唑酮质量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受检患者晶状体核中CML质量浓度与戊糖苷素质量浓度间、CML质量浓度与咪唑酮质量浓度间和戊糖苷素质量浓度与咪唑酮质量浓度间均呈中等正相关(r=0.623、0.717、0.669,均P=0.000). 结论 DM组晶状体中戊糖苷素、CML、咪唑酮含量显著高于NDM组.晶状体AGEs的水平或可作为评估DR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疾病引起的黄斑水肿患者微视野检查与视力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黄斑水肿患者127例164眼,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RMD)38例38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43例43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46例83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及黄斑微视野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黄斑水肿患者的总体视网膜平均敏感度(MS)、固视率(P1,P2)与BCVA呈正相关,而黄斑视网膜厚度(CRT)与BCVA呈负相关。ARMD组MS与BCVA呈正相关,而固视率及CRT与BCVA不相关; DME组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中MS及P1,P2与BCVA均呈正相关,DME组CRT与BCVA呈负相关,CRVO组CRT则与BCVA不相关;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MS和CRT与BCVA均不具相关性。

结论:微视野检查对ARMD患者的评估可能比OCT更能反映黄斑功能的变化,在CRVO及DME的患者中微视野作为主观评价指标与OCT有协同作用,而在BRVO患者中微视野的评价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20G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1(21只眼)例黄斑前膜患者,10例(10只眼)行20G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11(11只眼)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 20G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组切口自行闭合率为93.3%,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切口自行闭合率为10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取合适病例使用20G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也可以实现切口无需缝合,且操作简捷、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无需增加额外操作设备,具备与23G相似的优点,在无条件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是理想的替代术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20 Gauge three-channel self-sealing sclerotomy pars plana vitrectomy and sutureless 23Gauge pars plana vitrectomy in macula hole surgery.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B. Three-channel self-sealing sclerotomy and 23 Gauge pars plana vitrectomy were performed on patients in group A and B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closure rate of sclerotomies was 93.3% in group A; compared to 100% in group B.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P >0.05). Conclusions Sutureless surgery can be performed by three-channel self-sealing sclerotomy 20G vitrectomy for appropriate cases with less complication, better recovery and no extra instrument. It might be an alternative substitute for 23Gauge pars plana vitrectomy.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降低吲哚青绿着染内界膜对视网膜及视神经毒性的一种新方法.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的12例12只眼,采用常规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联合C2F6填充术,术中应用0.1%吲哚青绿和黏弹剂的混合物染色内界膜.结果 术后随访6~15个月,2只眼(17%)黄斑裂孔孔径缩小未完全闭合,10只眼(83%)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0只眼(83%)术后视力提高,9只眼视物变形消失,3只眼视物变形改善.所有患者均无黄斑裂孔区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无视神经萎缩及无视野损害.结论 此手术方法可有效地降低吲哚氰绿对黄斑裂孔附近视网膜以及视神经的毒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20G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黄斑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1(21只眼)例黄斑前膜患者,10例(10只眼)行20G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11(11只眼)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结果 20G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组切口自行闭合率为93.3%,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组切口自行闭合率为100%,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取合适病例使用20G自闭式巩膜隧道切口玻璃体切割手术,也可以实现切口无需缝合,且操作简捷、术后反应轻、恢复快,无需增加额外操作设备,具备与23G相似的优点,在无条件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时,是理想的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部小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7/2016-09在我院确诊为黄斑小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患者资料19例19眼,所有患者均按3+按需注射(pro re nata,PRN)的方法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每月随诊观察最佳矫正视力、中央视网膜厚度、注射次数及眼部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治疗后1、2、3、6mo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1、2、3、6mo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其中有3眼出现反复发作的黄斑水肿,FFA检查显示微血管瘤渗漏,给予局部光凝封闭血管瘤后水肿吸收; 治疗及随诊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小分支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安全有效,可以明显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顽固的黄斑水肿建议行FFA检查,如水肿为微血管瘤渗漏造成建议联合局部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道的瘢痕形成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多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局部使用抗瘢痕形成药物的方法来保持滤过道的开放,但药物可引起并发症.研究证实,聚乳酸己内酯(PLCA)材料制作的静电纺丝膜可作为负药载体以达到药物缓释的目的,但其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作用尚未证实.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层间填充负载曲安奈德(TA)静电纺丝膜在兔眼穿透性小梁切除术中抗瘢痕化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检测其表面超微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体外药物缓释性能.采用前房注射卡波姆法制备单眼青光眼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新西兰白兔均行穿透性小梁切除术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个组,每组8只眼.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PLCA静电纺丝膜组和羊膜组在术中于巩膜瓣下分别植入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PLCA静电纺丝膜或羊膜.TA组术眼术毕在结膜下注射40 mg/ml TA溶液而术中不植入任何植片,单纯小梁切除术组仅行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后1、2、4、8和12周测量术眼眼压,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变化;于术后12周制备术眼滤过泡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查各组术眼滤过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制备的PLCA静电纺丝纤维直径为0.5 ~1.5 μm,呈空间立体网状结构,而TA/PLCA静电纺丝膜结构与PLCA静电纺丝膜相近,可体外缓释药物14d.单纯小梁切除组术眼滤过泡于术后8周前全部消失,术后12周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8只眼均存在功能性滤过泡,PLCA静电纺丝膜组中维持功能性滤过泡者5只眼,羊膜组和TA组中分别为4只眼.术后12周各组术眼的眼压明显不同,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术眼眼压最低,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术眼眼压最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术后12周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组术眼滤过道存在,滤过腔表面上皮化;PLCA静电纺丝膜组、羊膜组、TA组术眼滤过腔存在微小空隙,可见周围组织增生,而单纯小梁切除术组滤过腔消失,组织增生呈瘢痕化. 结论 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具有纳米级微观结构,体外药物缓释性能较好.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TA/PLCA载药静电纺丝膜植入可明显抑制手术区滤过腔瘢痕化,可能是TA抑制瘢痕作用与静电纺丝膜支架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