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IL-13)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探讨COPD患者血清IL-13、CysC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7例。两组均采集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3、CysC水平。观察组于入院24 h内测定肺功能。结果观察组血清IL-13、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13、CysC水平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之间均呈负相关(r=-0.849、r=-0.787,P<0.05);IL-13、CysC水平与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之间均呈负相关(r=-0.788、r=-0.698,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血清IL-13、Cys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血清IL-13、CysC水平与肺活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血清白介素-13(IL-13)、Ig E、及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CVA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上加服孟鲁司特钠,药物干预共进行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L-13、Ig E及外周血EOS表达水平变化及评价临床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L-13、Ig E、E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IL-13、Ig E、EOS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6.0%,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602,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CVA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明显改善哮喘、咳嗽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下斜肌切断术治疗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 V 型斜视的疗效。方法对68例(106眼)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 V 型斜视行改良下斜肌切除联合水平直肌后退及(或)缩短术,术后观察评价下斜肌功能、眼位及双眼单视功能。结果术后100眼(94.3%)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6眼(5.6%)下斜肌亢进、无下斜肌功能不足者。术前水平斜视角平均64.5△,术后9.2△,术前垂直斜视角平均15.8△,术后随访为2.2△,平均降低13.6△。术前7例(12.5%)有双眼单视功能,术后47例(73.5%)有不同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结论改良下斜肌切断术是伴下斜肌功能亢进的 V 型斜视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斜肌边缘切开治疗不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手术矫正的不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一侧下斜肌功能正常或亢进+1级,行下斜肌边缘切开术。另一侧下斜肌亢进+2-+4级,行下斜肌切断和(或)同侧上直肌后徙术。手术前后分别观察患者的双眼下斜肌功能、V征、代偿头位、双眼视功能。术后随访3~18个月。结果术后下斜肌功能正常105例,未卅现下斜肌功能不足。内斜V征第一眼位平均斜视角由术前64.5^△降至术后5.8^△,外斜V征第一眼位平均斜视角由术前-63.6^△降至术后5.4^△术前30例有代偿头位,术后25例代偿头位消失,5例代偿头位好转。术前双眼视功能25例,术后双眼视功能65例。结论下斜肌边缘切开是治疗不对称下斜肌功能亢进中下斜肌功能正常及亢进+1级一侧眼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5.
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小儿扁桃体肥大所致上呼吸道阻塞及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的主要方法。扁桃体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为原发性出血和继发性出血,我科遇到1例扁桃体手术后出血死亡1例,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IL-13)及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探讨COPD患者血清IL-13、CysC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 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27例.两组均采集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13、CysC水平.观察组于入院24h内测定肺功能. 结果 观察组血清IL-13、Cys-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IL-13、CysC水平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之间均呈负相关(r=-0.849、r=-0.787,P<0.05);IL-13、CysC水平与最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之间均呈负相关(r=-0.788、r=-0.698,P<0.05). 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患者血清IL-13、Cys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血清IL-13、CysC水平与肺活量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晚服1次。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13、TNF-α、CRP表达水平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13、TNF-α、CRP表达水平及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1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VC、PEF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明显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清IL-13、TNF-α、CRP表达水平,明显改善其肺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