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幼儿泪囊炎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婴幼儿泪囊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确诊的851例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并选择同期我院就诊的非泪囊炎及相关疾病的患儿851例为对照,按照性别和年龄1∶1配对,采用婴幼儿泪囊炎影响因素调查表收集被调查患儿相关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对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方式、胎次、族别及经济收入情况为婴幼儿泪囊炎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婴幼儿泪囊炎的发病受出生方式、胎次、族别及经济收入情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蜱标本中分离到3株Roseomonas(玫瑰单胞菌),了解其与国内及国外的Roseomonas(玫瑰单胞菌)分离株之间的基因型别关系。[方法]鉴于国内外还没有对Roseomonas(玫瑰单胞菌)基因分型的成型方法可以利用,采用了传统的基于16SrDNA的方法进行不同分离株的比较。[结果]3分离株XTD509、XTD510、XTD622在系统进化树中聚在同一簇内,且与美国分离株R.cervicalisATCC49957聚在一个小的分支内,同源性高达99.1%;与我国另2分离株JS018、TH-G33在系统进化树位于大的不同分支。[结论]该3分离株属于同一基因型,且可能与菌株R.cervicalisATCC49957为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6月~6岁儿童屈光状态情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使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对乌鲁木齐市的幼儿园及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体检的10041名儿童进行屈光状态的检查,同时对这些儿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主要调查指标有家族屈光不正史、母孕史、儿童发育史、用眼卫生等多种项目。结果 6月~2岁组的屈光异常率为26.5%,2~4岁组异常率为10.7%,两组屈光异常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4~6岁组异常率为9.9%,与2~4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族儿童屈光异常率为18.8%,维吾尔族儿童屈光异常率为7.1%,两组屈光异常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其他民族(哈萨克、蒙古等)儿童屈光异常率为7.2%,与汉族儿童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维吾尔族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相关因素中屈光不正家族史、婴儿出生时体重、早产窒息史、用眼不当史、看电视电脑时间过长、营养不良等与儿童屈光异常相关。结论 6月~6岁的儿童屈光异常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汉族儿童屈光异常率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儿童,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中乘务员角膜接触镜使用情况与眼部不适症的关系。方法抽取某航空公司空中乘务员912人,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角膜接触镜使用情况及眼部健康情况,并对引起眼部不适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空中乘务员角膜接触镜佩戴率为28.29%,佩戴者与非佩戴者在11种眼部不适症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验配地点、戴镜化妆、戴镜洗脸洗澡、每日戴镜时间过长、角膜接触镜到期继续使用、戴镜过夜、定期搓洗角膜接触镜、及时更换护理液、佩戴和摘取前洗手等9个因素与眼部不适症相关性显著( P<0.05),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277、1.259、1.264、1.186、1.235、1.458、0.641、0.716、0.627。结论空中乘务员角膜接触镜佩戴率较高,不良的佩戴行为易引起眼部不适,应加强科学配戴方法宣教,促进其安全、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通过屈光筛查和微量元素测定,选择192例屈光不正儿童和192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屈光不正组儿童的血锌、血铜、血钙和血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汉族儿童血锌、血铁含量明显高于维、哈少数民族儿童,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元素,尤其是锌、铜、钙和铁含量与儿童屈光不正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实验室孵化的幼蜱中分离到一粉红色菌株XTD622,确定其分类学位置。方法:使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方法及细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结果:菌株XTD622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严格需氧的小球杆菌,在LB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小,圆形、光滑、湿润、有光泽,颜色为浅粉红色。16S 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发现XTD622和Roseomonas(玫瑰单胞菌)一些种的同源性较高,可达99%。结论:XTD622菌株在分类学上属于Roseomonas(玫瑰单胞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达里雅博依乡翼状胬肉的患病率情况。方法收集达里雅博依乡353人进行翼状胬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达里雅博依乡的翼状胬肉患病率为13.88%,男性17.64%,女性8.72%,男性女性之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病率有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的趋势。结论翼状胬肉的患病率高低与年龄、地理位置、气候、职业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玫瑰单胞菌新疆分离株的理化性质特征。方法参考《微生物学实验手册》进行生理生化实验、形态学及脂肪酸分析等方法。结果实验菌株为革兰染色阴性、严格需氧的小球杆菌,在LB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小,圆形,光滑,湿润,有光泽,颜色为浅粉色。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含有5%以上NaCl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该菌能发酵葡萄糖、利用棕檬酸盐,接触酶试验阳性、脲酶试验阳性、UV吸收试验阳性。主要脂肪酸成分为C16:0、C17:0、C18:1ω9c和C19:0cyc。对多粘菌素、两性霉素、克林霉素、氨苄青霉素有抗性;对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敏感。结论玫瑰单胞菌新疆分离株理化特征与该菌属其他相关种差异较大,提示可能是一个新亚种或变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BALB/c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对玫瑰单胞菌分离株的致病性进行实验研究,了解该菌的致病能力及其在BALB/c小鼠体内的主要侵袭部位以及病变特征。方法选取6周龄的BALB/c小鼠40只,腹腔注射感染剂量106/ml玫瑰单胞菌XTD509的细菌悬液0.5 ml,观察染菌动物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温、体重变化情况,分别收集感染后不同时间的肝、脾、肺、肾、膀胱、脑、淋巴结以及血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分离,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细菌在各组织脏器中的分布;进行病理切片,观察感染后不同时间细菌对动物各脏器的损伤情况;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动物血液中白细胞水平,以确定动物在感染后的免疫反应。结果 BALB/c小鼠在感染玫瑰单胞菌XTD509后,均表现出明显的精神不振、厌食、饮水减少、发热等症状,40%(12/30)BALB/c小鼠在48 h内死亡。病理检查发现感染小鼠的肝、脾、肾、膀胱、淋巴结及脑组织都有病变,早期的病变器官主要为泌尿系统的肾脏和膀胱,且病变呈进行性发展。在感染早期从染菌小鼠的病变器官及血液中都分离到了与感染菌株完全同源的菌株。结论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及科赫法则,可确认玫瑰单胞菌分离株XTD509对BALB/c小鼠具有较强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采自新疆塔城地区的草原革蜱中分离到的一粉红色菌株XTD510,确定其分类学位置。方法使用16S 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方法及细菌的形态学鉴定方法。结果 XTD510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严格需氧的小球杆菌,在LB平板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较小、圆形、光滑、湿润、有光泽,颜色为浅粉红色。16SrDNA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检索发现XTD510和Roseomonas(玫瑰单胞菌)一些种的同源性较高,可达99%。结论 XTD510菌株在分类学上属于Roseomon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