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谱部分指标及比值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间125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冠脉造影(CAG)及空腹血脂[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检测,根据CAG检测结果进行Gensini(GS)评分,并分为高分组(n=38)、中分组(n=45)、低分组(n=42)。比较三组患者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TG、TC、HDL-C、LDL-C、VLDL-C、TC/TG、TG/HDL-C、TG/LDL-C、LDL-C/HDL-C),分析血脂指标、血脂比值与GS评分的相关性;以GS评分为因变量,血脂指标及血脂比值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经多因素校正后与GS评分仍存在相关性的指标。结果:低分组、中分组、高分组TC、LDL-C均依次升高(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G、HDL-C、V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组、中分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叶针葵花粉和鱼尾葵花粉致敏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情况。方法选取83例软叶针葵花粉和鱼尾葵花粉致敏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83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指标(CD63、CD203c及CD45)荧光强度,并比较观察组内不同过敏原类型、过敏原种数及UniCAP分级者的检测结果,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讨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指标荧光强度与UniCAP分级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嗜碱性粒细胞CD63、CD203c及CD45的荧光强度为(32.26±2.23)、(50.31±5.61)及(36.36±5.0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15±1.20)、(18.28±2.63)及(7.0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不同过敏原类型及不同过敏原种数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UniCAP分级5~6级者的嗜碱性粒细胞CD63、CD203c、CD45的荧光强度为(38.16±3.15)、(66.73±6.96)、(50.86±6.59),分别高于UniCAP分级3~4级者的(29.37±2.31)、(51.13±5.78)、(39.10±5.13)和UniCAP分级1~2级者的(18.68±1.76)、(29.36±3.79)、(22.32±1.93),且UniCAP分级3~4级者高于UniCAP分级1~2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指标CD63、CD203c、CD45均与UniCAP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软叶针葵花粉和鱼尾葵花粉致敏患者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情况突出,且活化指标CD63、CD203c、CD45表达程度与UniCAP分级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中心对27例因"继发性不孕、输卵管梗阻"的患者行腹腔镜检查术,并在术中实施腹腔镜下输卵管吻合术27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中心收治继发性不孕症、输卵管梗阻患者27例,年龄25~39岁,平均  相似文献   
4.
海南省恶性疟原虫先后对氯喹和喹哌等药产生了抗性,问题日趋严重,给抗疟带来新的困难。为探讨抗药性疟疾的防治方案,1986年以来,我们在海南省东(陵水)、西(昌江)、南(三亚)部3个抗氯喹恶性疟流行区,先后联用咯荼啶、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单剂治疗现症恶性疟200余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1989年复在陵水县吊罗山地区,按体内抗性测定要求进行了治疗观察,并以喹派和氯喹作平行对照,  相似文献   
5.
早产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正确护理及对合并症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从1986年12月至1988年8月共收治早产儿51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总数的30%,现将51例早产儿的护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婴35例,女婴16例,体重1450~2550g,其中≤2000g者38例,>2000g者13例;胎龄28~35周者15例,>35周者36例,双胞  相似文献   
6.
患者祝××男33岁1985年11月12日因右眼视力下降、视物变形1年余。既往健康,无眼外伤病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视力右眼0.25,左眼1.2。右玻璃体轻度混浊。右眼底黄斑部网膜表面有半透明灰白色纤维膜,黄斑部有放射状皱褶,中心窝反射消失。颞下支血管明显扭曲。纤维膜上方约1PD 远有黄白色一斑点,未见色素紊  相似文献   
7.
树突细胞介导的独特型瘤苗的体外抗骨髓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树突细胞(DC)介导的独特型瘤苗诱导骨髓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方法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获取DC前体细胞,使用GM-CSF、IL-4与TNF-α诱导分化促成熟。加入MM患者的M蛋白F(ab′),片段(Id),诱导MM肿瘤特异性CTL。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培养过程中形态特征变化,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间接免疫荧光观察其表型特征,采用MTT法检测致敏DC促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患者CTL对自体骨髓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杀伤作用。结果 GM-CSF、IL-4和TNF-α配伍可有效地从MM患者外周血单陔细胞中诱导出大量成熟的功能性DC。MM患者自体血清Id冲击致敏的成熟DC能够显著地提高T细胞的增殖能力,并且使幼稚T细胞活化成为肿瘤独特型CTL,各个剂量的CTLs均能够产牛针对自体MM细胞的抑制性杀伤反应。结论 在MM患者外周血中可获得典型的DC,使用负载了Id的DC疫苗能够诱导出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以DC为基础的疫苗可能在MM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B细胞恶性肿瘤,常规化疗的完全缓解率不超过5%,中位生存期短于3年。骨髓移植的广泛开展给治愈MM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复发是其最大的弊端。主动免疫治疗利用MM的独特型蛋白(idiotype Protein,Id),特异性地杀伤骨髓瘤细胞,有助于消除微小残留病变,提高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2004年12月~2005年7月,我院因静脉滴注硫酸软骨素致过敏反应1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为男性,27~42岁,均因不同程度脑外伤收入院。9例以出现全身瘙痒、荨麻疹症状为主,出现时间不等,其中7例在用药1~3d后出现症状,2例在用药30min~1h后出现症状;4例症状以胃肠道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0.
宫腔镜宫内异物取出术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宫腔镜取出宫腔内残留异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宫腔内异物残留后引起不孕、不规则阴道出血、腹痛的患者在宫腔镜下进行宫腔异物取出术。结果12例患者经宫腔镜取出异物均获得成功。结论宫腔镜对于宫腔内残留物具有诊断明确,定位准确、安全、可靠、创伤小的特点,可作为诊治宫腔异物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