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虹膜夹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iris-claw phakic intraocular lens,ICPIOL)植人术后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CS)的变化。方法 2005年5月至12月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和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ICPIOL(Verisyse,美国AMO公司)植入术的高度近视眼患者12例(23只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采用CS测试灯箱(CSV-1000型,美国Vector Vision公司)检查暗视状态下无/有眩光时的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结果 术后1、3、6个月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0.60±0.77)D,(-0.48±0.77)D,(-0.34±0.53)D,与术前(-15.53D±3.65D)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最佳矫正视力(IogMAR)分别为0.064-0.12,0.02±0.09,-0.003±0.08,与术前(0.21±0.12)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各空间频率的CS与术前比较有增高趋势。术后3个月6、12、18周/度的CS在无眩光时和有眩光时均明显提高(P均〈0.01),开始接近正常范围。术后3、6个月在各空间频率上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PIO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眼可以使CSF恢复到接近正常范围,显著改善视功能,是一种适用于高度乃至超高度近视眼的可供选择的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矫正区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的特点及其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眼长期防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行角膜塑形矫正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65例(65只眼)。将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法随机分为小矫正区组和常规组, 分别配戴小矫正区设计和常规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于戴镜前及戴镜后6、12、18个月检查所有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和眼轴长度, 并进行Pentacam角膜地形图检查, 采用Matlab软件计算患者的角膜矫正区面积及直径。结果最终60例(60只眼)近视眼患者被纳入研究,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31例;年龄为(10.40±1.01)岁;等效球镜度数为(-2.88±0.42)D。小矫正区组和常规组各30例。矫正后不同时间2个组裸眼视力和等效球镜度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18个月, 常规组眼轴长度增长量分别为(0.16±0.09)、(0.28±0.17)和(0.37±0.20)mm;小矫正区组则分别为(0.06±0.05)、(0.12±0.10)和(0.18±0.14)m...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患眼行角膜胶原交联术(CXL)后1年的治疗效果及术后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适配参数的改变。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自2018年5至12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门诊接受快速CXL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41例(53只眼),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年龄(20.46±4.15)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圆锥角膜男性患者的临床表型及致病基因突变,寻找致病基因突变位点,探讨表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1例圆锥角膜男性患者及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完善其眼科检查,用Pentacam角膜地形图及生物力学分析提高疾病诊断。提取该家系中全部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选取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最终通过家系内共分离验证致病突变,进一步分析该突变与患者表型间的关系。 结果 患者被诊断为圆锥角膜初发期,其父亲被诊断为圆锥角膜完成期。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先证者的锌指转录因子(ZEB1)基因c.643G>C突变,该突变导致了ZEB1基因所编码蛋白第215位氨基酸由缬氨酸变为亮氨酸(p.V215L)。保守性分析显示该突变在各物种中高度保守,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表明该突变具有较高的致病性。该基因的突变亦存在于其父亲基因中。先证者的母亲临床表现正常,该突变在先证者的母亲和100个不相关的正常对照中不存在。 结论 临床检查结果表明该家系内先证者及其父亲均符合典型的圆锥角膜表型,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了ZEB1基因上一个错义突变(c.643G>C),该突变在家系内共分离。  相似文献   
5.
马玲  杜显丽  陈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069-1072
目的:探讨LASIK术后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对缓解术后干眼症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10/11在青岛眼科医院行LASIK手术的近视66例132眼。并在术后常规用药基础上,左眼只使用人工泪液,右眼加用1g/L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根据右眼滴用非甾体抗炎药频率不同,分为A组:4次/d(74眼)、B组:6次/d(58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0d;1mo进行主观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虎红染色、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ISV)、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IVA)。并对几组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眼比较,除ISV和IVA之外,A,B两组组内比较术后10d及1mo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组间比较,术后10d BUT和虎红染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角膜地形图ISV和IVA对于LASIK术后干眼的诊断具有意义,但对于术后干眼治疗的疗效评价缺乏特异性;在LASIK术后加用非甾体抗炎药,能通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延长泪膜破裂时间而有效的缓解术后早期的干眼症状;增加非甾体抗炎药的滴用频率并不能明显增加药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青少年儿童在校学习及假期居家在线学习期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防控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20年01月在我院复诊的配戴角膜塑形镜(72眼)及单焦框架眼镜(68眼)6月以上的近视儿童被纳入研究.超长假期居家在线学习(2020年02月~2020年06月)结束后患儿复诊,行视力、眼轴等检查,并填写用眼习惯问卷及视疲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引导方式LASIK术后角膜非球面性改变及临床分析。 方法:48例95眼行LASIK手术,其中45眼接受Q值引导LASIK,50眼接受非Q值引导的LASIK。术后1,3,6mo分别检查视力(visual acuity,VA)、屈光状态、角膜K值、Q值、球差、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等,并行统计分析。 结果:两组术后3,6mo在视力和有效指数方面无差异;术后3mo屈光状态在±0.50D范围Q值组和非Q值组分别为95%和90%,术后6mo,±0.50D两组分别为97%和98%;术后1,3和6mo Q值组CSF均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Q值组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值组和非Q值组术后1,3和6mo的平均Q值分别为0.50±0.33和0.81±0.51、0.50±0.35和0.80±0.48、0.50±0.34和0.80±0.4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组和非Q值组术后6mo球差较术前平均增加分别为4倍和8.5倍;⊿Q与预矫屈光度高度正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角膜K值、Q值、球差无相关性;定量关系非Q值组为y= 0.18e0.32x ,R2=0.72,Q值组为y=0.04x2-0.19x+0.54,R2=0.75。 结论:非球面引导的LASIK可以有效地减少近视屈光手术对角膜非球面性的影响,从而减少术后球差的增加,有利于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预计的目标Q值与实际的Q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了解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甘肃、广东、广西、贵州、辽宁、山东、山西7省份各选取1个地市,每个地区选取若干所小学,抽到的班级全体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抽中的8 365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通过各省市统计年鉴获取一般人口经济学指标和自然环境指标数据,通过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省份、性别、民族、年级、父母年平均工资、年平均日照时长、年平均气温、平均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经济分区小学生的筛查性近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16.22,18.08,26.33,1 059.04,14.86,10.28,16.95,10.01,23.15,29.43,88.14,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日照时长、经度与筛查性近视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31,1.71,1.45,1.54,P值均<0.05);经济分区和父母年平均工资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5,0.86,P值均<0.05).结论 小学生近视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有影响,各地在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时要兼顾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种不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术后波阵面像差及成像质量的差异。方法 使用WASCA波阵面像差仪,在瞳孔直径5 mm时,测量有晶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患者36例63眼(虹膜夹型33眼;房角支撑型30眼),并选择年龄匹配的近视患者21例30眼,排除眼病疾患作为对照组。获得整体像差、各分阶像差的均方根(RMS),及Z6-Z14项系数。结果 ①实验组两亚组总高阶像差(RMSh)和3-7阶各阶均方根均比对照组大,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房角支撑型RMS5、Z13大于虹膜夹型,而Z10、Z12项小于虹膜夹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实验组术后整体高阶像差(RMSh)的均方根与术前等效球镜屈光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0.826,P〈0.05 R=0.754,P〈0.05)。结论 实验组眼的视网膜成像质量较自然晶状体眼差。二种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差异性不大,房角支撑型视网膜成像质量可能优于虹膜夹型。实验组术前近视度数越高的眼,术后视网膜成像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10.
了解初中生筛查性近视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初中生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东、广西、贵州、辽宁、山东、山西等省份各选取1个地市,每个地选取若干初中,以抽到的班级全体学生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共调查学生5 393名.对抽中学生进行视力检查,通过各省市统计年鉴获取一般人口经济社会学和自然环境指标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筛查性近视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家庭年均收入、日照时长、气温、海拔高度、经度、纬度初中生的筛查性近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7.76,59.05,10.79,106.19,53.56,85.02,76.23,107.07,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家庭年均收入、气温、纬度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54,1.34,1.62,7.58,27.10),日照时长和经度与学生筛查性近视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42,0.39)(P值均<0.05).结论 初中生近视受多种因素影响,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对初中生筛查性近视有影响,各地在制定近视防控措施时要兼顾经济社会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