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估非那雄胺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CSC患者31例40眼,采用单臂试验对患者进行非那雄胺治疗。使用非那雄胺治疗后6个月,对患者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retinal neuroepithelial layer,RNL)下积液状况,ETDRS视力以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检查。结果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有10眼(25.0%)RNL下积液完全消退。持续治疗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有7眼(17.5%)、6眼(15.0%)、7眼(17.5%)、3眼(7.5%)及3眼(7.5%)RNL下积液消退,仅有4眼(10.0%)在治疗后6个月RNL下积液仍存在。患眼EDTRS视力非那雄胺治疗后1个月为(50.00±16.11)个字母,与治疗前(46.16±16.67)个字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13);治疗后2个月(53.39±14.67)个字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003);治疗后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57.39±12.76)个字母、(58.52±12.39)个字母、(59.13±10.76)个字母及(60.42±10.96)个字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而患眼CFT自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分别为(274.10±22.74)μm、(273.00±17.22)μm、(263.50±12.81)μm、(263.90±10.62)μm、(259.70±12.48)μm及(252.60±11.00)μm,与治疗前(296.60±35.41)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无服药后身体不适或并发症发生。结论非那雄胺对于慢性CSC的治疗安全且有效,有望成为慢性CSC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络膜骨瘤患眼的眼底多模式影像特征。

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选取2015-10/2019-08在西安市第三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且资料完整的脉络膜骨瘤患者9例15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底彩色照相、短波长眼底自发荧光(SW-AF)、红外眼底自发荧光(IR-AF)、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以及眼眶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

结果:眼底彩色像显示15眼中,病变累及黄斑及视盘5眼(33%),仅累及黄斑8眼(53%),位于视盘旁2眼(13%); 所有患眼的脉络膜骨瘤均呈橙红色或黄白色,表面有色素沉着。SW-AF检查显示15眼(100%)的脉络膜骨瘤及其周围均有斑驳状低荧光及高荧光,而IR-AF检查则显示所有脉络膜骨瘤所在部位有点、片状高荧光及低荧光。FFA显示15眼(100%)的脉络膜骨瘤在造影过程中亮度逐渐增强,其中6眼(40%)有剧烈渗漏荧光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RNV)呈现。ICGA显示9眼(60%)存在SRNV,造影早期所有脉络膜骨瘤对应部位呈低荧光,造影过程中瘤体亮度逐渐增强。OCT显示10眼(67%)的脉络膜骨瘤呈强、弱不均匀反射,5眼(33%)的脉络膜骨瘤呈弱反射,所有患眼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暗反射腔。15眼(100%)的脉络膜骨瘤在CT图像上均呈高密度骨性肿块。

结论:脉络膜骨瘤呈橙红色或黄白色,其在CT图像上为骨性表现,这是诊断脉络膜骨瘤的重要依据。脉络膜骨瘤所在区域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受损所致斑驳状强、弱不均的SW-AF及IR-AF。FFA及ICGA可明确病变区域异常循环状况。OCT可显示瘤体切面反射强弱不一,并有助于观察视网膜下积液及新生血管状况。  相似文献   

3.
陈莲  何珂  李晓清  姜钊  李璐希  邵明  刘英  张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0):1672-1675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及夜间低血压(NHP)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18-12我院就诊的NAION患者,其中NAION组31例,对照组31例为健康体检者。对NAION患者和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明确夜间血压情况,用Berlin调查问卷评估SAHS患病风险,用多导睡眠呼吸记录仪(Polysomnography)行夜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小氧饱和度(MOS)监测。根据AHI对SAHS进行诊断和分级。

结果:NAION组有23例患者(74%)出现NHP,对照组中NHP患者为14例(45%),NAION组中NHP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0)。NAION组有22例(71%)伴有SAHS,而对照组SAHS患者为13例(4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HP(OR=2.762,95% CI:1.275~3.746)、AHI(OR=2.959,95% CI:1.478~6.432)及MOS(OR=3.058,95% CI:1.734~7.743)是NAION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SAHS和NHP与NAION的发生密切相关,预防SAHS和NHP的发生与进展可能有助于防治NAION。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检测神经肽P物质(SP)在接受药物治疗的青光眼患者泪液中的质量浓度,并探讨用药、SP、干眼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检测SP在30例正常人和40例接受药物治疗青光眼患者泪液中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眼表的干眼诊断.结果:药物治疗青光眼患者泪液SP质量浓度为(258.16±8.81) pg/mL,正常人泪液SP质量浓度为(336.37±6.80) pg/m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用药时间上,药物治疗时间>3月组SP质量浓度为(254.05±8.20) pg/mL,≤3月组SP质量浓度为(262.27±7.52) pg/mL,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种类上,单独用药组泪液SP质量浓度为(264.78±5.50) pg/mL,联合两种用药组泪液SP质量浓度为(258.00±10.20) pg/mL,联合三种用药组泪液SP质量浓度为(254.16±6.85)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组SP的质量浓度与干眼呈负性相关(r=-0.360,P=-0.022).结论:增加用药时间和种类会导致青光眼患者泪液中SP质量浓度降低,同时伴随干眼症发生率的升高,提示SP对眼表发挥营养并具有稳定眼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广角眼底荧光血管造影(UW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6-10/2018-06在西安市第三医院就诊的DR患者45例90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6(平均59.52±15.78)岁。所有患者均经直接或间接检眼镜以及UWFA检查。

结果:依据检眼镜检查,在12眼内未见DR,42眼诊断为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36眼诊断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在90眼中,22眼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其中8眼接受过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PRP)。依据UWFA检查,12只无DR的眼中有8眼(67%)存在视网膜微动脉瘤,42只诊断为NPDR眼中有4眼(10%)被发现视网膜新生血管(RNV)及血管渗漏,36只诊断为PDR的眼中仍有12眼(33%)存在周边RNV。在诊断为NPDR和PDR的眼中,分别有28眼(67%)和26眼(72%)存在周边视网膜无灌注区。另外,在8只已接受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的眼中有4眼(50%)仍有周边RNV及无灌注区。

结论:UWFA能够更全面地对糖尿病患者的周边视网膜进行检查,有助于发现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于察觉的周边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利于对视网膜激光光凝后的DR患者病情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25G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与免缝合术后眼压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穿刺口缝合的必要性。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西京医院眼科住院部206例(206眼)接受25G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结束时是否缝合巩膜切口分为2组,缝合组106例,免缝组100例。以术后第1天眼压≤5 mmHg(1 kPa=7.5 mmHg)为极低眼压,眼压>21 mmHg为高眼压,术后高眼压在程度上分为:轻度>22~30 mmHg,中度>30~40 mmHg,重度>40 mmHg。术后眼压等级变化(眼压变化幅度)分为:无变化、轻度降低(降1级)、重度降低(降2级)、轻度升高(升1级)、重度升高(升2级)。重点关注患者术后第1天眼压以及术后极低眼压和高眼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缝合组眼压为4.7~48.0 mmHg (16.68±8.21)mmHg,免缝组为2.3~45.0 mmHg (14.41±7.72)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免缝组术后第1天眼压总体低于缝合组。两组术后眼压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免缝组术后发生极低眼压概率高,缝合组发生高眼压的概率高,缝合组术后眼压在正常范围内的概率大于免缝组。两组手术前后眼压等级变化(眼压变化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本研究资料术后极低眼压发生率为4.3%。免缝组出现8眼极低眼压,其中5眼发生并发症,包括术后第1天出现视网膜皱褶、脉络膜脱离1眼,4眼出现前房出血。缝合组出现1眼极低眼压,术后第1天可见前房出血及脉络膜水肿。两组手术后极低眼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免缝组较缝合组术后发生极低眼压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研究资料高眼压发生率为14.1%。免缝组高眼压共12眼,其中轻度7眼、中度3眼、重度2眼。缝合组高眼压共17眼,其中轻度9眼、中度5眼、重度3眼。缝合组比免缝组高眼压发生率相对较高,但两组术后均未出现高眼压导致的并发症。两组术后高眼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眼压以轻中度升高为主,经治疗3 d后,眼压均降到正常范围内。结论 25G玻璃体切割术毕时缝合穿刺口是相对更安全的,为了防止术后极发生低眼压及并发症,针对性缝合穿刺口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RVO组患者及非CRVO患者(对照组)各24例进行研究。采用多导睡眠呼吸记录仪在夜间对CRVO患者及对照组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夜间平均最小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根据AHI对OSAS进行诊断。对两组的OSAS发生率、AHI、夜间平均最小氧饱和度、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进行比较。结果 CRVO组BMI(25.49±4.17)kg·m-2和AHI(18.89±14.54)与对照组[BMI:(22.57±5.25)kg·m-2、AHI:8.25±6.98]相比均明显升高,而CRVO组夜间平均最小氧饱和度(80.04±11.63)%与对照组(89.14±7.22)%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中,CRVO组OSAS患病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组[年龄(59.67±9.32)岁、BMI(27.59±5.19)kg·m-2和AHI (21.16±12.08)]与非OSAS组[年龄(53.31±7.04)岁、BMI(22.15±4.94)kg·m-2、AHI(3.76±1.13)]相比均明显升高,而患者夜间平均最小氧饱和度(81.42±6.61)%与非OSAS组(87.08±5.77)%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3例非缺血型CRVO患者中有OSAS 11例(84.62%),11例缺血型CRVO患者中有OSAS 7例(63.64%),OSAS在非缺血型及缺血型CRVO患者中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VO患者中OSAS的患病率较高,提示OSAS在CRVO的发病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或者是CRVO发病的使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患者视野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的影响。

方法:OSAS患者74例74眼及72名健康体检者(72眼)作为对照组被纳入研究。采用Humphrey自动视野计检测视野敏感度(VFS),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视盘周围RNFL厚度。VFS及视盘周围RNFL被划分为上方、下方、颞侧及鼻侧区域。按照多导睡眠图(PSG)监测获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对OSAS病情进行分级。将29例轻度、25例中度及20例重度OSAS患者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区域的VFS及RNFL厚度分别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OSAS组与对照组上方、下方、颞侧和鼻侧区域的VFS均无差异(P>0.05)。OSAS组尤其是重度OSAS患者视盘鼻侧RNFL厚度较对照组降低(P=0.04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鼻侧RNFL厚度与OSAS患者病情呈负相关(r=-0.9998,P=0.0138)。

结论:重度OSAS可导致鼻侧RNFL厚度减少,RNFL厚度可作为评估OSAS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B27相关性急性前葡萄膜炎(acute anterior uveitis,AAU)病情与脉络膜厚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HLA-B27 相关性AAU患者32例32眼及其对侧眼被纳入本研究,除对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等常规检查外,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对患者双眼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进行测量。对比AAU患者治疗前后SFCT及CFT变化。结果 FFA显示,32眼HLA-B27相关性AAU患者视盘毛细血管均有荧光素渗漏 (100.0%),其中13眼(40.63%)视网膜毛细血管荧光素渗漏 。OCT检测结果显示,在炎症急性期,32眼HLA-B27相关性AAU患者的黄斑区脉络膜血管扩张显著。HLA-B27 相关性AAU患眼的SFCT [(342.54±70.71)μm]较对侧眼的SFCT[(283.41±79.15)μm]显著增加 (P=0.003),AAU患眼的CFT[(281.46±56.42)μm]与对侧眼的CFT[(268.49±51.91)μ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2)。经治疗炎症消退后,AAU患眼的SFCT减少至(284.13±99.07)μ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HLA-B27 相关性AAU患眼SFCT增加,脉络膜厚度可作为评估HLA-B27相关性AAU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不十分清楚。黏膜相关恒定T细胞(MAIT cells)是一群进化保守的固有样T淋巴细胞,被发现参与到1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强直性脊柱炎、多发性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AID的病理机制和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