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视网膜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造成的糖尿病Sprague-Dawley大鼠模型,1个月后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玻璃体腔注射造成PDR动物模型36只,在VEGF注射同时,注射后2、4周分别玻璃体注射EPA,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分为背景期(D组)12只、增殖前期(E组)8只、增殖期给药组(F组)4只,并与仅仅玻璃体腔注射VEGF的PDR模型组(C组)12只比较,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细胞的损害情况.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增殖前期给药组EPA注射后6周、背景期给药组EPA注射后4周视网膜神经细胞损害明显减轻.结论 EPA不仅可通过封闭flk-1受体抑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还对视网膜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病因. 方法对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老年患者81例83只眼的病因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81例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导致玻璃体大量积血的患者最多,33例(40.7%);其次,为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31例(38.3%);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10例(12.4%).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玻璃体大量积血迟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时间间隔≥3个月为21只眼(63.6%),眼底检查均发现新生血管;<3个月者为9只眼(27.3%),眼底检查未发现新生血管. 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病因.眼底新生血管的形成、破裂和出血是老年人非外伤性玻璃体大量积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视野检查发现脑梗塞合并青光眼1例050000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叶存喜,史慧玲,李钟秀患者,男,57岁。2年来阅读疲劳后右眼胀痛,视物模糊、虹视,睡眠后自行缓解。20天前症状复发.测眼压:右5.77kPa,左2.30kPa,用缩瞳和高渗剂治疗后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并比较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房水中的TNF-α的含量,并探讨其在硅油眼继发青光眼中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切人点.方法 选取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及术后无眼压升高、行硅油取出或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单纯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所有病例行手术时抽取未稀释的房水约0.1~0.2 ml,-70℃深低温冰箱冻存备用.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房水标本中的TNF-α的含量.用SAS V8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第Ⅰ组14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1.0404±0.2449) ng/ml,第Ⅱ组16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0.6894±0.3152) ng/ml,第Ⅲ组17例,房水中TNF-α含量平均(0.7099±0.1992) ng/ml.经统计学分析,房水标本中的TNF-α含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65,P=0.0007,P<0.05),第Ⅰ组与第Ⅱ组、第Ⅲ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而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房水标本中TNF-α的含量在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青光眼的患眼中明显升高,TNF-α可能是硅油眼继发青光眼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的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格栅状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P)联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膜的效果。方法选取 PDR 患者87例138眼。依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A 组为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膜不伴有周围血管牵引扭曲组,B 组为伴有周围血管牵引扭曲组。每组再分2个亚组,Ⅰ组(新生血管纤维膜形成范围<2PD)和Ⅱ组(范围>2PD)。对眼底病情较轻的 A 组先行黄斑部 MLGP,1周后给予 PRP。对病情较重的 B 组,先期治疗同 A 组,然后根据视力恢复及眼底 FFA 结果,适时、个体化地追加 PRP 治疗。另外,对纤维膜形成范围较小的Ⅰ组患者行纤维增殖膜覆盖光凝,视网膜新生血管纤维膜形成范围>2PD 的Ⅱ组行纤维增殖膜周围环绕光凝(不覆盖光凝)。结果视力总有效率 AⅠ组为92.86%,AⅡ组为94.87%,BⅠ组为91.30%,BⅡ组为85.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视野缺损的总有效率 AⅠ组为92.96%,AⅡ组为84.62%,BⅠ组为91.30%,BⅡ组为73.5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患者经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吸收加快,AⅠ组总有效率为95.23%,AⅡ组为84.62%,BⅠ组为95.65%,BⅡ组为79.4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 PDR 患者眼底不同新生血管及纤维增殖膜形成的形态及大小采用不同光凝处理方法是稳定视力和阻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病变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 )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否有效。方法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联合应用诱导产生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动物模型24只。随机分为D组(背景期给药组)12只、E组(增殖前期给药组)8只、F组(增殖期给药组)4只,玻璃体注射EPA,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CD105免疫组织化学光镜观察眼底病变及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的变化,并与前期建立的PDR动物模型进行比较。结果 FFA结果显示,E组给药后2周内效果最佳,而D组给药后8周内均有效,随时间延长药效不断增强;E组给药后6周时效果差于D组给药后2、4、8周时;与未用药组相比,在相同的病程时均未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F组给药后仍可观察到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并且DR也没有明显减轻。CD 1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相同的病程内,D组和 E组未观察到 CD 105阳性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但 F组仍观察到 CD 105阳性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EPA可以在 DR背景期和增殖前期封闭VEGF受体 flk-1,阻断DR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CT扫描诊断眶内植物性异物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Tomography)1974年应用于眼科临床,其作用已被肯定。用其探测眶内及眼内异物是一项较先进的辅助检查技术,既简单,又准确。1977年Kollaritis等首用CT探测眶内及眼内异物,证实CT不仅能清楚地显示眶内金属异物,而且能显示普通x线  相似文献   
9.
视路神经纤维有规则的空间排列,分析视路损害产生的特殊视野缺损常可对病变做出定位诊断。在诊断中最常用到的特征之一是视野缺损的相合性,即两眼视野缺损相同。视皮质损害的视野缺损的相合性最完全,视束损害其相合性最差。外侧膝状体位于视交叉后视路的前三分之一,该核前后病变产生不相合性视野缺损。在视野缺损的相合性与视路前后位置关系上,外侧膝状体血管性损害是个例外,它产生相合性视野缺损。报道5例外侧膝状体血管性损害,瞳孔对光反射均正常。例1、2表现为典型的楔形同侧偏盲,例1 CT扫描显示左后外侧丘脑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替奈替普酶(tenecteplase,TNK-TPA)玻璃体腔注射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增殖膜的溶解、分离作用和对视网膜组织的毒副作用。方法将PDR患者54例55只眼随机分成研究组29例30只眼,对照组25例25只眼。研究组于常规玻璃体切除术前3d,玻璃体腔内纤维增殖膜与视网膜的交界面区注射TNK-TPA50μg/0.1ml;对照组为空白对照。注药前后和玻璃体切除手术后均检查视力、裂隙灯显微镜、双目间接检眼镜、B型超声和标准视网膜电流图(ERG),随访6个月。结果研究组5只眼在注药后发生了完全性玻璃体后分离,增殖膜-视网膜粘连点松解率、术后6个月视力增长幅度、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注药前后b波波幅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50μg/0.1ml TNK-TPA可有效的溶解、分离PDR中的纤维增殖粘连,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有利于保护视功能,ERG显示未见视网膜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