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大熊猫是世界珍贵的稀有动物.是我国的国宝。近年来成都动物园的熊猫曾连续发生出血性肠炎,并有死亡。为了探索该病的病原,高巽坤等曾从患病熊猫粪便中分离出两株细菌。经形态学、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等方面的鉴定,一株属肺炎克雷伯氏菌(苏  相似文献   
2.
细菌鞭毛极为纤细(直径10—50nm)。如果要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鞭毛,必须采用特殊的鞭毛染色法。目前鞭毛染色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即先用不稳定的胶体作为媒染剂,使鞭毛蛋白产生沉淀而易于着色,然后加染料使之沉着在鞭毛上,加大直径至0.2μm以上,以便观察。本室在分离、鉴定空肠弯曲菌中进行了鞭毛染色,在鞭毛染色技术中重视玻片的处理,采用了快速玻片处理法;摸索出了空肠弯曲菌鞭毛染色的适合菌龄和最佳培养基;在涂片固定染料配制如染色温度方  相似文献   
3.
作者通过胆红素结石病兔模型,用粮液组织化学方法对胆红素结石成石过程中硫酸粘多糖的来源、性质、含量与分布进行了动态对比观察,发现胆囊及胆管粘膜下的腺体增生和分泌亢进是感染条件下色素石成石机制中的一种基本病理改变,且与人类胆红素结石病人肝胆系统病理改变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4.
用超声波处理八株不同来源,不同种和亚种的弯曲菌菌悬液,获得细菌细胞外膜;再用月桂酰肌氨酸钠处理外膜可获得外膜蛋白;最后经SDS-PAGE分离出不同分子量的外膜蛋白。结果表明:各种分子量蛋白质的分布及主要外膜蛋白的数目(2~3条)和分子量大小(33~68kd)均较稳定,提示它们在弯曲菌细胞表面结构中为稳定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用小玻片培养法,在镜下观察变形链球菌7个血清型参考菌株粘附现象的自然状态。菌细胞粘附于玻片表面并集聚呈菌团,菌团可分为两个类型:一类较大且较疏松;一类较小且更致密浓厚。本文还对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机制和d型菌株粘附菌团的特点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单克隆抗体在龋病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变形链球菌MT6R(C血清型)活菌作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_(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过抗变链185-SA抗体检测、抗体阳性孔筛选及其克隆化、再克隆化,成功地建立了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出抗变链C血清型185-SA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7.
通称变形链球菌种的细菌在遗传上和分子的组成是完全不均一的(Coykendall,1974)。作者已把人类变形链球菌株划分成四个种(Coykendall 1977)。总的作者们叫它们为链球菌的变形组。虽然它们是表现型相似。作者认为这四种用简单的生化试验能够被鉴定出来(Coykendall,1974;Shklair和Keene(1974)。这些及其区别点摘要列于  相似文献   
8.
从97个五岁小孩的下颌第二乳磨牙的(牙合)面、远中面、近中面,颊面、舌面等五个牙面取的菌斑为了检查变形链球菌而培养在轻一唾琼脂平板上。发现了(牙合)面龋和近中面龋同变形链球菌存在的关系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龋齿更多发生在(牙合)面。变形链球菌在有龋牙面比在正常牙面更为多见,但变形链球菌在有龋及正常牙的五个牙面发现了相同的频率,这样就指出了没有定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为变形链球菌的抗原研究和免疫防龋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介绍了变形链球菌的四类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的研究表明:龋病的发生过程能被有效的免疫反应所干扰。本研究采用抗变形链球菌185KD表面蛋白抗原的单克隆抗体(WCIB_7),对大鼠进行口腔局部被动免疫防龋试验。初步观察结果表明:该单抗对大鼠具有良好的防龋效果(应用单抗的实验组,龋牙均数为0.1;而未用单抗的对照组,龋牙均数为3.35,P<0.01)。应用单抗防龋,是值得继续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