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构建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内容与方法规范。方法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专家小组讨论基础上编制咨询问卷,向12名应急相关领域的专家发放问卷,运用德尔菲法确定培训内容与方式规范。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增加了1项一级指标和8项二级指标,删除7项二级指标,并对部分指标进行了合并与修改,最终确定了7个维度36个条目的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内容与方式规范。专家对一级指标的Kendall′s W值为0.258(χ~2=19.90,P=0.047),对二级指标的Kendall′s W值0.245~0.399(χ~2=94.21~166.68,P=0.000),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公众培训方式可选择自学材料、专家讲座、现场实操和知识竞赛,并根据不同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式,以提高培训效果。结论构建公众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内容与方法规范,指导公众分级培训工作,进一步优化公众急救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
评价暴力恐怖袭击应对行为量表应用于大学生群体的信度与效度,为量表在全国的推广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5所高校在读本科生l 657名,运用暴力恐怖袭击量表进行自我评定,采用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进行信度分析,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效度评价.结果 大学生对暴力恐怖袭击应对行为量表总体Cronbach α系数为0.817,量表总体Spearman相关系数为0.745;量表中的个人准备行为、信息寻求行为和规避行为与总量表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30,0.637,0.6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因子分析结果表明,3个公因子特征值分别为4.316,1.286,1.044,方差贡献率分别为33.20%,9.89%,8.03%,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1.12%,分别命名为准备行为、信息寻求行为和规避行为.所有条目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40.结论 暴力恐怖袭击应对行为量表在大学生中应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作为中国大学生对暴力恐怖袭击应对行为情况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发生情况,为学校和社会开展校园暴力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6所中学2 590名在校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设问卷对其进行匿名调查,对可能影响性暴力施暴、受暴或两者皆有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施暴发生率为11.8%(306/2 590),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5.3%(236/1 543)、6.7%(70/1 042);性暴力受暴发生率为20.4% (528/2 590),男生和女生分别为22.9%(353/1 543)、16.6%(173/1 042).单纯施暴的发生率为1.6%(41/2 590),单纯受暴的发生率为10.2%(263/2 590),施暴受暴兼有的发生率为10.2%(265/2 5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单纯施暴的学生中,饮酒(OR=2.864)、玩计算机游戏(OR=2.136)的学生更容易施暴他人;在单纯受暴的学生中,受到父母体罚(OR=2.462),初一(OR=2.462)、初二(OR=2.030)、初三(OR=1.825)年级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性暴力;在施暴受暴组中,男生(OR=2.531),初一(OR=1.293)、初二(OR=1.240)、初三(OR=2.005),情绪型性格(OR=1.565)、饮酒(OR=2.534)、玩计算机游戏(OR=1.427)、受到父母体罚(OR=1.594)、母亲非民主型教养方式(OR=1.717)的学生更容易施暴受暴两者兼有.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性暴力现象不容忽视.需根据施暴受暴的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中学生性暴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了解大学生性传播疾病(STD)认知及相关危险性行为间的关系,为学校开展性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利用自编调查问卷,于2016年5月对广州市6所高校1 087名大学生进行性传播疾病知识和危险性行为的调查.结果 广州市大学生自报性行为发生率为11.1%(121/1 087),男生(15.5%)高于女生(6.9%).在有性行为的人群中,危险性行为发生率为21.5%(26/121).排在前4位的是多个性伴侣(9.1%)、同性性行为(7.4%)、金钱性交易(5.8%)、多人性游戏(5.8%).23.6%(255/1 087)的学生报告曾有STD疑似症状,排在前4位的是生殖器瘙痒(16.3%,177/1 087)、外阴分泌物增多(8.4%,91/1 087)、排尿时灼痛(6.2%,67/1 087)、生殖器皮肤破损(3.6%,39/1 087).危险性行为组人群STD知识得分低于对照组和相对低危组人群(F=3.489,P=0.031),且STD疑似症状发生率高(x2=27.467,P=0.000)、安全套使用率低(x2=24.435,P=0.00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生源地为港澳台学生(OR=3.254,95%CI=1.058~ 10.008)、吸烟者(OR=8.771,95%CI=3.430~ 22.428)、药物成瘾者(OR=5.062,95%CI=1.716~14.932)更易发生危险性行为.结论 大学生中危险性行为现状不容乐观.应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提升性传播疾病认知,降低危险性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市来华留学生求学满意度与生存质量的相关关系,为提高来华留学生生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广州市抽取五所高校537名在校外籍留学生,采用英文版来华留学生满意度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现况调查,调查数据使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来华留学生对所在高校总体满意度得分为63.13±10.35,近61.3%的来华留学生自评总体生存质量良好,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分别为生理领域62.22±14.90、心理领域63.68±15.54、社会关系领域61.95±17.42和环境领域58.35±13.8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典型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1对典型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为0.5238,贡献率为86.35%;反映求学满意度的第一典型变量V1主要由X1(环境设施)和X5(学生自我评价)决定,反映生存质量的第一典型变量W1主要Y1(生理领域)和Y4(环境领域)决定,且两组典型变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广州市来华留学生求学满意度对生存质量的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有影响,其中对环境设施和自我评价的满意度是主要相关因素。建议有针对性地改善校园生活环境,同时改进留学生管理服务体系,从而提高来华留学生的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广州市大学生暴力恐怖袭击个人应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5所高校在读本科生共1 800名, 利用暴力恐怖袭击行为应对量表测量大学生相关应对行为, 用自编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认知情况和情感反应状态。结果 大学生应对暴力恐怖袭击的个人准备行为得分为13.49±5.02, 信息寻求行为得分为4.27±1.64, 规避行为得分为5.97±2.16。应对行为平均得分为23.73±7.21, 应对行为得分低和高的大学生占30.0%。不同性别、专业、有无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应对行为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 女生(OR=1.46, 95%CI:1.06~2.01)、认为出现可能性越大(OR=1.60, 95%CI:1.12~2.30)、警觉性越高(OR=3.77, 95%CI:2.15~6.61)、应对信心越强(OR=0.34, 95%CI:0.24~0.48)和情感反应越大(情感反应较小OR=3.42, 95%CI:2.40~4.86;情感反应较大OR=0.23, 95%CI:0.13~0.41)对暴力恐怖袭击个人应对行为越突出。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对暴力恐怖袭击的个人应对行为较理想。出现可能性、警觉性、应对信心和情感反应是大学生暴力恐怖袭击应对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了解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运动与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3所高校1 038名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3.3%(34/1 038)的大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经常运动的学生占26.5% (275/1 038),70.2%(729/1 038)的学生很少运动;大学生体质量指数不达标的占36.6%(380/1 038).大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平均得分为9.98,其中得分大于均分者占55.5%(576/1 038);只有54.7%的学生能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锻炼.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64.5%)、塑造形体(46.4%)和释放压力(39.7%),但常因为自身惰性、学业繁重和课余活动安排太满无法坚持锻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OR=1.375)、体育类专业(OR=10.696)、参与体育组织(OR=1.439)、体育锻炼重要性认知得分大于平均分(OR=1.953)的学生更容易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比例较低.高校应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改善大学生锻炼现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15岁人群风湿性关节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该病制定早期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9 600户家庭,对抽取家庭中≥15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共调查≥15岁居民23 994人,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ic arthritis,RA)患病率为1.00%,男性与女性RA患病率分别为0.55%、1.44%。不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级(偏瘦、正常、超重和肥胖)其患病率分别为0.9%、0.6%、1.2%、2.0%;不同饮食种类(除蔬菜)摄入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55岁、受教育年限低、使用井水4种因素是人群患R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广州地区≥15岁人群RA总体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各社区高危人群筛查。改变饮用水类型,合理饮食习惯,控制超重或肥胖是预防控制RA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与睡眠质量的现状,探讨手机使用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自制手机使用状况问卷,对13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大学生手机使用率为98.6%,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3.6%。不同性别、生源地和自评性格大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港澳台地区和情绪型大学生每天手机上网6h以上,手机依赖倾向高分组的比例均较高,女生、情绪型大学生的睡前使用手机频率和睡前使用手机时间均较高;不同年级、生源地、自评性格和不同手机使用行为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四及以上、港澳台、情绪型性格、每天手机上网时间6h以上、经常睡前使用手机、睡前使用时间1h以上和手机依赖高分组的大学生睡眠质量障碍检出率最高。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高年级(大二、大四OR分别为1.68、1.42,95%CI:1.19~2.38、1.02~1.99)、港澳台地区(OR=1.74,95%CI:1.31~2.31)、情绪型性格(OR=1.39,95%CI:1.31~2.31)、每天手机上网时间6h以上(OR=1.61,95%CI:1.02~2.53)和睡前使用手机时间1h以上(OR=1.95,95%CI:1.07~3.55)的大学生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结论 大学生手机使用会影响睡眠质量。开发手机软件的相关部门可考虑健康预警、使用限制等,大学生自身应合理使用手机,适当调节情绪,以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广州市大学生登革热的防控基本知识、疫情相关态度及行为,为更高效地遏制高校登革热传播,更好开展高校防控工作提供科学根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匿名自填问卷的方式对广州市1 5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 564名大学生中有1.4%在调查前2个月期间被确诊为登革热,48.5%学生担心自己在这次疫情中受到感染;受访大学生登革热防控知识的平均得分为(72.7±16.4)分,不同专业、地区的学生登革热防控知识存在差异;受访大学生登革热防控行为的总实施率为69.3%,其中“及时清理宿舍及周围积水”的行为实施率最高(85.0%);大学生获取登革热防控信息的主要来源是网络(67.6%);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防控知识和防控态度是登革热防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 本次受访大学生的登革热感染率较高,但防控态度积极,防控知识及行为仍需加强与完善,高校仍需要有针对性加强宣教和相关防控措施,避免疫情的再度复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