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血清唾液酸含量诊断胃疾病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慢性浅表性胃炎15例,萎缩性胃炎5例,胃溃疡15例,胃癌9例患者血唾液酸(SA)的含量。结果表明在4组胃疾病中,胃癌、胃溃疡SA比慢性浅表性胃炎高。经统计学处理(方差分析)差别有高度显著性(F=917,P<001)。结论:定期测定SA含量,对胃部疾患的随访和病情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茯苓多糖抗衰老作用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抗动物衰老作用.方法:采用正常小鼠和老龄大鼠为试验动物,观察茯苓多糖对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和对动物抗寒和抗疲劳实验的影响.结果:茯苓多糖能不同程度增加血清中T-SOD和Cu-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但对MAO活性则无明显影响.茯苓多糖还能延缓小鼠游泳死亡时间.结论:茯苓多糖有较好的抗动物衰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方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成本一效果。方法对24.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不通方案治疗的方案进行成本一效果分析。结果三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成本-效果最好,敏感度分析与其一致;三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作为第二代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减少了静脉滴注的次数,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也符合药物经济学原理,是治疗小儿肺炎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溃疡形成,纤毛倒伏、变短、不齐、粘连、部分脱落,杯状细胞数目增多肥大,分泌亢进,腔内分泌物潴留。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气喘。主要体征为桶状胸,双侧呼吸动度一致,触觉语颤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喘鸣和湿鸣。  相似文献   
5.
扶正消癌Ⅰ号方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扶正消癌Ⅰ号方治疗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5例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自拟的扶正消癌Ⅰ号方口服,观察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并对于单用该方治疗的21例进行辨证分型和生存期随访.[结果]扶正消癌Ⅰ号方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卡氏评分.单用该方治疗的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3例,稳定4例,恶化3例.[结论]扶正消癌Ⅰ号方对中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为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肝纤维化的发生是由于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而在肝内过度沉积所致。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ECM的主要来源,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已被充分证实,包括炎症作用、抗心室重塑、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抗心律失常、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减轻心肌的慢性炎性反应,改善心肌代谢,因而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湿热疫毒未清、瘀血阻络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病机包括湿、热、毒、瘀、虚。中药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综合药理作用的特点,近年来大量研究已证实了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方面的进展如下。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机制已经被广泛研究,其中细胞黏附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和细胞表面受体等细胞表而蛋白介导了单核巨噬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白细胞浸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摄取以及泡沫细胞的形成和炎症反应等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这些分子及它们存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的作用被发现阐明,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湖南省感染性腹泻哨点医院儿童诺如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别。 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2月采集湖南省哨点医院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应用诺如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选择扩增阳性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和进化分析。 结果 936份粪便标本RT-PCR检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100份,阳性率10.68%。对40份诺如病毒核酸阳性标本进行基因序列测定与分析,38份为GⅡ型,其中31份为GⅡ.4型。在31株GⅡ.4型中,Sydney 2012和GII.4 Den Haag 2006b各栓出14株。 结论 2012-2014年湖南省哨点医院儿童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的感染率较高,GⅡ.4是优势株,其中GⅡ.4 sydney 2012和Den Haag 2006b是主要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