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V Blue快速检测法在细菌性阴道病(BV)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与常规检查BV的Amsel全标准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BV Blue快速诊断试验和Amsel金标准法对238份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茵性阴道病检测。结果:采用BV Blue法检测阳性率为29.8%,Amsel法检测阳性率为28.6%,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BV Blue快速检测法为一种良好的BV诊断方法,其试验为临床诊断BV提供另一种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清唾液酸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唾液酸(Sialic acid,SA)存在于人体各种组织细胞内,大多数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于糖蛋白、糖脂分子的糖链以及一些寡糖中,带有SA的糖蛋白和糖脂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内,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1].在正常情况下,血清唾液酸含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大部分肿瘤患者血清中SA含量可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肿瘤的形成、发展相关,并用于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肺癌,白血病等报道[2].本文测定101例恶性肿瘤患者、59例良性疾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唾液酸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并对20例肿瘤患者(胃癌、肝癌)手术前后的SA值进行监测,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多种方法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DNA测序结果为标准,采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和基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的UniArray技术分析24例使用拉米夫定治疗12个月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YMDD变异的情况,检测HBV DNA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以探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YMDD突变的价值及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死亡率高[1]。肝细胞肝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明确,起病隐匿,病情发展迅速,早期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1-2]。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PIVKA-Ⅱ)是指由于维生素K缺乏或者由于服用维生素K拮抗剂而产生的异常蛋白质。PIVKA-Ⅱ是凝血Ⅱ因子(凝血酶原)的PIVKA体,因此也被称为异常凝血酶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乳糜样品对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及相关分析。方法以载脂蛋白B(ApoB)免疫透射比浊法为例,用两点终点法测定加入不同浓度脂肪乳剂的不同浓度混合血清,观察其结果变化。结果本次实验中当空白吸光度<0.1A,对测定结果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当空白吸光度>0.1A时,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高乳糜样品进行测定时,应对样品进行一定比例稀释,以消除脂浊影响,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情况及主要的耐药机制.方法 从32例因MP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咽拭子,采用改良Hayflick培养基分离培养;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合序列测定分析耐药分子机制.结果 32份标本培养成功19份;药敏结果显示19株MP临床分离株中有15株耐药,占78.9%,而且一旦对其中1种药物耐药,对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也均呈耐药性;敏感株和标准株FH的测序结果完全相同,15株耐药株23S rRNAV区均出现了A2063G的点突变,其中有2株为敏感株和耐药株共生.结论 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现状严重,其主要的耐药机制为23S rRNAV区产生点突变.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 血清白细胞介素-2R(IL-2R)、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炎症指标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以及全血C反应蛋白(CRP)在成人甲型流感患者、普通流感人群及健康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选取2023年2月20日至3月20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成人甲型流感患者50例(甲流组)、普通流感患者50例. (普通流感组)及健康人群50例(健康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2R、IL-10、TNF-a、SAA、CRP水平,并比较3组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IL-2R JIL-10、TNF-a. SAA水平与全血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甲流组和普通流感组血清IL-2R、IL-10、TNF-c. SAA以及全血CR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P<0.05),而甲流组和普通流感组各项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甲流组血清IL-2R、IL-10、SAA水平与全血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8 ,0.386, 0.486,P<0.01),而血清TNF-a水平与全血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 IL-2R、IL-10、SAA水平与甲流感染早期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鉴别诊断甲流病毒感染仍需进行甲流病毒核酸或特异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流体芯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价值。方法:应用微流体芯片及基因测序技术检测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41例HBV患者中B基因型21例(51.2%),C基因型20例(48.8%),未检测到B+C混合基因型感染。微流体芯片检测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结论:微流体芯片技术可以准确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这些病最易累及肾脏,引起肾脏损害,临床表现之一即出现蛋白尿,而出现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已是中晚期;因此早期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al-binding protein,RBP)是一种低分子量的亲脂载体蛋白(分子量21000D),主要由肝细胞粗面内质网合成,广泛分布在人体血清、脑脊液、尿液等体液中。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病毒抗体室内质控血清制备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HIV抗体检测的外部质控血清及对其应用进行评价,以保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方法:用HIV抗体阴性血清稀释试剂盒内阳性对照方法制备成弱阳性血清作为室内质控血清,并采用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诊断试剂对其进行检测。结果:采用112稀释的质控血清经过半年稳定性评价,检测结果较稳定,变异系数〈20%。结论:自制弱阳性质控血清可用于HIV筛查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