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内源性小分子蛋白,1957年首次由哈佛大学的Margoshes和Vallee从马的肾脏中分离出来.随后研究发现,MT几乎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及某些微生物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如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重金属中毒、抗电离辐射、抗基因突变等功效[1,2].现就金属硫蛋白的特性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β)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水平,探讨其在糖尿病蛋白尿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按照UAER水平分组:间断白蛋白尿组(n=20),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n=22),UAER20-200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n=20),UAER〉200μg/min。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IL-1μ和AOPP水平。结果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显性白蛋白尿组IL-1β和AOPP水平均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P〈0.01)。血清IL-1β与AOPP呈正相关(r=0.760,P〈0.01),血清IL-1β和AOPP与UAER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9和0.813,P〈0.01)。结论IL-1β和AOPP可作为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评估肾脏功能的一种更敏感指标一胱蛋白C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常用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肾脏功能,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是一种低分子量的非糖化碱性蛋白,分子量(Mr),13,359道尔顿等电点(P1)9.3,CysC是直接基因产物,各组织的生成率恒定,几乎全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由近曲肾小管重吸收并分解代谢,血清/浆CysC浓度是良好的GFR提标,另外,尿CysC是一种低分子蛋白,理论上可作为肾小管功能不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蛋白尿发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也是导致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的重要原因,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肾小球滤过屏障破坏,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血浆中小分子蛋白异常增多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Tamm—Horsfall蛋白增加等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肾小球性蛋白尿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其发生与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相关。近年来,人们不但对肾小球内皮细胞和肾小球基底膜(GBM)在蛋白尿发生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陆续发现nephrin、podocin、CD2AP(CD2—asax-iated protein)、α—actinin-4、TRPC6(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cation channel 6)、Densin及MAGI-1(membrane—associated guanylate kinase inverted 1)等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分子与蛋白尿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大鼠模型肾脏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SP-1在糖尿病肾病大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15)和实验组( n=65)。采用STZ 70 mg/kg单次腹腔注射建立DM大鼠模型,按照成模标准去除未成模大鼠。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尿蛋白及肾功能;分别于2,4,8周处死各组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的病理改变,免疫荧光观察TSP-1在各组大鼠肾脏的分布;PCR检测肾组织TSP-1和转录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基因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肾组织活性TGF-β1水平;Western杂交检测TSP-1的动态变化。分别对尿蛋白、肾功能、肾脏病理损害、活性TGF-β1与TSP-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可见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球可见分叶现象、K-W结节等典型的糖尿病肾病损伤特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的FBG、尿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均显著增加( P﹤0.05),TSP-1在DM组大鼠主要分布于肾小管、肾小球系膜细胞,其蛋白表达在2周时即明显增加,一直持续到第8周。DM 组大鼠肾脏TSP-1的积分光密度( 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与尿蛋白、肾脏病理损害、肌酐、尿素氮水平、活性TGF-β1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持续高血糖状态可以诱导大鼠肾脏病理损害,引起尿蛋白升高、肾功能异常;高血糖可诱导大鼠肾脏TSP-1蛋白高表达。TSP-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通过激活TGF-β1信号通路参与DM大鼠蛋白尿的产生及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黄总蒽醌对大鼠肾脏水通道蛋白(AQP)2、AQP4表达的影响及探讨大黄利尿机制。 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大黄总蒽醌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不同剂量大黄总蒽醌灌胃,每天1次,共灌5 d。第4天测定大鼠24 h尿量,尿液Na+水平及尿渗透浓度。5 d后处死大鼠,腹主动脉取血,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并留取肾脏,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和RT-PCR法检测肾脏AQP2、AQP4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黄总蒽醌中、高剂量组大鼠24 h尿量显著增加[(16.21±1.96) ml、(18.16±1.80) ml比(13.85±1.25)ml, P均< 0.05],低剂量组大鼠尿量变化不明显;中、高剂量组大鼠肾脏AQP2蛋白及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均< 0.01),高剂量组大鼠肾脏AQP4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下降(P < 0.01);中剂量组大鼠AQP4蛋白表达下降(P < 0.01),但mRNA表达无显著降低;低剂量组大鼠AQP2、AQP4蛋白及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 结论 大黄总蒽醌能降低大鼠肾脏AQP2、AQP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大黄产生利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 -1)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损害、肾功能及尿蛋白分子量之间的关系,探讨 MCP -1在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提供部分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0例同步行肾活检诊断明确的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脏MCP -1表达,聚丙烯酰凝胶电泳(SDS - PAGE)银染法检测尿蛋白分子量。结果: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 MCP -1表达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 MCP -1阳性率肾小管间质病变分级3级组较1级、2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肌酐(Scr)﹥140μmol/ L 组较 Scr≤140μmol/ 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混合性蛋白尿10 kd 组较23 k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 MCP -1表达在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10 kd 等低分子量尿蛋白与肾组织 MCP -1表达关系密切。可考虑使用 MCP -1抗体等阻断 MCP -1作用而防治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进行性恶化。  相似文献   

8.
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Smads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的糖尿病大鼠以及普罗布考(之乐)干预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中Smad2、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探讨普罗布考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清洁级),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之乐治疗组),12周末将其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糖(GLU)、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三酰甘油(TG),以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肾脏Smad2、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结果:糖尿病模型组、糖尿病之乐治疗组GLU、BUN、Scr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糖尿病之乐治疗组TG较正常组下降;糖尿病模型组的Smad4、Smad7在肾脏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糖尿病之乐治疗组Smad4、Smad7在肾脏组织的表达不明显,Smad2在各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出现了明显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糖尿病之乐治疗组也有明显的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变化,但较糖尿病模型组轻。结论:TGF-β1/Smads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时是激活的,普罗布考可以通过影响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TGF-β1/Smads信号通路中的TGF-β1、Smad2、Smad4、Smad7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抑制纤维化的作用,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该疾病于1964年首先被Dent报道,患者表现为低分子量蛋白尿、高钙尿症、肾脏钙化、肾结石,亦可呈现与Fanconi综合征一致的肾脏近端小管广泛病变,出现氨基酸尿、糖尿、高磷酸盐尿、尿钾增多和尿酸尿。属X连锁隐性遗传性肾小管疾病,称Dent病(Dent’Sdisease)。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床上常用测定尿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作为检测肾小管病变或损害的手段之一。尿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的种类很多,但含量微小,任何一种或几种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排出增多,称为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尿。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尿多数情况下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的结果。本研究对急性戊型肝炎患者尿液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蛋白的水平进行了测定,探讨其临床意义并对戊型肝炎是否存在对肾脏的免疫损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蛋白尿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为CKD患者肾脏保护化提供有效的途径。方法:我院50例CKD1~3期且血清肌酐水平在正常范围内的CKD患者,所有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0.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罗盖全(骨化三醇)治疗组,每组25例,在控制血压、血糖基础上,罗盖全组予罗盖全0.5μg/d口服,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血钙、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压(MBP)、血磷、hsCRP等水平。结果:治疗后罗盖全组血清肌酐、血钙、血磷、HbA1c、MBP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尿蛋白及hsCRP较治疗前分别下降36.13%、19.70%(P〈0.01),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化三醇能减轻CKD患者的蛋白尿,且这一作用可能同骨化三醇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尿液蛋白质组学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尿液检查无创伤性并方便大量采集,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肾脏疾病以及对其治疗进行随访,故能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尿检包括蛋白、比重、pH值、葡萄糖、血细胞等,但尿蛋白的数量与组成反映了肾脏功能与相关疾病,因此尤为重要。肾小球疾病常有较多的白蛋白和大分子蛋白尿,肾小管疾病可能只有较少的白蛋白及低分子量蛋白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蛋白尿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8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无肾脏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D组,有肾脏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63例为N组,将N组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以下3组:间断白蛋白尿组(NI组,n=21):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N2组,n=20):UAER20-200μg/min;临床白蛋白尿组(N3组,n=22):UAER〉200μg/min。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为对照组(C组)。采用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ET和血清hs-CRP水平。并对各组血浆ET及血清hs-CR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C组相比,D组血浆ET和血清hs-CRP均升高(P〈0.05);N组血浆ET和血清hs-CRP比较,N2组较N1组升高,N3组较N2组升高(P〈0.01)。C、D和N1组血浆ET和血清hs-CI心水平无相关性(r分别为0.117、0.208和0.361,P〉0.05);N2、N3组血浆ET和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5和0.587,P〈0.05或P〈0.01)。结论ET和hrCRP可能参与糖尿病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其可作为判断预后、指导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蛋白尿形成相关足细胞的结构蛋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尿是肾小球疾病的基本表现之一,是促使肾脏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足细胞损伤和结构蛋白改变被认为是蛋白尿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有关蛋白尿形成相关足细胞的结构蛋白的进一步研究,揭示了足细胞的结构蛋白性质、定位、功能等方面的部分特性,使我们对它们有了初步了解,本文就近年来蛋白尿形成相关足细胞的结构蛋白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按其作用分为细胞周期正控蛋白与负控蛋白。前者包括周期素(cyclinA~H)、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DK2~CDK7)、视网膜母细胞瘤(pRb)等;后者总称周期素激酶抑制剂(CKI),由CIP/KIP家族(含p21、p27、p57)和INK4家族(p15、p16、p18、p19)组成。cyclin与CDK结合成多种活性复合物,使pRb等下游蛋白磷酸化而发挥其正控作用;CKI抑制cyclin-CDK的活性而起到负控作用。在各种肾脏疾病中,多种因素影响肾小球细胞的增生或肥大,其主要机制与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16基因改变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加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多重对照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PCR)、双重对照PCR反应及链霉菌亲和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肾细胞癌组织、18例远离肿瘤的正常肾脏及1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p16基因异常及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16基因改变在肾癌(30.95%)及正常肾脏组织(3.5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蛋白表达在肾癌(57.14%)及正常肾脏组织(89.29%)差异亦有显著性(P<0.005),p16基因改变及蛋白表达与肾细胞癌组织学类型无关,p16蛋白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结论:p16基因失活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用是通过不同的失活机制引起的p16蛋白表达缺如或功能丧失而实现;p16基因及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肾癌的辅助诊断、判断恶性程度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低蛋白饮食对氨转运蛋白Rh b型糖蛋白(Rhbg )在大鼠肾脏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利用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Rhbg在低蛋白饮食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肾脏皮质、内髓、外髓的表达。利用单标记免疫组化法、双标记免疫组化法和定量免疫组化法检测Rhbg在两组中肾小管主细胞和暗细胞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在大鼠肾脏皮质,低蛋白饮食组Rhbg 的蛋白水平显著增高(954778±509288比275701±262374,P < 0.05);在大鼠肾脏内髓和外髓,低蛋白饮食组Rhbg 的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在大鼠肾脏皮质集合管主细胞,低蛋白饮食组免疫组化Rhbg表达像素值(1310±357)显著高于对照组(896±154,P < 0.05);在大鼠肾脏皮质集合管暗细胞,低蛋白饮食组免疫组化Rhbg表达像素值(1550±497)显著高于对照组(926±251,P < 0.05);在大鼠肾脏内髓集合管和外髓集合管的主细胞或暗细胞中,两组间免疫组化Rhbg表达无显著差异。 结论 饮食中蛋白的限制可能会增加Rhbg在大鼠肾脏皮质集合管的主细胞和暗细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对蛋白负荷肾病模型大鼠肾脏足细胞的影响及氯沙坦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罗莫司组和联合用药组。采用向大鼠腹腔注射牛血清白蛋白(BSA)制备蛋白负荷肾病大鼠模型。西罗莫司组:在模型大鼠基础上给予西罗莫司;联合用药组:在模型大鼠基础上给予西罗莫司和氯沙坦。检测各组大鼠的尿指标变化,在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的标志——desmin蛋白的表达。结果:(1)实验第7天,模型组、西罗莫司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均出现明显蛋白尿。西罗莫司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24h尿蛋白量均较模型组尿蛋白量显著增多(P〈0.05),但联合用药组大鼠24h尿蛋白量较西罗莫司组有明显缓解(P〈0.05)。实验第14天,西罗莫司组大鼠24h尿蛋白量仍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模型组间的24h尿蛋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电镜结果:模型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结构基本完整,无增厚,偶见电子致密物沉积,偶见足突局灶性融合;西罗莫司的肾小球足突融合多见,足细胞内可见较多电子致密物;联合用药组大鼠电镜下足细胞改变与西罗莫司组相似。(3)西罗莫司组和联合用药组大鼠肾小球desmin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虽联合用药组大鼠desmin阳性表达较西罗莫司组有不同程度地减少,但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罗莫司会加重蛋白负荷肾病大鼠的蛋白尿水平,其机制可能损伤肾小球足细胞后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CD2相关蛋白(CD2AP)是与蛋白尿发生密切相关的足细胞分子。近年研究表明,CD2AP不仅是足细胞足突间裂孔隔膜的重要成分,而且还参与细胞骨架的重构,可能参与细胞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本研究通过观察CD2AP在。肾脏固有细胞中的分布及其在足细胞分化中的分布变化,初步探讨其在足细胞中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通过对先天性和(或)遗传性肾病综合征(NS)家系的研究,先后确定了一系列位于足细胞及裂孔隔膜(slit diaphragm,SD)上的蛋白分子。随后,研究者还从多方面研究足细胞分子在非遗传型(获得性,acquired)肾脏疾病蛋白尿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其中不乏大量有关足细胞分子在正常和各类肾脏疾病时肾组织的表达的探讨以及较丰富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