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8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有色金属锡粉尘导致实验动物肺损伤是否具有锡尘肺的特异性病变,为诊断锡尘肺提供佐证.方法 选择SPF级成年SD大鼠40只,进行锡粉尘染尘动物实验,每组10只,随机分为锡粗炼车间粉尘组、锡精炼车间粉尘组、标准石英粉尘阳性对照组(用93%的标准石英粉尘染尘)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随后动态观察大鼠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实验动物在染锡粉尘后第30天眼观可见两肺的表面和切面有散在的灰白色针尖大小斑点,光学显微镜下见在细小支气管周围散在分布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较多粉尘颗粒沉着;第90天肉芽肿性炎加重,并见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形成,VG染色阳性;基本达到锡尘肺早期特异性病变的诊断标准.结论 证实有色金属锡粉尘可以导致大鼠实验染尘后发生特异性肺损伤,即肺组织出现的肉芽肿病变,达到锡尘肺早期特异性病变的病理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锡冶炼工尘肺病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与接尘工龄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与制定锡冶炼工尘肺病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某冶炼厂锡冶炼车间385名冶炼工人的体格检查和诊断资料,运用寿命表法分析接尘工龄与尘肺病的关系.结果 385名锡冶炼接尘工人中,有9例尘肺病患者,患病率为2.34%;接尘后13~18年是该厂锡冶炼工人尘肺病发病的高峰期,在此期间患病率迅速升高;锡冶炼工人接尘工龄与尘肺病累积患病率之间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 =0.933,P<0.05],回归方程为y=0.003x-0.012.结论 锡冶炼工接尘工龄与尘肺病累计患病率关系密切,在该厂现有劳动条件下,若想把尘肺病的患病率控制在1%左右,工人的接尘工龄以不超过7年为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联防广西片区8市县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占全广西病例总数的7.27%(16/220),比2011年占全广西病例比例(15.18%)下降了52.09%;年发病率为0.02/万,与2011年持平。全年共血检常住居民发热病人17 595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7 33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6例,阳性率为0.22%,其中间日疟6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病例分布于玉林市、陆川县、容县、北流市、桂林市、全州县,所报告16例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感染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2年广西片区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对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疫情,探讨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监测数据,对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病例三间分布、感染来源及病例报告主体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报告疟疾病例2 944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例(0.03%),输入性病例2 943例(99.97%)。实验室确诊疟原虫阳性病例2 933例(99.63%),恶性疟2 166例(73.86%)、卵形疟388例(13.23%)、间日疟276例(9.41%)、三日疟40例(1.36%)、混合感染62例(2.11%);临床诊断病例11例(0.37%)。病例分布于全区14个地级市中的91个县(市、区),病例数最多的为南宁市,有2 515例(占85.43%)。病例来源于非洲29个国家(94.67%)、东南亚7个国家(5.10%)、南美洲1个国家(0.07%)、南亚2个国家(0.07%)和国内(0.10%);其中非洲区域以来自加纳为主,为1 947例(66.13%);东南亚以来自缅甸为主,为75例(2.55%)。病例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性为2 889例(98.13%),20~49岁2 583例(87.74%);病例所从事职业主要以淘金/挖矿为主(2 561例,占86.99%);病例各月均有分布,其中6月份病例数最多,为665例(22.59%),无明显季节分布。病例报告主体中,疾控机构报告1 431例(48.61%),医疗机构报告1 511例(51.3%),检验检疫机构报告2例(0.07%)。全区报告6例输入性疟疾死亡病例,无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地疟疾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输入性疟疾防控形势严峻;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监测和管理是巩固消除疟疾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广西曾是我国历史上四大高疟区之一,也曾是恶性疟和间日疟严重流行区。建国前部分地区居民脾肿率3%~58%,疟原虫阳性率7.1%~84.9%,年病例数在500万以上。1952—1958年全广西发病人数12.5万~54万,发病率68.08/万~103.88/万。1954年成立广西自治区卫生防疫站,1958年成立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各地市县卫生防疫站设置寄生虫病防治科(组),疟疾防治得以全面开展。1980年起发热病人血检成为发现传染源主要技术手段,血检覆盖至村屯,覆盖率不低于95%,当年全广西发病率降至4.76/万。1990年至1999年,广西报告病例11 557例,本地病例5 735例,发病率降至不足万分之一(1999年,0.95/万);2000年广西继续实施基本消灭疟疾及巩固成果策略,至2008年109个市县均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标准,2000—2009报告病例2 122例,本地病例289例,病例数较上个10年下降81.64%,内源性病例下降94.96%。2010年《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实施以来,在自治区各级党政及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领导下,防治工作得以加强。针对以输入性病例为主且逐年快速增长特点,主要加强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广泛开展涉疟临床医生诊疗培训,同时巩固市、县、乡疟原虫镜检能力;二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侧重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提高民众对疟疾了解,改善就医依从性;三是对返乡人员全员筛查,掌握一人,筛查一人,随访一人,早发现早治疗。2010—2015年,除2012年出现1例内源性病例外,其余2 068例为输入性,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10万以下,期间在2013年广西上林县出现输入性聚集性疫情暴发,经精心组织,科学防治,实现了无二代和死亡病例发生。至2016年1月,全广西所有县均已通过消除考核。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锡冶炼工工作场所粉尘危害状况,从而为制定锡冶炼工尘肺病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某企业锡冶炼车间历年来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和尘肺病诊断及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等资料,对工作场所进行粉尘成分及粉尘分散度分析,并通过粉尘接触剂量与尘肺发病率的分析,评价锡冶炼工尘肺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1999—2010年间共对粗炼车间512名和精炼车间273名工作1年以上的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健康体检,确诊尘肺病9例(7例在粗炼车间,占77.78%),平均发病年龄(39.0±5.1)岁,平均发病工龄为(15.7±3.0)年。尘肺小阴影形态以q影为主,总体密度集1级,分布范围达2~4个肺区,仅1例有限制型肺通气功能轻度障碍,无合并肺结核病例。锡冶炼生产粉尘主要由SnO2、SiO2、Sn、SnS、Fe3O4、Fe2O3、FeS等物质组成,粗炼车间冶炼工工作场所粉尘浓度为0.67~36.13 mg/m3,TWA为5.92 mg/m3,最大超限倍数为6.3倍,粉尘SiO2平均含量为22.43%;精炼车间冶炼工作业场所粉尘浓度为0.90~95.44 mg/m3,TWA为4.17 mg/m3...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和趋势,为进一步提高疟疾控制后期输入性疟疾监测及诊治能力,保证2018年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广西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表、网络直报病例等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的感染来源、虫种、人群和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等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年来广西共报告国外和区外输入性疟疾病例397例,其中恶性疟261例,间日疟102例,三日疟7例,卵形疟3例,混合感染8例,未分型16例,死亡4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河池、百色、玉林和崇左6个地级市,占全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数的92.70%(368/397)。男女性别比为55.7∶1,年龄分布集中在20~50岁组,农民和工人占病例总数的85.39%(339/397)。国外输入病例最多的是非洲加纳共212例,其次为缅甸68例,柬埔寨26例。结论 当前广西疟疾发病以国外输入性病例为主,且多数为恶性疟。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为确保2018年广西消除疟疾目标的实现,应加强对外出非洲和东南亚地区务工返回人员疟疾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输入性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某砷冶炼企业的现场劳动卫生学资料,对14名砷作业工人年龄、职业史、个人防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职业性慢性三氧化二砷暴露除引起典型的皮肤色素沉着、脱失、过度角化等皮肤损害外,还可致湿疹样过敏性皮炎;另外职业性慢性三氧化二砷暴露还可能对心肌功能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评估传播风险,探讨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4年广西网络直报系统疟疾疫情数据以及所辖14个地市的疟疾疫情年报表,对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的流行病学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 2014年广西共报告疟疾病例184例,较2013年(1 251例)减少了85.29%,发病率为0.35/10万,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四种疟疾病例均有发现,恶性疟病例最多,占49.46%;卵形疟次之,占32.07%。病例分布于区内11个地市中的32个县(区),其中上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65.76%。病例以男性为主,占98.37%;20~49岁青壮年占87.50%。病例来自非洲的14个国家和东南亚的2个国家;非洲输入病例占病例总数的86.41%,其中加纳输入病例占病例总数的48.37%;东南亚输入病例占病例总数的13.59%。病例在国外所从事职业主要为淘金,占86.96%。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报告机构以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为主,间日疟、卵形疟病例回国?发病时间较长。结论 非洲、东南亚是广西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主要来源国,出国务工返乡人员可能存在休眠子所致的疟疾复发风险,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