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2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自2004年12月成立,即开始了合理规范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学的有关工作。在中华医学会正副会长的指导下,2005年4月启动了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规范”的制定工作。参与“指南”和“规范”编写的52位专家来自多个学科,也包括部分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共组成8个编写组,分别完成“指南”(草案)相应部分和部分“规范”的内容。 2006年5—8月,有7个编写组先后召开了8次总论和各论的“共识”和“规范”会议,就本版的编撰结构、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分级体系、文献检索策略等方法学问题展开讨论,确定了工作方案,各自召开“共识会议”进行讨论,完成相应的文件。 通过确定检索策略、入选标准和特定关键词,采用系统化的文献检索,收集指南推荐意见相关支持证据。按照证据级别,参照国际标准并结合本领域的国内情况,制定推荐意见分级体系。 分会的“指南”(草案)和“规范”(草案)由各个“共识工作组”相互配合完成。达成“共识”后和最终定稿前,按“议事规则”对“指南”(草案)和“规范”(草案)进行投票表决。“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和操作规范”力图反映目前国内外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的最新证据,为临床医师、护理工作者、营养师和患者在特定临床条件下制定和实行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帮助,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由于内容宽广,部分内容欠缺甚多,有待今后补充。  相似文献   
2.
目的长期肠外营养(PN)患儿容易发生肝损害并发症,如肝脂肪变、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其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和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近来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保护肝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通过给PN幼兔添加双歧杆菌,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生后3周的新西兰种白兔27只,体重200~250g。分为3组,PN组10只,PN+双歧杆菌组8只,对照组9只。双歧杆菌组每日经胃管注入丽珠肠乐溶液1ml/只(含青春双歧杆菌0.5×108),PN组注入生理盐水1ml/只。PN持续10d,取血测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作肝脏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作回肠黏膜显微测量;作内脏组织匀浆和血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结果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较PN组显著下降(P<0.05)。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小叶完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个别存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PN组则出现明显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参照Loff肝脏病理学评分标准,显示PN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P<0.05),而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病理切片的计算机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面积显著高于PN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组幼兔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双歧杆菌组内毒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脏组织、器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N组幼兔肠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避免幼兔产生肠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江华  陶晔璇  陈伟 《中国医刊》2015,(3):1-3,122
糖尿病患者多存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影响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未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无机盐和微量营养素的排出增加,通常也会加重微量营养素的缺乏[1]。1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和钙缺乏或代谢紊乱可导致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筛查骨质疏松及评价骨折发生风险,并根据指南建议补充维生素D和钙[2]。美国护士健康研究(Nurses’Health Study)及芬兰  相似文献   
4.
氨基酸     
背景 氨基酸是机体合成蛋白质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底物.其中8种氨基酸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必需由体外补充.因此,每天必须补充一定量的外源性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人体体重指数(BMI)、人体总脂肪含量(FAT%)、血脂水平及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探讨肥胖程度对血清脂溶性抗氧化维生素水平的影响。方法2002年8月至9月对166例接受健康体格检查的成年人(男111例,女55例)进行以下检测:①身高、体重、BMI和FAT%测量,并按BMI= 24 kg/m2为切点,将入选者分为超重组(56例)和非超重组(110例);②空腹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测定;③空腹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测定。结果入选者的平均年龄为(53±17)岁,平均BMI为(22.6±2.6)kg/m2,平均FAT%为(23.1±6.1)%。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的平均值分别为(788±299)μg/L、(10.4±5.2)mg/L和(719±696)μg/L,超重组的维生素A水平显著高于非超重组(P<0.05),β-胡萝卜素水平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E与血清TG(t=4.513,P= 0.000)、TCH(t=3.368,P=0.001)和FAT%(t=2.265,P=0.025)呈正相关,维生素A与血清TG呈正相关(t=3.297,P=0.001),β-胡萝卜素水平与血清TCH(t=5.758,P=0.000)呈正相关、与年龄(t= -3.890,P=0.000)呈负相关。两组间各维生素水平按相应血脂或体脂校正后,超重组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超重组(P值均<0.05)。结论肥胖程度是影响血清维生素A、E和β-胡萝卜素水平的因素,同时需考虑肥胖患者高血脂水平和体脂对脂溶性维生素的蓄积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自2004年12月成立,即开始了合理规范应用肠外肠内营养学的有关工作。在中华医学会正副会长的指导下,2005年4月启动了“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简称“指南”)制定的艰难工作。参与“指南”编写的52位专家来自多个学科,也包括部分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共组成8个编写组,分别完成“指南”(草案)相应部分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入学大学生的体质指数和营养状况.方法统计上海某大学2001 ~ 2003年秋季本专科入学新生2 585例,测得身高、体重、脂肪含量等,按照BMI=体重(kg)/身高2(m2)计算获得BMI值.结果BMI值小于18.5 kg/m2的学生占26.1%,BMI值大于24 kg/m2者占15.6%,其中男生组BMI值小于18.5 kg/m2者人数百分比较女生组少,男生组BMI值大于24 kg/m2者人数百分比较女生组多.结论在新入学大学生中,体型异常者约占总人数的40%,对该人群进行一定的营养指导,并进行长期的随访监测,以期改善其体型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儿科患者入院时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评价儿科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了解其营养不良的患病率。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及附属儿童医院共2274例患儿入院时进行体格测量,以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量表为参考标准,根据Z值评分法,分别计算年龄别身高Z值(height for age Z-score,HAZ)、年龄别体重Z值(weight for age Z-score,WAZ)和身高别体重Z值(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评价住院儿科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患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HAZ〈-2)7.1%,低体重(WAZ〈-2)5.5%,消瘦(WHZ〈-2)5.2%;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生长迟缓(-2≤HAZ〈-1)13.5%,低体重(-2≤WAZ〈-1)16.8%,消瘦(-2≤WHZ〈-1)16.3%。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生长迟缓、低体重和消瘦的发生率均较高;泌尿外科和骨科患儿生长迟缓的发生率较高。结论住院患儿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有必要对全体儿科住院患者进行常规营养状况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22.5±13.4)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14.7±9.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PICC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16.6±12.5)g/d,PIV组体重增长为(14.4±22.1)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对肥胖儿童青少年腹部脂肪、生化代谢指标与脂肪肝的影响。【方法】20例7~17岁的肥胖儿童青少年[男11例;BMI(28.0±4.34)kg/m2]接受为期4周的饮食联合运动干预,包括热卡限制在(1338~1883)kCal/d的平衡膳食和以有氧操、游泳、篮球等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训练,并在干预前后分别接受身高、体重、血压测量,腹部脂肪评估(分别用MRI法、超声法与生物电阻抗法),生化代谢参数检测与肝脏B超检查。【结果】①干预后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②三种方法评估的腹部脂肪也均显著减少(P<0.01);③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胰岛素、C-肽、糖激化血红蛋白等生化代谢参数以及脂肪肝也均在干预后显著改善(P<0.01)。【结论】体重、BMI、腹部脂肪、生化代谢参数、脂肪肝发生率等指标在干预后均有显著改善,从不同层面反映了该肥胖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