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3篇
药学   14篇
肿瘤学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经口投给100ppm氯化镉与不投给镉的两组Wistar雄性大鼠研究镉对大鼠肠粘膜中三价运铁蛋白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可降低脏器中贮藏铁的含量,可阻止铁进入肠全粘膜中,镉引起动物铁不足与其枯膜中铁蛋白及其它未知蛋白结合的关系应给以重新评价,而在体外试验中,即使给于高浓度氯化镉,对前运铁蛋白转为运铁蛋白也仅仅表现轻微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含酒精饮料对实验动物行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ice and pregnant Wistar rats were given alcoholic beverag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 set of behavioral tests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behavioral functions of the offspring. The retardation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and the adverse effects on the learning and locomotor activity of the offspring were observed at highest concentration (60% 10 ml/kg B. W). No similar effects were found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It is therefore suggested that pregnant women should avoid drinking, in particular, heavy drinking of alcoholic beverage so as to protect the offsprings from adverse effects.  相似文献   
3.
共轭亚油酸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研究共轭亚油酸单体 (c9,t11 CLA)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 7)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胞生长曲线 ,凋亡细胞的荧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光度术的检测以及p5 3蛋白表达的方法 ,观察了用不同浓度c9,t11 CLA(2 5、5 0、10 0和 2 0 0 μmol L)诱导MCF 7细胞凋亡作用。结果 c9,t11 CLA可明显抑制MCF 7细胞生长 ,8天的抑制率分别为 -6 0 %、4 5 2 %、99 0 %和 99 4 %。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到了发生凋亡的MCF 7细胞 ;用流式细胞光度术也检测到c9,t11 CLA可诱导MCF 7细胞产生凋亡 ,并随着c9,t11 CLA浓度的增加 ,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 ;而p5 3蛋白表达则随着c9,t11 CLA浓度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结论 c9,t11 CLA可诱导MCF 7细胞产生凋亡 ,这可能是c9,t11 CLA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 β 紫罗兰酮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 7)生长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细胞核分裂 ,生长曲线 ,集落形成和DNA合成实验 ,观察了用不同浓度 β 紫罗兰酮 (2 5、5 0、10 0和2 0 0 μmol L)对MCF 7细胞生长作用。 结果 β 紫罗兰酮可明显抑制MCF 7细胞增殖、细胞核分裂、集落形成和细胞DNA的合成 ,随着剂量的增加 ,抑制作用增强 ,IC50 值为 10 4 μmol L。细胞核分裂的抑制率分别为 2 4h 12 88%~ 6 8 6 7%。 4 8h 2 0 79%~ 87 79% ;集落形成抑制率分别为 2 4h 14 11%~ 6 5 18% ,4 8h 6 5 8%~ 72 4 8% ;DNA合成实验抑制率为 2 4h 16 75 %~6 5 33% ,4 8h 35 10 %~ 81 89%。结论 β 紫罗兰酮可抑制MCF 7细胞的生长 ,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刘志诚教授     
<正>我国著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家、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志诚教授,辽宁丹东人,1924年5月13日生,2006年12月25日逝世,享年83岁。他1944年毕业于沈阳满州医科大学。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作了62年,他曾担任卫生系主任,卫生学研究所所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检测部分市售牛奶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CLA),分析季节因素对牛奶中e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内标物为C17:00甲酯,程序升温,将样品提取、甲酯化后,测定并比较夏季和非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的含量。结果:实验方法的回收率为83.67%,RSD=3.45%;精密度为RSD=2.09%。夏季和非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均值范围分别为0~14.9me,/g脂肪和0~7.3mg/g脂肪。夏季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非夏季牛奶样品(P〈0.05)。结论:所建立的实验条件准确可靠,季节变化对牛奶样品中c9,t11-共轭亚油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对在国内开展共轭亚油酸强化乳制品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β-紫罗兰酮对人乳腺癌细胞(Er~-)MAPK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β紫罗兰酮对雌激素受体阴性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MAPKs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生长曲线,细胞核分裂,集落形成以及DNA合成试验,Westernblotting方法,观察了用不同浓度β紫罗兰酮(25、50、100和200μmolL)对MDAMB435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增殖相关蛋白如PCNA和MAPKs途径的作用。结果β紫罗兰酮可明显抑制MDAMB435细胞生长,细胞核分裂,集落形成和DNA合成。7天的抑制率分别为45.65%,71.24%,81.53%和84.93%;IC50值为42.0μmolL。细胞核分裂的抑制率24小时为-34.57%~58.857%,48小时为-30.05%~75.12%;集落形成试验的抑制率24小时为4.44%~63.79%,48小时为6.42%~95.55%;DNA合成抑制率24h为17.00%~57.56%,48h为62.25%~78.35%。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进一步对其抑制机制结果表明,β紫罗兰酮可抑制PCNA蛋白的表达,抑制MAPK途径中的ERK和MEK1的表达,促进JNK和MKP1的表达。结论β紫罗兰酮对MDAMB435细胞有明显地抑制作用;β紫罗兰酮影响MAPKs级联反应可能是其抑制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酱油和腐乳中致突变前体物—酪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酪胺对人体是1种有害的质,慢性少量摄入体内有形成内源性致突变物3-重氮酪胺的危险,已证明3-重氮酪胺在动物体内有致癌性,食品中的酪胺是蛋白质分解产生的酪氨酸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脱羧反应后形成的。1984年日本学者Masako,Ochiai,报道了酪胺是酱油中的1种主要致突变前体物,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奶油中c9,t11—共轭亚油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轭亚油酸 (conjugatedlinoleicacid ,CLA) (以下简称CLA)是一类共轭双键位置在 9和 1 1或 1 0和1 2的亚油酸 (linoleicacid,LA)同分异构体的混合物 ,每个双键可以成顺式或反式构型[1] ,因而CLA最基本的空间构象是形成 8种同分异构体[2 ] 。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 ,CLA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3~ 10 ] ,如CLA具有抑癌作用、降低胆固醇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氧化作用 ,能有效地防止免疫刺激的分解代谢作用等 ,而c9,t1 1 CLA被认为是生物活性作用最强的共轭亚油酸异构体。目…  相似文献   
10.
杀灭菊酯的亚急性行为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行为毒理学的方法研究了杀灭菊酯的行为毒性,观察行为指标与形态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同一剂量条件下行为、血液生化和组织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25ppm的杀灭菊酯杀虫剂可引起动物运动协调能力的改变,其作用剂量低于一般毒理学毒性的作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