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儿童唾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与龋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在口腔中糖发酵产酸是龋病发生的原因之一,但有的人虽吃糖却不发生龋齿,他们对龋病有自然免疫的能力。早在50年代初期就有人提出唾液中存在着使酸(包括丙酮酸,乙酸和乳酸)氧化的酶系统,并指出这些酶的来源是口腔中的细菌,这个酶系统是自然免疫的重要因素。后来,Bibby发现用  相似文献   
2.
唾液中小分子多肽具有潜在的调节牙菌斑pH的功能,因而是影响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其在不同个体唾液中含量的检测,有助于发现龋病易感人群;探明其组成及作用途径,可为人工合成新的抗龋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9—2021年河南郑州地区某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变化趋势。方法于2019—2021年期间的医院感染调查日(8月20日),由院感科对河南郑州地区某三甲医院当日的全部住院患者感染率、感染部位、感染科室、病原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现患率变化趋势。结果 2019—2021年共调查19 597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实查率为98.59%;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82%,例次现患率为4.21%。医院感染现患率由2019年的4.15%降至2021年的3.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间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P>0.05)。医院感染部位均集中于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和泌尿道;下呼吸道感染率占比逐年上升(P<0.05)。医院感染科室集中在重症医学科(ICU)、神经外科和肿瘤内科,其中肿瘤内科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医院感染患者分别检出病原体533株,感染病原体以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占比逐年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占比逐年上升。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α -淀粉酶对致龋细菌粘附量的影响 ,探讨α -淀粉酶与龋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α-淀粉酶及全唾液作为实验性获膜成分 ,观察经放射性同位素H -TDR标记了的变形链球菌对羟基磷灰石的粘附情况。结果 :α -淀粉酶组与对照组相比 ,不同浓度的α -淀粉酶均能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对羟基磷灰石的粘附 (P <0 0 5 ) ,而且其作用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P <0 0 5 ) ;α -淀粉酶组与无龋正常人全唾液组相比 ,均可抑制变形链球菌对羟基磷灰石的粘附 ,但 <2 0 0mg/ml浓度的α -淀粉酶组与全唾液组相比作用较弱 (P <0 0 5 )。 结论 :α -淀粉酶有可能抑制龋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筛选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luc)的MC38细胞株,在免疫功能正常小鼠体内构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方法 将带荧光素酶基因的质粒pGL4.50转染MC38小鼠结肠癌细胞,通过抗生素初筛和有限稀释亚克隆化,获取MC38-luc稳定细胞株; 采用脾内注射MC38-luc细胞构建C57BL/6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监测肿瘤在体内的生长及转移过程。 结果 获得了多株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单克隆细胞株(MC38-luc); 高表达luc的27号细胞克隆在体内生长良好,可用于构建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结论 成功构建了MC38-luc稳定细胞株并将其应用于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  相似文献   
6.
7.
报道了正常及龋齿儿童混合唾液,腮腺液和颌下腺液中总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和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及溶菌酶的活性。结果表明:①在混合唾液、腮腺液和颌下腺液中所合上述成份的量是不相同的,其中总蛋白、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含量在颌下腺液中最低,在腮腺液中最高;溶菌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混合唾液中最高,在腮腺液中最低;免疫球蛋白G、乳酸脱氢酶在三种唾液中变化不明显。②唾液的流速与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溶菌酶的分泌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笔者认为,在唾液分析中不能单纯分析混合唾液,腮腺液和颌下腺液的检测更能直接反映体内的代谢状况,同时要考虑唾液流速的变化。另外还对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及乳酸脱氨酶等与龋齿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儿童使用防龋氟化泡沫后尿氟浓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氟化泡沫在人体的排泄规律,为氟化泡沫应用于群防群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学龄前儿童使用氟化泡沫后30分、2h、4h,6h,2d,3d,4d,5d尿氟浓度的变化。结果:使用氟化泡沫后,2h尿氟浓度增加,直到用后3d,且与使用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4d,5d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氟化泡沫后,氟的摄入量小于每日总氟适宜摄入量及每日慢性中毒量,氟化泡沫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别来自饮用水氟浓度为3.68mg/L和1.00mg/L两地区儿童刺激性腮腺唾液中唾液蛋白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测定受试对象的刺激性肋腺唾液的唾液流率、唾液总蛋白浓度和单位时间唾液总蛋白的分泌量,分析唾液蛋白组成及测定各组份占总量的比例。结果:(1)F3.68组腮腺唾液流率高于F1.00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2)F3.68组腮腺唾液总蛋白浓度明显低于F1.00组(P<0.05);(3)F3.68组腮腺单位时间唾液总蛋白的分泌量显著低于F1.00组(P<0.05);(4)本实验中,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不连续电泳条件下发现,两组腮腺唾液共发现7-9条蛋白带,其中B7蛋白带的出现率在F3.68组显著高于F1.00组(P<0.05),且B1和B2蛋白带的量占总蛋白量的比例在F3.68组分别高于和低于F1.00组(P<0.05)。结论:两组刺激性腮腺唾液中有关唾液蛋白的指标存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我的小蜡笔画‘小花猫’堂而皇之地占据了‘六一’儿童画刊一角;中学时代为校园办黑板报书写宣传标语成了我一大乐事。不曾成为天之骄子的我,正是因为拥有了这份浓厚的情感,才极潇洒极飘逸地从失落的阴影里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