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腮腺外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分支距腮腺导管分别为(1.1±0.5)cm及(0.5±0.3)cm,且分别向前走行(1.3±0.9)cm及(1.8±0.5)cm后发出二级分支。结论:面神经颊支较为恒定,在面瘫治疗中健侧面神经颊支的二级分支可以作为受体神经,可不损伤面神经颊支主干。面神经颊支的分布及走行也可指导除皱术、扩张器植入、瘢痕切除等手术的剥离范围,不致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菱形皮瓣(L形皮瓣)属于易位皮瓣,包括典型菱形皮瓣(Limberg皮瓣)和改良菱形皮瓣(DuFourmental皮瓣)[1],但临床局部设计改良菱形皮瓣难于掌握.2000年9月至2007年1月,我们应用菱形尺设计改良菱形皮瓣,共治疗菱形缺损和圆形缺损32例,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背景:表皮干细胞对于修复皮肤缺损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方便、快捷地对所获取的表皮干细胞进行纯化培养一直没有比较好的技术方法。目的:拟应用胰蛋白酶差速脱壁法去除表皮干细胞中混杂的成纤维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6/2007—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医学研究所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室完成。材料:实验所用皮肤来源于20~30岁女性乳房缩小整形术患者,由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提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皮肤,剪除皮下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Dispase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法体外分离培养表皮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达70%~80%融合时,加入胰蛋白酶消化尚未脱壁的细胞,30s~1min后吸出脱壁细胞,同法传代培养至第5代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第1,5代表皮干细胞表面标志CD29、CD49f、CD71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第5代细胞生长周期。免疫荧光检测第5代表皮干细胞和传代时胰蛋白酶消化30s~1min即脱壁细胞角蛋白19及波形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表皮干细胞超微结构。结果:第1代表皮干细胞CD29阳性率94.32%,CD49f阳性率86.24%,CD71呈弱阳性,经过4次胰蛋白酶差速脱壁去除混杂细胞后,第5代表皮干细胞CD29阳性率96.77%,CD49f阳性率96131,CD71呈弱阳性,82.58%表皮干细胞处于G0~G1期。第5代表皮干细胞角蛋白19呈阳性,波形蛋白呈阴性,而传代时胰蛋白酶消化脱壁的细胞角蛋白19呈阴性,波形蛋白呈阳性,证实为成纤维细胞。表皮干细胞呈克隆样生长,透射电镜下胞质中可见呈束状排列的角蛋白丝。结论:应用胰蛋白酶差速脱壁法能够简单、有效地获取纯化的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Ⅰ期手术时,在扩张器植入的区域,根据植入的部位和植入的层次注射0.06%肿胀液,然后切开皮肤皮下,按术前标记的剥离范围剥离,缝合切口,拆线后注水;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Ⅱ期手术时,取出扩张器后,将皮瓣旋转或推进,切除病变,在扩张包膜基底注射0.06%肿胀液,将扩张包膜切除,缝合切口。结果2000年1月~2005年1月,应用100个扩张器,共治疗50例,均获得了满意效果。结论肿胀技术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Ⅰ、Ⅱ期手术中均有术中腔隙便于剥离、副损伤少、术中和术后出血少、术后患者术区疼痛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患者共26例,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的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上,肌腹放置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的吻合,修复由面瘫引起的口角畸形及运动障碍.结果术后即刻可矫正面部静态外观;1个月后可活动患侧口角;3个月后经训练可恢复微笑;6个月后口部活动恢复正常者23例占88%,较正常者2例占8%,略有改善者1例占4%.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其肌肉无液化、萎缩少、成活可靠、神经再生确实,是重建面部表情及恢复口角功能的较成熟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腿粗大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单纯的脂肪分布过多型,单纯的小腿吸脂术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类人群的小腿肥大问题。一种是肌肉发达型,单纯的吸脂手术收效甚微。还有一种是以上两者兼而有之,即混合型,在接受了小腿吸脂手术后,仍有一部分人因为肌肉粗大问题并未解决而不能对自己的小腿外形完全满意。亚洲人的小腿肌肉相对粗大,小腿长度相比于欧美人要短,而越是粗大的小腿  相似文献   
7.
经乳晕切口处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目的 分析30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根据并发症表现的不同加以分类.所有并发症者均采用经乳晕切口的显露刮吸、部分腺体及肌肉切除,只有1例同时通过腋窝切口行即刻乳房硅凝胶假体置入,5例半年后行乳房硅凝胶假体置入.结果 所有病例的术前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用于隆乳应非常慎重,目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双盲随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经乳晕切口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  相似文献   
8.
吻合血管的(足母)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晚期面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6~65岁。病程6个月~60年。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肌腹埋藏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修复面瘫的口鼻畸形及运动障碍。术后采用Douglasl临床指标及Stenner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6例患者的静态外观均即刻恢复双侧对称;均获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后有明显的动态外观恢复:病史在2年以上者23例,除1例仅有轻微口角动度恢复外,余22例术后均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病史在2年以下者3例,仅1例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1例可微笑但不能对称暴露牙齿,另1例仅有口角动作但不能有协调的表情。经Douglas指标评价,效果为“卅”者共23例。经Stennert评分术前术后差值在5分以上者22例。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术式简便、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女性乳房的血管构筑模式,为设计安全的乳房缩小整形术式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采用血管铸型、乳房组织血管透明方法对11具成年女性尸体22个乳房标本血管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乳房皮肤层血供主要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分支,血管走行朝乳头方向集中。胸廓内动脉穿支中以第2肋间穿支为最粗大,胸外侧动脉分支中以乳头外上方分支为最粗大。乳腺主要血供来自深部穿支:上半部来自胸大肌表面的穿支较细小,下半部来自肋间隙的穿支较粗大。这些穿支血管垂直走向皮肤表面与皮肤层血管形成吻合。结论:(1)乳头乳晕的血供主要来自皮肤层,皮肤血管以胸廓内动脉的第2肋间穿支和胸外侧动脉的起始部分支最为粗大;(2)来自深部乳腺的血供较少,为胸壁穿支的细小终末支;(3)在乳房缩小整形术中,以内上或外上真皮蒂或真皮腺体蒂携带乳头乳晕较单纯腺体蒂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创面床准备理论联合局部推进皮瓣在难治性创面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创面床准备理论联合局部推进皮瓣修复难治性创面30例.创面面积3 cm×3 cm~7 cm×8 cm,全部有感染,病程2个月至2年.结果 26例一期愈合,术后3例皮缘部分坏死与1例部分裂开,均予换药后愈合.随访6个月至1年,原创面处无复发,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结论 创面床准备缩短了术前创面准备的时间,局部推进皮瓣血供充足,便于转移,简捷、快速并有效地促进了难治性创面的愈合,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