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卵型、年龄组双生子间体重、身高和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为研究遗传与环境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2013年在上海市范围内实施的中国环境流行病学人群队列研究双生子队列上海项目,入户调查收集双生子体重、身高、BMI等指标,通过方差分析计算上述3项指标的差值及其差比率在不同卵型、不同年龄段双生子间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本研究的双生子共3 089对,其中同卵1 772对,异卵1 317对。除60岁及以上男性双生子外,各年龄组同卵双生子间体重、身高和BMI差的差异均小于异卵双生子(P0.05)。未发现20岁及以下双生子间3项指标差比率随年龄段不同而不同(P0.05)。[结论]相较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在体重、身高方面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上海市双生子出生登记队列(STBC),分析遗传因素、共享环境以及非共享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新生儿出生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基于上海市全人群出生队列,筛选2015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户籍双、多胎婴儿家庭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双、多胎婴儿的出生健康、生长发育以及家庭环境信息。【结果】截至2021年12月31日,STBC共成功纳入调查的双生子7 195对(14 405例),双生子出生平均身长为47.20 cm,出生平均体重为2 465.30 g,异卵双生子占69.05%,早产儿占57.07%。双生子母亲平均年龄为31.82岁,父亲平均年龄为33.87岁,超过80%的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母亲采用辅助生殖技术的有44.50%,孕期患病的有7.40%,15.90%的母亲孕期存在被动吸烟。调查期间,双胎婴儿的身长平均每月增加2.09 cm,体重平均每月增加0.53 kg。【结论】双生子人群的母亲剖宫产率、新生儿出生早产和低体重等不良结局发生率较高,依托STBC收集双生子人群出生健康以及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生长发育信息,为研究儿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理、行为异常等由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复...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闸北区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现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调查影响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的因素.方法 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上海市闸北区9个街道(镇)10 311名持证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与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筛出率为83.5%;性别、年龄、残疾类型、残疾等级、文化程度、就业情况对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有影响.结论 不同残疾类型残疾人的基本康复服务需求有差异,应在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广泛覆盖的基础上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上海市全人群出生队列的基本设计思路、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以及队列收集的主要数据和入组人群的基线特征,为未来生殖和健康相关领域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参考。【方法】上海市全人群出生队列以2005年1月1日为起点,纳入每年在上海出生的新生儿及其父母,运用信息化数据链接技术,结合现场调查的方式,收集生殖健康、生殖治疗、出生特征、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疾病的发病、治疗和死亡等信息,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出生队列。【结果】截至2022年10月,共纳入2 978 538名出生儿童及其父母,其中自然受孕子代2 905 135(97.54%)人,辅助生殖子代73 403(2.46%)人。辅助生殖治疗夫妇中,女性平均年龄为(32.56±4.12)岁,男性为(34.62±5.34)岁,高于自然受孕夫妇的(28.02±4.71)岁和(30.07±5.54)岁。辅助生殖治疗夫妇中≥30岁的女性和男性占比分别为77.12%和85.08%,高于自然受孕夫妇的35.28%和49.66%。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3.23%和73.66%,高于自然受孕夫妇的49.98%和50.91%。辅助生殖子代多胎占比33.81%,高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上海市2002-2019年交通意外导致死亡的人群特征,分析其发展趋势。  方法  通过上海市居民死因登记系统收集交通意外死亡人群特征,使用t检验及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死亡率差异,并通过Joinpoint分析交通意外变化趋势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  结果  上海市2002-2019年交通意外死亡率以每年4.13%的速度下降。2019年标化死亡率为3.75/10万,其中男性标化死亡率(4.86/10万)高于女性(2.59/10万),>65岁老年人死亡率(18.65/10万)在各年龄组中最高,郊区死亡率(9.18/10万)高于中心城区(3.41/10万)。行人、自行车以及二轮、三轮机动车使用者占全部致死交通事故的84.06%。  结论  上海市应进一步构建安全的交通环境,尽早实现“道路交通死伤人数减半”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分娩的新生儿不良出生结局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数据库匹配方法,识别2004—2015年上海市出生监测数据库中ART婴儿5 858例,描述其出生特征,分析ART婴儿各种不良出生结局发生情况,并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测算其相对危险度。结果 ART婴儿双多胎比例为35.73%,高于总体2.12%的水平。ART单胎婴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均有所增高,发生率分别为8.34%、4.75%和1.65%,校正RR值分别为1.70(95%CI=1.52~1.90),1.68(95%CI=1.45~1.95)和1.66(95%CI=1.29~2.13)。ART双多胎婴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58.39%、44.19%和1.72%,与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T技术助孕后多胎率明显升高,ART新生儿早产、低体重和出生缺陷的风险也有所增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上海市户籍及非户籍人口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上海市出生死亡监测数据,分析上海市2011年户籍与非户籍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结果:2011年上海市户籍人口5岁以下儿童前三位死因为新生儿病、先天异常和损伤中毒,新生儿病为新生儿期首位死因,先天异常为婴儿期和1~4岁年龄组首位死因,损伤中毒是威胁1~4岁儿童生命的重要原因。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及新生儿病诊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社会和家庭对1~4岁儿童的安全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2013—2017年上海市每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短期暴露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剂量反应关系,定量评估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   方法  收集上海市气象、大气污染和户籍居民死亡数据,采用差分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分析每日PM2.5浓度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的变化趋势,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PM2.5导致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风险,估算因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人群超额死亡数。   结果  2013—2017年上海市大气PM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有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季节性变动特征,历年浓度中位数均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每日浓度限值标准(25 μg/m3)。 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与大气PM2.5浓度在长期性、季节性时间尺度均正相关。 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 μg/m3,当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数增加0.36%(95% CI: 0.10%~0.63%)。 2013—2017年上海市大气PM2.5浓度超标(WHO推荐标准)天数为1 382 d(75.68%),PM2.5浓度超标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数为611例(占呼吸系统疾病总死亡的1.09%),超额死亡数逐年下降。   结论  2013—2017年上海市大气PM2.5浓度及其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均表现出总体下降趋势,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产生较好的健康收益。 研究期间上海市每日大气PM2.5浓度超标比例较高,需进一步加强人群健康防护和疾病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为全面了解和分析黄浦区户籍人口和非户籍人口主要出生特征,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从2004年始,在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部署下,黄浦区将区内所有获准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包括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仁济医院、长征  相似文献   
10.
陈蕾  钱耐思  方博  虞慧婷 《中国肿瘤》2023,32(12):899-906
摘 要:[目的] 了解2000—2020年上海市结直肠癌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Joinpoint软件中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计算结直肠癌死亡率区间与总体变化趋势,使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2000—2020年上海市不同年龄、时期、出生队列人群的结直肠癌死亡率风险。[结果] 2000—2020年上海市报告结直肠癌死亡共计77 016例,死亡率26.05/10万,标化死亡率14.04/10万。男性结直肠癌死亡42 634例,标化死亡率15.86/10万;女性死亡34 382例,标化死亡率12.30/10万。上海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在2000—2011年间具有显著上升的趋势(P=0.019)。2000—2015年间,男性结直肠癌标化死亡率明显上升(P<0.001)。结直肠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1915—1935年的出生队列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大致上升;1935—1980年间的出生队列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有波动下降的趋势;1980年以后的出生队列人群,结直肠癌死亡风险又继续上升。[结论] 上海市结直肠癌死亡率处于较高水平。仍需要加强对结直肠癌的公共卫生学干预,包括早期筛查诊断、开展对目标人群的健康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