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7例因1,1,1-三氯乙烷意外泄漏事故引起的短期接触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本组病人主要出现头痛、头昏、四肢无力与麻木、走路不稳呈醉酒样及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流泪等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一名患者接触三氯乙烷12 d后出现ALT、AST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纳差、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经除外其他致病因素后,诊断为轻度中毒性肝病,另一例有一过性胆红素明显升高,经保肝及支持、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总结及分析我院诊治的194例铅中毒及83例观察对象的病例资料。经相关分析认为,驱铅后尿铅值(CPb U)是慢性铅中毒、铅作业观察对象较好的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性、正确度及阳性预测度、阴性预测度均明显优于血铅值(Pb B)、尿铅值(Pb U)、红细胞锌卟啉值(ZPP)。建议在诊断铅中毒和驱铅治疗时,尽可能以CPb U作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186例铅中毒患者及观察对象的CPbU、PbB、PbU及ZPP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各指标在驱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各指标与驱铅试验的复合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PbB作为铅中毒的初筛指标较好,对PbB初筛后其值达观察对象以上者做驱铅试验,进一步明确中毒程度,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4.
23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脱离接触正己烷30 d之内的23例住院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对病人肌力,四肢痛、触觉,肌腱反射等体征逐月进行评分。入院时中、重度中毒者上、下肢肌力差异显著,中度中毒者在4个月后、重度中毒者在6个月后四肢肌力较入院时明显好转。中、重度中毒者的痛、触觉在3个月后较入院时明显好转。6个月时中、重度中毒者肌腱反射评分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显著,9个月后差异消失;入院和6个月时中度中毒者上、下肢肌腱反射差异显著,中度中毒者在2个月后较入院时好转,重度中毒者在9个月后好转。结果表明,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为运动感觉混合型周围神经病,恢复顺序为感觉—肌力—反射。神经-肌电图主要表现为轴索和髓鞘的损害,运动较感觉更易受累,感觉较运动损害严重,但恢复较快;下肢较上肢损害严重,恢复也更慢。神经-肌电图恢复较神经症状体征为迟。经过恰当的治疗均较好康复,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6岁,2004年5月25日到某化工公司第1天上班,负责用胶管将大桶装的6号抽提油分装成小桶。上午10时左右,患者用嘴进行虹吸法分装时,不慎吸入6号抽提油,约30ml,立即出现剧烈呛咳,自觉吸入肺内。感胸闷、乏力。工友诉,该患者曾有10~20s呼之不应,无抽搐、呕吐,无大小便失禁,急送当地医院。给予洗胃。至12时左右,患者感胸骨后、剑突下疼痛及右侧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胸痛加剧,有鲜红色血痰,同时发现尿液呈墨绿色;13时拍X线胸片,示吸入性肺炎;16时转入我院。患者平素体健,查体:T37.9℃,P67次/min,R38次/min,BP120/75mmHg;急性病容。意识清。甲床略有发绀;咽充血;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两肺可闻及湿啰音.无哮鸣音.无胸膜摩擦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OMDT)疾病的并发症及其治疗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和分析本院收治的34例OMDT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病特点及其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1例(61.8%),其中,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15例,感染7例(13例次),心电图异常4例,继发性高血压病和类固醇激素撤退综合征各2例,支气管哮喘、出血性结肠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亚急性甲状腺炎、继发性糖尿病及药物性肝损害、眼结膜炎合并泪道堵塞各1例。结论 OMDT除表现为发热、皮疹、肝功能损害、浅表淋巴结肿大临床症状外,尚可因变态反应出现较严重的其他系统、脏器的损害,较长时期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出现药物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积累职业性急性重度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合并甲胎蛋白(AFP)显著增高患者经验。方法对某鞋材厂1例DMF中毒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结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符合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的诊断标准。在脱离原工作环境、经积极治疗、肝损害得到控制后,AFP恢复正常。结论本例患者的AFP暂时性明显升高为预后良好的征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诊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时应注意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鉴别。方法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结果疑似职业性慢性苯中毒患者,观察8个月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论慢性苯中毒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是否有协同作用,目前研究很少,本文为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致病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44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体检,有186人血铅(PbB)≥1.9umol/L或/和尿铅(PbU)≥0.34umol/L,依据《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进行诊断,发现PbB或PbU加ZPP诊断轻度铅中毒的诊断率明显低于诊断性驱铅试验。强调铅作业工人应尽可能采用驱铅试验进行铅中毒的诊断,提出了降低ZPP诊断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7例因1,1,1―三氯乙烷意外泄漏事故引起的短期接触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本组病人主要出现头痛、头昏、四肢无力与麻木、走路不稳呈醉酒样及胸闷、气促、恶心、呕吐、流泪等症状,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一名患者接触三氯乙烷12d后出现ALT、AST明显升高,同时伴有纳差、恶心、呕吐、肝区隐痛,经除外其他致病因素后,诊断为轻度中毒性肝病,另一例有一过性胆红素明显升高,经保肝及支持、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