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变化规律,探讨血清缺血修饰蛋白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入选126例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室就诊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后随即测定IMA水平,最终颅脑MRI确诊脑梗塞。IMA水平的测定采用白蛋白-钴结合试验(ACB试验)。结果:脑梗塞组的平均IMA水平为93.30±15.20U/ml,对照组的平均IMA水平为75.65±13.05U/ml(P=0.000,95%CI,12.42,22.89)。结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IMA水平明显增高,其在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认知功能和情感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在支架成形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对患者进行认知评估,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HAMD)、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进行情感评估。结果 22例患者术后与术前比较,MoCA总分、交替连线试验,复制立方体、画钟、延迟回忆测评得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AMD评分、HAMA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时间延长,MoCA评分逐渐增高,其中术后12个月[(27.95±1.50)分]与术后1个月[(26.82±1.99)分]比较,MoCA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HAMD、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可改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视空间、执行和延迟回忆功能,并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19例脑供血动脉狭窄患者,其中颈内动脉起始段狭窄13例[5例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8例表现为脑梗死],椎动脉开口部狭窄6例,均表现为TIA.结果 19例患者支架全部成功置入,术前动脉狭窄程度平均为86%,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平均为10%;明显增高的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且持续保持;颈内动脉系统腩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术后明显改善.3例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下降和血压下降,经药物治疗后均恢复正常.随访仅1例颈内动脉支架术后22周症状有所加重;1例椎动脉狭窄患者在术后19周出现1次TIA发作;其余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正>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是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常规的药物治疗对于椎动脉狭窄患者常不能获得持久疗效,预后较差[1,2]。近年来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开始应用于脑血管病的治疗,它对于重建血管路径,增加脑血流量,降低卒中发病率有明显效  相似文献   
7.
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功能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T,APTT,TT较治疗前时间延长(P<0.05),Fib、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1),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是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能改善患者的血凝状态.  相似文献   
8.
老年痴呆伴发精神症状又称为痴呆行为和精神症状(behaviol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clementia,BPSD).由于老年患者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十分必要.本文对利培酮口服液治疗BPSD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对22例经药物治疗无效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分析其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疗效。结果22例患者共植入24枚球囊扩张式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平均狭窄率从(82.5±9.2)%降至(3.7±3.5)%(P〈0.01),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27~58个月(平均42.6个月),2例患者出现症状复发,1例患者新发无症状小梗死,其余患者无脑缺血性事件发生,效果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的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老年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观察血管狭窄部位、受累血管数目以及血管狭窄形态并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结果65例患者中有血管病变54例(83.1%)。单纯前循环病变9例(13.8%),单纯后循环病变21例(32.3%),前后循环同时病变24例(36.9%),其中11例(16.9%)造影未见异常,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34例(52.3%)。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对老年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明确血管形态变化,有利于及时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