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文题释义:转化生长因子β3: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在胚胎软骨形成的多个时期都是必不可少的软骨组织形成的关键调节因子,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并诱导其向软骨组织分化与成熟,促进软骨缺损的愈合。 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具有可控的降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由于其生物可降解性,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微球被广泛应用于小分子药物、蛋白质和其他大分子药物的可控持续释放。 背景: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系统可使药物在作用部位维持有效药物浓度,提高生长因子的利用率。 目的:优化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制备工艺,探究其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并对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药物空间分布、包封率、载药量和缓释性能进行表征。将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溶解于PBS中,于相应的时间点检测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3浓度,对应时间点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6组培养,分别加入培养基(阴性对照)、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培养基、含空白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含10,100,1 000 g/L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于对应的时间点CCK-8法检测增殖。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培养基(阴性对照)、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培养基、含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含10,100,1 000 g/L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的培养基以非接触方式共培养24 h,检测细胞迁移数量。结果与结论:①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微球呈球形,表面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分布,微球直径2-50 μm,微球内的蛋白药物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包封率与载药量;②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降解性能,体外可于6个月后完全降解;同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体外可缓慢释放转化生长因子β3长达45 d;③空白微球及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缓释微球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无影响;④空白微球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无影响,转化生长因子β3及含转化生长因子β3的缓释微球可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不同质量浓度缓释微球间的促进效果无差异;⑤结果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3/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可在不影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情况下促进其迁移。 ORCID: 0000-0002-2267-4589(杨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hACAM)对异种兔软骨种子细胞增殖和表型的影响。方法将差速梯度离心法制作的人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配制成0.5%的浆料,分别铺于6孔细胞培养板和96孔细胞培养板,形成1 mm厚的薄膜,以此培养板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培养板仅使用单纯培养液培养。在培养板上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通过hochest33258染色验证人软骨细胞外基质脱细胞完全与否;分别在第5、15天两个时间点,通过倒置显微镜、甲苯胺蓝染色观察两种培养方法的兔软骨细胞的生长形态、细胞表型和增殖情况,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比较两种培养方法在第1、3、7、10天的增殖情况。结果通过hochest33258染色发现差速梯度离心的人软骨细胞外基质脱细胞完全。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第5和15天的实验组细胞增殖情况优于空白对照组,甲苯胺蓝染色的结果也证明这个观点;CCK-8细胞增殖试验显示第7天hACAM组在细胞增殖方面明显地优于单纯培养液的对照组(P=0.0298),hACAM组的软骨细胞与空白组的软骨细胞在第10天的增殖情况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hACAM免疫原性低,无细胞毒性,能够很好地促进异种软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e,VVI)技术对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右室局部及整体功能进行评价。 方法 心尖四腔切面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三尖瓣最大返流速度计算出肺动脉收缩压,将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病人分为轻、中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及无肺动脉高压组,同时应用VVI技术评价不同肺动脉收缩压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右室侧壁及室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右室整体的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位移(D)、应变(S)及应变率(S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不同肺动脉收缩压组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右室局部和整体的应变、应变率、速度、位移等指标均降低,其中肺动脉高压程度越重,上述指标越低。 结论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估慢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右室整体及局部功能异常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保健单位高血压病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综合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综合治疗组采取量化饮食、量化运动、心理疏导与降压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普通治疗组仅单纯用药物治疗。比较两者在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善、高血压病情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变化。结果综合治疗组在膳食结构、运动量、控酒等方面的改善以及血压控制率方面明显优于普通治疗组(P〈0.001),相关医疗费用也较普通治疗组低(P〈0.05)。结论高血压病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基层保健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87岁,既往有高尿酸血症,近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尿酸均在正常范围。因泌尿系感染开始服用呋喃妥因片50mg tid,一周后复查尿常规,WBC3-5个/HP,尿PH值5.5,调整呋喃妥因用量,改为50wbid。继续服药一周后复查尿常规,WBC0个/HP,尿PH值5.0,各项指标阴性,嘱患者停止用药。数天后病人感觉有尿路刺激症状,自认为泌尿系感染未治愈,自行服用呋喃妥因片50mg bid。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新型脱细胞动脉基质的制备方法,并分析评估其各项理化性能。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三联脱细胞程序,逐步去除动脉血管中的细胞和抗原成分。通过甲苯胺蓝、HE及天狼猩红染色和羟脯氨酸定量分析,对比脱细胞前后血管基质成分与天然半月板之间的差异;并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脱细胞前后动脉中DNA残留情况;通过MTT法考察材料经脱细胞程序后的毒性强弱以及对细胞活性的影响;将兔半月板细胞接种到脱细胞血管基质后培养,观察两者的相容性。结果三联脱细胞方法制备的牛大动脉基质的组织学染色结果与正常半月板类似,进一步胶原定量证实,材料经脱细胞后胶原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通过Hoechst33258染色,未发现血管基质中细胞核和DNA残留;甲苯胺蓝及天狼猩红染色证实脱细胞血管基质支架可以很好地保留胶原成分;MTT结果显示脱细胞动脉基质无细胞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半月板细胞接种材料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脱细胞血管基质能很好促进细胞黏附,并诱导细胞的增殖。结论自主设计的脱细胞程序能完全去除主要抗原成分,无DNA及细胞碎片的残留,并保留了大部分细胞外基质成分、完整组织结构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对比性分析研究得出,在结构和成分上,脱细胞血管基质与半月板具有高度相似性,是未来非常有应用潜力的组织工程半月板支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二维和超声造影模式下,观察颈总动脉前、后壁内中膜显示清晰程度,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前、后壁IMT值.结果 造影后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有明显提高(P<0.01);造影前、后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造影后颈总动脉内径值大于造影前颈总动脉内径值(P<0.05);造影后前壁IMT值大于造影前前壁IMT值(P<0.01);造影后后壁IMT值小于造影前后壁IMT值(P<0.01).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明显提高颈总动脉前壁内中膜显示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性,23岁,因"右膝疼痛3个月"来院就诊。现病史:3个月前因体育训练不慎扭伤右膝,当时出现右膝疼痛,上下楼感觉膝关节无力,无弹响,无绞锁,无静息痛,症状进行性加重,上楼和蹲起时疼痛明显。体格检查:右膝浮髌试验阴性,髌骨研磨试验阳性,过屈试验阳性。双侧Lachman试验阴性,前、后抽屉试验阴性,轴移试验阴性。双膝关节内外侧应力试验阴性。双膝Mc Murray征阴性。双膝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 At present, a variety of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scaffold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in experiment and clinical practice.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tatus of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scaffolds in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METHODS: 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in PubMed, CNKI, CqVip and WanFang database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keywords of “tissue engineering, cartilage, extracellular matrix, scaffol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respectively. A total of 1 140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and finally 65 eligible literatures were includ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In terms of the components,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scaffolds are divided into monomeric natural polymers, mixed natural polymers, natural polymers compositing with synthetic polymers as well as acellular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materials.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scaffolds hold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degradability, and can promot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choncrodytes; therefore, they as good bionic scaffolds have been applied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However, po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ifficulty to molding should never be ignored.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y by combining synthetic materials with extracellular matrix-derived scaffolds for cartilage tissue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